第26节(1 / 1)

心中既然还存疑惑,春归自然不会片面主观,但她已经确定凝思至少是帮凶,再兼兰庭提出的疑点,于是嘱咐白氏和渠出,将窥探的重点集中于凝思、珍姨娘二人。

渠出依令行事,负责盯梢珍姨娘,白氏却因为对女儿的牵挂,难免有时分心,她这日急慌慌地来寻春归,禀知一件事由,正是为王家的三姑娘有关。

要说清这件事,还得从周氏身边的另一个奴婢说起,此婢名唤绮紫,虽说不如凝思一般得周氏的器重,也是有几分体面的丫鬟。那日因着三奶奶的质疑,引出凝思对三姑娘的指证,这话走漏出去,绮紫听说,又急又怒,便和凝思争辩了一场,又去劝说三姑娘——

“奴婢知道姑娘,至今还悲痛三太太的亡故,太太不让姑娘侍疾,姑娘也就听从太太的体谅,但姑娘可得明白,三太太已经过世,姑娘将来的姻缘,还得指望着太太作主,那凝思,对姑娘不怀好意,一味在太太面前挑拨,太太本就信她,天长日久,说不定就真相信了凝思的话!”

这个绮紫的想法,是让三姑娘坚持去为嫡母侍疾,用实际行动怦击凝思的毁谤,避免被这刁奴陷害而百口莫辩,到头来葬送了终生。

但白氏却无比焦急:“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只是隐隐觉得,三娘牵涉到这场风波里,是凶多吉少,最好是远远避开。”

春归问道:“这个叫绮紫的丫鬟,是周氏屋子里的人,怎么听来,用心反而在令嫒身上?”

“这也有一段前因的,绮紫的娘,几年前身患恶疾,药方需要灵芝、人参等等珍贵的药材,她们一家都是奴婢,哪里拿得出这些,眼看着要失治等死,我听说了,就从库里动用了存备的药材,才救了绮紫娘的性命,绮紫是因为这份恩情,才能如此照应小女。”

这就是说绮紫这番建议,并不是出于恶意。

春归有些拿不准白氏的预感是否杞人忧天,且三姑娘已经答应了会去侍疾,春归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件事还得同兰庭商量。

兰庭听闻此事,神色却十分凝重,沉思良久才道:“如今我几乎能够确断,凝思为害杀白氏的帮凶,但对于主谋,却依然不能确定,似乎所有的人都不具备条件和动机,只能让我换个角度考虑,或许主谋真正想要害杀的人,并非白氏抑或并不仅仅是白氏,联系白氏房中的草乌、周氏的忽而卧疾、王三姑娘因为质疑被迫侍疾,我依稀触到了核心。”

但他这回,却没有将推测相告春归,只是先与王久贵、王平安父子二人商量布置,安排好证实防范等等步骤,这是兰庭有意卖了个关子,考验春归能不能自己察明真相。

赵大爷并没有完全放弃胜负心。

春归因此也是斗志昂扬,越发频繁地往周氏那处探望,正是在周氏的居院,她初次面见了白氏所生的女儿王三姑娘。

说来春归比三姑娘也仅仅只大出两岁,可相比之下,三姑娘却比春归怯弱许多,甚多的时候,她只是垂着脸沉默不语,只暗暗带着些好奇打量春归,针对凝思,三姑娘似乎更添不少的畏惧,有意躲避,看上去倒成了心虚的一方。

容貌却是完全继承了白氏的秀美,只因身量未足,看上去更显稚气,她似乎不惯和人交流,在周氏面前也仅仅有问必答而已,性情很是文静,自请顶替了珍姨娘,负责守着炉火煎药,足足两个时辰,三姑娘甚至可以和身边的婢女都没有半句交谈。

关于女儿的文弱,白氏也很是后悔:“也怪我从前,自以为能够做为三娘的依靠,觉着女孩家文静乖巧些也好,根本没有想到会留下年幼的她,独自面对现下的境遇,三娘其实也并不是这样寡言的,她在我跟前儿,过去也是爱说爱笑,只是不惯和旁人亲昵。”

春归尝试体会三姑娘的心情——先是母亲被诬和人私通,再是母亲服毒自尽,虽说还有父亲在世,但又怎不担忧父亲迁怒自己?更别说紧跟着,又掀闹出母亲是被人谋害的风波,且具备重大嫌疑的人,还是掌控着自己命运的嫡母,小小年纪,且从没想过会经历这多险恶的女孩,一时之间当然不知应当如何应对。

