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跌宕起伏的十四岁,周薇的十五岁这一年过得可以算是乏善可陈。不过绝大多数高中生的生活也都是这么过的,日夜埋首在书本中,不知春秋。某种意义上,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最好的事情,就是什么事情都不要发生。
升入高二,周薇依旧还在三班,陈野则从平行班插入了另一个实验班,二班。在高一的期末考试中,他的理科刚好考了年级99名,勉强挤入前一百名,去找年级组长取消了处分。原先高一(三)班的同学都惊呆了。先前的陈野,每次考试都是拉低班级平均分的存在,经常害得他们班的平均分数因为没能超过某些“对家”而被班主任一顿狠呲。结果人家在平行班待了一学期,成绩一跃而入级前一百。虽然这一部分是缘于文理分开算的缘故,但也足够让人不可思议了。
高二开学的那一天晚上,412宿舍的几人感叹着:没想到一年竟然这么快就过去了。再过不到两年,她们就会各奔东西,一定会很不舍吧。她们约定,即使以后去了不同的城市,也一定要每年聚一次。
周薇想:她一定会很珍惜自己在三班的这三年时光。
那时的她还没想到,离别竟会来得这样快。
开学半个月左右,年级里传来消息,清源三中和市里的市重点中学之一新华中学成为了友好学校。以后每年的高二学期,都可以接受清源三中的十名理科生和两名文科生成为新华中学的借读生。具体而言,就是学籍保留在清源三中,但是插班进入新华中学和那里的学生一起上课。高考成绩看情况,如果考上985,211可添入两所学校的共同喜报,考砸了,新华中学也可以推脱说这些学生的学籍并不在我们这里。
这虽然是新华中学为了和其它市重点竞争所采取的不那么光彩,摆不上台面的手段。但确实也能够为一些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对这些学生而言,倒也算好事一桩。
去新华中学借读的名额,按照自主报名的原则,参考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的考试排名进行分配。那一次考试的理科第一名,依旧是程立。周薇也取得了年级第四名的不错成绩。
他们两人都最终决定去新华中学读书。程立的目标一直是T大或P大。新华中学不仅有更好的师资,也有更加专业的竞赛教练,这没什么可犹豫的。此时的周薇,虽然对T大和P大还不敢想,但直觉去更好的地方总没有错,所以也在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尽管他们两个人并没有多作犹豫就去了市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在高二的下学期突然换一个环境。去市里上学,是机遇,可也有极大的风险。新华中学强手如云,竞争激烈,从原先的尖子生变得不再突出,心态不强壮的人很容易崩溃。更何况,留在清源三中,还有希望竞争两个市级三好生,一个市级优秀干部的名额,高考加十分。一旦去了新华中学,就相当于自动放弃。
当鸡头和当凤尾究竟哪个更好?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理科的前十名中,有几个人犹豫再三,选择了留在清源三中。于是,在那次考试中超常发挥,考了十四名的陈野很幸运地拿到了最后一个去新华中学借读的名额。
他当然没什么可纠结的,以前拿过处分,再加上高一成绩差,留在清源三中,也无缘市三好和市优干。更何况,班级倒数第一也不是没有拿过,哪里还怕所谓的“竞争激烈”?
新的一年,元宵节刚过,周薇和陈野就坐上了前往市里的大巴车。过年期间,周德强的大嘴巴早已经把这个喜讯传遍了整个长水镇,就差敲锣打鼓了。每个来小卖部买东西的乡里乡亲,都被他拉着一通炫耀。直到过了几天因为说了太多话,嗓子倒了才收敛一些。
和第一次去清源县上学的时候一样,周薇依旧拎着那个小小的行李箱,也依旧被周德强塞了一包钱。从窗户向外望去,周薇忽然清晰地瞥见了周德强头上的几根银发。
原来那个流里流气的小伙儿,如今也年过不惑了。
很多事情都在悄悄改变,岁月也从不会饶过任何人。
车子缓缓启动,周德强还在满面春风地朝她挥着手。
周薇隔着半透明的车窗,小声地说了一句:“爸,再见。”
话一出口,她自己都愣住了。自从妈妈去世后,她几乎就再没喊出过这个字了。
小孩子也懂看人脸色,那段时间的周德强总是很阴沉,也不爱搭理她。她也总幻想着万一有一天,自己的亲生父亲会来接她,就像电视里演的伦理片儿那样。
可在一起过了这么多年,也就那样了。她越来越少地想起自己的亲生父亲究竟是谁,还在不在人世。
周德强认了,她也认了。尽管也彼此嫌弃过,可相依为命走过的时光,到底不会没有痕迹。
周德强好像看懂了她的口型,也好像一时没反应过来,梗着脖子没有吭声。
当车在远方变成一个小黑点的时候,他才悄悄转过头去,用粗糙的手抹了把眼睛。
分割线
送上略长的一章,然鹅很抱歉还是没有一章过掉一年,只过了半年。
但还是恭喜女鹅去市重点上学啦。新华中学这种操作,应该还是挺写实的,真的有中学有类似的操作。
那我就,争取下一章让薇薇去办签证吧(或许能猜到去干什么),不出意外今天还会有一更哒。
继续求珠珠呜呜呜,所有的珠珠都会为我的春假爆更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