该怀疑谁,又该信任谁,一眼望去竟不知身边的亲人,隐藏着哪一个暗怀着恶意,因为糊里糊涂不知真相,所以也不知应该怨恨谁,唯有小心防范着,又正因为需要防范,还必须涉入斡旋,这不是一个豆蔻少女能够独自解决的危险,换作自己是三姑娘,也同样无法游刃有余。

一人一魂,就这么远远的静静的注视着守着炉火沐在药香里的少女,心里怀着相似的关切。

忽然又听见说话声和脚步声,春归抬眸一看,竟是王平安伴着她家相公兰庭正从院门进来,后头还跟着随从乔庄。

“之前听王郎君说大太太的病症经诊断为无碍只需静养,我也不曾上心,不料这两日,又听说大太太的病症加重,请的大夫也没个确切的说法,我才想到不如让乔庄替大太太看诊。”

春归听了兰庭的解释,才明白过来。

她也听兰庭提起过,乔庄的老师高君异曾经任太医院的院使,是闻名于世的杏林神医,因为先帝时被术士陷害,多得兰庭的祖父相救才保得一条性命,罢职期间,甚至一家老小还是靠赵公的收容,高太医故而感恩铭腑,见赵公府中的僮仆乔庄甚有天赋,便倾心传授医术,好让乔庄日后能够随时为恩公的家人诊病。

这回兰庭被召来汾州,虽知道父亲“重疾难愈”的说法有假,但他还是带上了乔庄同行,又凑巧遇见了白氏一案,兰庭也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让乔庄以长随的身份跟从,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

正因为此,春归忽而想到——难道她家相公是怀疑,周氏的病另有蹊跷?

又是否周氏才是那个幕后真凶,真正想要杀害的人!

第56章 乔庄出手

当初见乔庄时,春归就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很有几分奇遇和机缘的仆从,看来也是兰庭的忠实拥趸,每当兰庭有话交待,乔庄几乎都会无比专注的侧耳倾听,哪怕只是交待他一些琐碎事,总之不会有半点心不在焉。而且细细一观察,乔庄的一言一行,都似乎克意模仿兰庭的风仪,除了医术之外,他最用心钻研的大概便是棋弈,一有机会,就求着兰庭和他手谈。

这个秘密同样也被尹小妹感应到了,不过在她那里,却只是觉得乔庄和大爷颇有几分相似,一回还暗暗对春归说,她闲来无事时,竟以乔庄为主角,杜撰一篇话本,话本子里乔庄俨然成了赵大爷同父异母的兄弟,因为各种原因不被家族认同,只能被当作奴仆看待,却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从卑贱而复尊贵的传奇。

那时尹娘子在旁听到了,连连跺脚抬手就赏了尹小妹几下“爆栗”,忙着对春归解释:“奶奶可千万别把这疯丫头的话当真,太师府里可没这等子乌烟瘴气的事,是晓低她一贯淘气,被大爷整治过几回,她心里不服气,才妄想着这些事取乐,暗暗报复大爷呢。”

“我哪是为了报复大爷?是真觉乔哥哥和大爷形貌相似!但我也当然晓得这两人之间并不像我杜撰那般,乔哥哥多么温和的一个人,哪里像大爷一样阴险,可做不成一家人两兄弟。”尹小妹理直气壮的回应,不掩对兰庭的怨气。

却是在春归看来,乔庄的眉眼和兰庭并无一点相像,尹小妹之所以有这样的感知,应当是源于二人在神态、气度上的近似,说来乔庄自小就和兰庭一同长大,关系就像春归和梅妒、菊羞一般亲近,稍稍不同的是,乔庄对于兰庭的崇拜之情炽烈非常,这才在下意识间,忍不住模仿主人的言行。

春归虽然早听说了乔庄师从名医,但这却是第一回 见乔庄为人诊脉,也终于发觉了他在克意时的超脱淡然之余,心性里慎重固执的真实面。

这世道稍有体面的人家,女眷患疾,请大夫问诊,就算不用夸张到了悬丝诊脉的地步,也都会隔着一层帐幔,女眷坐卧帐内,伸出手腕来,腕上覆盖一张薄绢,才能让大夫诊脉。

周氏原本也是依照着这样的规矩,但乔庄诊了一诊脉搏,应是察出蹊跷来,一把就揭了那丝绢,手指直接按在了周氏的肌肤上,把王平安在一旁看得眉心直跳,然而碍着兰庭的面子,又不好表示异议,整个人都显得格外局促起来。

但乔庄的“冒犯”还不仅此而已,他诊了大概足有一刻时长,眉头皱得像打了死结,并不征询王平安的意见,只询问周氏是否方便让他看看面色——周氏虽在病中,因为请了大夫看诊,衣着、发髻其实是工整的,不至于造成任何失仪,故而当王平安还不及阻止的时候,因着周氏答应一声,乔庄便自己动手掀开了帐子。

春归见他一双眼,牢牢盯着周氏的面庞看了一阵,又问道病症体感,非但没有说出多少大夫“无碍静养”的结论,那神色看着越更凝重了几分。又见他打开随手携带的籐箱,取出一支银针来,把室内扫视一圈儿,便道:“有劳大奶奶,替患者解开上衣,露出肩头来。”

王平安还哪里能坐得住?他险些带翻了坐椅,闹出“砰通”一声,似乎极为用力才克制了怒意:“舍人虽说令随从医术不凡,可就算要为家母施针,到底碍于男女之别……”

乔庄寻常和人交谈,都克意的光风霁月、愉色婉言,但这回却不和王平安客气了,冷着脸说道:“王郎君请在下替令堂诊治,究竟是出于担忧令堂的病情,还是礼法规束的所谓孝道?”

“这是什么话,我当然是为了家母的康健着想。”

“令堂久病不愈,据我诊问,并非是因旧疾复发,且也全然不似之前医者说的那样乐观,现下我需要用银针,刺激肩胛天宗穴再看令堂反应,才能确断病情,王郎若执意阻止,我只能提醒一句,令堂的病情若继续耽延,并不是没有性命之忧。”

如此严重的话把王平安整个人都说愣在了当场,脸色变了许多变,到底还有些嗫嚅:“莫不稍候片刻,待我先请个医婆来下针。”

“你们这些人,惯常就看不上三姑六婆,连女医都被不容歧视,但凡日子过得去的女子,几个会抛头露面行此所谓‘低贱’之事?市井里请来的医婆,大多不识医术,且我这一针比寻常更加讲究精准,需要分毫不差,你从哪里能找来这样的人?”

“宋舍人,这……”王平安听乔庄这样说,越发没了主意,求救般看向兰庭。

“我先避一避。”兰庭施施然起身,已经说明了态度。

那就是支持乔庄为周氏施针,但做为外男,且并非医者,兰庭当然不适合继续留在这里旁观了。

春归见王平安直到这时仍然犹豫不决,当听闻生母忧及性命的情况下,居然还在介意周氏会稍稍的露一露肩头,险些没忍住直接翻个白眼过去——人命和礼规,究竟孰轻孰重,王平安甚至并非儒生,是从哪里染了满身的迂腐作派。

“大奶奶,有劳。”

在乔庄的再次摧促下,春归决定不搭理王平安,先过去劝慰周氏,只她还没开口,周氏倒是自己动手开始解起外裳来:“大郎,可不能为了那些礼规,辜负了宋舍人和顾娘子的一片好意,我知道你是为我的名声着想,可我这当娘的,原本也没有什么名声,我嫁给你爹时,就是孀妇守寡,那个时候为了一口饭吃一身衣穿,早把名节丢在了井里,我是想着活下去才最重要,原本就没多少羞耻心,更不说如今一大把年纪了,都能做这小大夫的祖母,又哪里还怕旁人说三道四。”

老妇人气色灰败,眼睑松弛,似乎只因靠坐了一阵,就有些气喘吁吁,但她还强打着精神,冲春归解释着自己的心情,就怕被儿子的贵客小看轻视,连累了儿子:“顾娘子可别笑话我,我原本就是出身贫贱人家,只懂得饥饱,就不懂得礼规,我们家老爷从前也不是讲究这些的人,只不过大郎他们出生的时候,家境渐渐富裕起来,接触的大户人家多了,大郎自然就听说了这些规矩,他是没有受过多少困苦的人,自是难以体会,对于贫贱门第,什么名节呀什么颜面,都抵不过一碗热汤一件絮袄,也只有衣食无忧的人啊,才有资格讲究礼规。”

周氏的絮叨和叹息,实在有气无力不具锋芒,自是不会有如箭矢般,给春归带来任何创痛感觉,但她听着,心里就像窝了团麻絮般的郁堵,是因腐礼的拘限反而成了多少人眼中的奢侈,还真是荒唐又可悲。

春归已经不想去看窘迫不已的王平安了,她的所有精神都集中于乔庄指间那根小心翼翼的银针。

随着缓缓的捻动,周氏开始呻吟,且眉心竟然出现隐隐的青斑。

乔庄给出了确断——中毒。

此时几人已经避开周氏到了外间,依然没有放入任何仆婢,当乔庄说出“中毒”二字时,非但王平安低呼出声,就连兰庭和春归都是面面相觑,显然,这样的结果虽为有所意料,但当真证实,他们仍然觉得几分震惊。

“不过王郎君不用太过担心,令堂所中的是慢性毒/药,就算连续服毒,至少也得三年之后才会危及性命,可经我诊断,令堂乃中毒不久,至多也就三月,最近症状加重,令堂心绪忧闷也占重要原因,并不全是因为中毒,且这毒性也不难解,待我开出药方,兼以施针,十日之后就能替令堂拔除体内毒性。”

听了这话,王平安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但他很快又把气提了起来:“关键还是要找出究竟是谁在加害家母,否则就算拔除了毒性,也保不住凶手还会投毒!”

第57章 意见相左

对于王平安此一见解,春归当然不怀异意,但她却认为这个凶犯其实已经不用大废脑筋的搜索了,而且她也相信兰庭和她的看法是雷同一律,思绪一到这里,眼睛就下意识向兰庭看去,只见对方却冲她颔首微笑,带着点鼓励又似乎考较的意思,春归也懒得扭捏,大大方方就把话题接了过来:“令堂既是中的慢性之毒,凶犯必定是令堂身边能够接触饮食的婢女,而且王郎君的庶母中毒身亡一案,所露蛛丝马迹,和凝思脱不开干系,两起事件都和凝思有关,不大可能仅只巧合,凝思身具极大的嫌疑。”

“家母中毒一事,凶犯不可能是凝思。”王平安对待春归的结论,明显有些不以为然,他也只是冲着兰庭解释:“敝门虽然不是什么高门望族,家母屋子里听使唤的仆婢,也有十好几人,就算家母左右服侍饮食起居的婢女,足足有六个,并不是定下来有哪个斟茶倒水,哪个布菜盛汤,往往是轮值,至少都有三个奴婢服侍用餐,凝思要想瞒过其余几双眼睛,往饮食里落毒,是断然不能做到的事,而且家母最最信重的人就是凝思,把衣裳首饰以及钱银物资的收管交给了凝思经手,她往常倒并不插手饮食、药膳的进用了。”

兰庭仍不出声,春归见这情形,也只能继续质疑:“那么依王郎之见,凶犯是谁?”

“或许应当从厨内开始盘察。”王平安分析道:“据乔大夫诊断,家母中毒不出三月,应当是庶母过世之后发生的事,而庶母过世后,又是郑氏接手了家务,也许是她指使厨内的仆妇在家母饮食之中落毒。”

春归对这推断也很不服气:“令堂中的是慢性之毒,至少三年才有性命之忧,如果郑氏是真凶,为何不直接落剧毒,而要等三年之久?”

乔庄也道:“这种毒药,还是前朝时一名医官始创,后来这医官被宠妃收买,用此慢性之毒害死了皇后,助那宠妃夺得后位,这药的毒性虽慢,却极为不易被察觉,所以才适合宫廷里的阴夺瞒害,不过这药因为苦味极重,却不适合落于饮食之中,否则立时会被察觉,应当是掺杂进了汤药里。”

“那就是珍姨娘!”王平安一口咬定。

“珍姨娘是令堂卧病之后,才负责煎药的吧?”春归提醒道。

王平安也省悟过来:“确然如此,只如果不是珍姨娘,这种慢性之毒又是怎么添加进了家母的药汤里呢?”

“令堂原本身体就不算康健,是否常服药物保养?”春归问。

“是!”王平安完全回过神来了,这回再不敢小看春归的见解,便要令人快取周氏寻常服用的药丸过来察验,还是兰庭终于开口,让他切勿打草惊蛇,他才自己暗暗地去拿了药,彼时兰庭一行人,已经像没事人一般回去了客院,王平安正是把药送到了这里,又烦动认真负责的乔庄仔仔细细的察验,确定慢性毒/药果然是落在了周氏日常服用的药丸中。

这下子,案情越发变得扑朔迷离了。

因为此药为熟药,可不是王家人自个儿炼制的,是汾阳城中“福康堂”的出品,一般情况下,是由管家向福康堂按季采买,交回主家,这一季的药量还剩十多枚,经乔庄察验,尽都掺杂了慢性毒物。

“凶犯看来是买通了福康堂的人,直接在药丸里做了手脚。”这样的结果其实大大出乎春归的意料,她微微蹙起了眉头。

“能够买通福康堂的人,也只能是郑氏母子了!”王平安再次认定。

“还是那个疑问,如果真是郑氏母子要害令堂,为何需要如此大废周折?”春归也依然不肯认同王平安的看法:“要是他们,既有能力买通福康堂,何不干脆在养生丸中掺杂剧毒,令堂服后立时身亡,纵然王翁上报官衙,仵作只怕也难料断令堂是服用福康堂的养生丸而中毒。”

“顾娘子难道依然认定凶犯是凝思?”事涉母亲的安危,王平安焦急之余,自也难免浮躁,反驳时的语气也越发激愤了:“这也未免太荒唐!慢说凝思根本就没有毒害家母的动机,就算撇开这点不提,凝思区区一个婢女,哪里来的手段买通外人在家母的药剂里落毒?”

这也是春归想不通的关窍,但她也确然坚持:“可是陷害、毒杀令庶母的嫌犯确然就是凝思。”

“那也只是嫌犯,再者庶母的死,和家母中毒又哪里有分毫干系?”

见王平安和春归的见解相左,倒像是要争吵起来的架势,兰庭这才提议:“令堂的养生丸也不剩几日用量,莫不如请贵宅的管家立时去福康堂采买新药。”

王平安并不知兰庭的用意,但相比他对春归的质疑,显然更加折服于兰庭的判断,立时就依令行事去,让春归格外心塞——她可不信王平安是全赖理智分析,选择信服兰庭,此人竟还能被莫问小道唬得五体投地呢,判断能力可见一斑,王家大郎分明就是小看她乃妇人之见,同样的话,要是换作兰庭来说,结果一定就是两样!

见春归面色不愉,兰庭就像能窥知她的心思一般,笑着安抚道:“其实我和辉辉的看法倒是一致,也认定周氏中毒的事和凝思脱不了关系,事实上我正是怀疑凝思真正想要加害的人也许不是白氏,至少是不限白氏,才起意让阿庄替周氏诊脉。”

春归扬着眉头:“我就知道是王大郎轻看女子,只看他那样在意阿庄替周氏施针,显然就是个迂腐自大的人!”

这下子春归对王平安的看法,可算是彻底不好了。

不过呢,顾大奶奶一贯是胸襟宽广的脾性,就算把王平安归为“不值交道”的人,她既然答应了要替白氏申冤,又同情周氏一大把年纪,且又厚道善良,没想到竟然被人谋害,当然不会因为王平安的缘故敷衍了事,还是全情关注着王家这起莫名其妙的案件。

更加莫名其妙的是,这回管家从福康堂采买的养生丸,竟然没再添加毒物了。

“难道是药丸采买回家后,被人给替换了?”王平安对于这般诡异复杂的案情,实在没有头绪。

“不,除了上一批药丸掺加毒物之外,两批药丸的成分并无差异,如果真是采买之后才被替换,除非凶犯还懂得炼制福康堂的养生丸。”乔庄否定了王平安的想法。

春归淡淡说道:“在我看来,应当是真凶目的已经达到,所以最新采买的养生丸根本就不需要掺加毒物了。”

“这话怎么说?乔大夫不是说过,慢性毒物需要连续服用至少三年,才会达到害命的效果?”

“凶犯用此慢性之毒,目的根本就不是毒害令堂性命!”春归仍是尽力的解释她心中那其实还真算几分吊诡的想法:“我之所以把白氏、令堂两桩事件联系,且认定凝思至少是帮凶,就是因为令堂乃中慢性之毒一事。首先,凝思支开孙家的,落草乌之毒于白氏的饮食中,又把草乌放入白氏的居室,让你们认定白氏是服毒自尽,一来有掩盖罪行的作用,二来,也正是为了令堂的中毒铺垫。”

她见王平安蹙眉不语,一脸仍不信服的模样,干脆不再等他阻止,一口气阐述下去:“我猜,就算莫问道长没有登门,凝思也会想办法散布谣言,使人疑惑白氏的死另有蹊跷,她断定郑氏会利用这些谣言污陷令堂,必定煽风点火,且令堂刚好又抱病卧床,久治难愈,像是证实了谣言一般,而令堂既然患疾,令妹也就是白氏所生的女儿,论来理应为嫡母侍疾,要这时候,令堂忽而因为汤药中加入了草乌,中毒身亡,试问是不是所有的嫌疑都集中在了三姑娘身上?”

见总算令得王平安愕住,春归才觉得胸口的郁堵一松:“白氏屋里既有草乌,三姑娘收藏有草乌也就成了合情合理,因而凝思的目的,根本不是利用慢性之毒害杀令堂,而是想让令堂被草乌毒害,且将罪名,嫁祸给三姑娘。”

春归以为足够说服王平安了,也果然看见王平安总算颔首,她刚松一口气,没想到却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