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御驾亲征(1 / 1)

狂风暴雨过后,桃花仙子躺在张凡怀里看着他的英俊的脸,露出了深深的迷恋。

“你这次到底又是有什么艰巨的任务?”

“没什么,这次不要你去了。”

“你莫不是以为我和你好真是为了进王宫里面?”

桃花仙子最怕两种情况,一是张凡先说任务然后和她好,这样让她觉得张凡为了利用自己才和自己好,所以她早早就打断他说话,想先勾引他上床再说。

另一种情况就是好过之后说没有任务,因为那样张凡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惜命的人,为了不涉险才和他好。

所以这次无论如何桃花仙子也会去的,她只想告诉他自己比她的任何女人都爱她,而且有用。

桃花仙子如此执着他只好叹了口气,看了眼她身子下面的梅花,不,桃花仙子的应该叫桃花,随后详细道出了密谋宣德的计划。

“不过这次你不用过多出面,主要就监督那个倭国女人就行,关键时候把她卖了保全自身也行。”

“如果计划完成不了也没关系的重要的是你要能全身而退懂吗?”

张凡觉得如果完成不了应该也是天意,毕竟这事有伤人和,万一控制不好就会出大问题。

况且张凡有信心在正面战场击败宣德的信心,这是来自六百年后对前人的骄傲。

“等你凯旋,我一定把你接进宫里,不会再让你受苦了。”

“好了好了,知道了,你放心好了,我哪次不是顺利完成任务。”桃花仙子对于能被继续利用显得十分开心。

……

次日回到王府,在内阁召见群臣,郑洽带来了一些云南的消息,宣德朝希望通过云贵和广西集结一些兵力以掣肘张凡的进攻兵力。

让张凡不敢全力施为,张凡思考了一会,觉得这个问题并不算棘手,想了想便对他安排道“沐晟那边,你派人去盯着让他假意配合朝廷进攻,至于贵州地区让苗人厉兵秣马做出进攻状,他们忌惮于守城不利必不敢全力配合宣德朝廷,至于广西派人去晓以利害让他们按兵不动至少不能全力施为,此处布防可多于其余两处。说到底这是我和宣德朝廷的战争,他们作为偏远地区的土皇帝肯定不愿意掺和进来,最终我和宣德的战事结果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态度。”

“是,殿下,属下稍候就去办。”

郑洽禀报完,朱恒提出了让建文皇帝御驾亲征的建议,甫一提出众人皆议论纷纷。

“如今我军气势正如日中天,若能让陛下御驾亲征必然会使士气更涨一截,而此时伪朝接连遇挫,此举定能让沿路守军军心动摇,望风而降。”

朱恒觉得能够减少去南京路上的耽搁和兵力损失是极为重要的。

“不可,陛下年事已高,实在不宜亲自上前阵督战,万一有虞恐国将不宁。”

发言的是一名建文老臣,作为建文老臣当然不赞同这个法子,万一建文没了,那他们所处的地位就很尴尬了,他们很多人都无功无劳,能在今天位子上都是建文给的。

与张凡的母系妻系以及汉王系官员不同,他们要不是有功劳在身要不就是带资入股,他们可以不在乎建文的死活。

张凡心里盘算这事的合理性,说建文年事已高他不以为然建文才五十多岁哪里高了。

台下诸臣纷纷发表自己意见都觉得这事可行,战败了怎么都难逃一死,死在前线和王宫没什么本质区别。

于是这件事最后的关键就落在郑洽身上,他是建文老臣的首领,如果他同意了,别人也不好反驳什么,他不同意建文肯定也会着重考虑他的意见的。

郑洽当然也知道自己是问题的关键,他也想了很久,权衡利弊最终被刚才张凡的排兵布阵的从容打动,他觉得有湘王在应该不会输,保住建文也应该不是问题。

到时候拿下南京论功行赏皇帝定然是首功,届时建文麾下诸臣身份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臣也觉得陛下御驾亲征定会旗开得胜。”众人见郑洽都同意了,有的叹了口气,有的眉开眼笑便也不再复议。

紧接着张凡留下一中军中武将,他要开始给他们讲解抛物线和重力加速度的一众知识。

“为了让我军的火炮百发百中,我必须要给在座诸位讲解其中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让你们更好的指导将士们在战场上灵活运用。”

张凡没有直接讲结论多远需要多少角度起射炮弹,而且他也不知道,这是要根据每个炮弹的质量初设速度进行精确计算的,他在案上放置一张长纸随便举个例子开始给各武将讲解如何分解速度,如何通过改变出射角,从改变炮弹落点,从而达到百发百中的效果。

最后还把正切值讲给各位听,通过炮弹口子抬高的距离来决定角度。

(高中物理知识忘光了,讲错了莫怪)

最后直到天黑终于勉强让大部分人都听懂,并且让他们回去之后相互讨教,改天亲自去营中训练。

……

宣德三年,建文三十二年六月十五的早上,朝阳从远处的武昌城墙上冉冉升起,一时间万道光霞从朝阳射向位于武昌城中轴线上楚王宫的正殿皇恩殿上。

温柔的阳光从一扇扇殿门射入,隐约可以看到空气中飘荡的微尘。

皇恩殿上的小太监会同宫女一一地把大殿上火烛熄灭,哪怕贵为皇族的殿堂,浪费也是可耻的。

她们低着头,蹑手蹑脚地动作,生怕惊动了正在大殿中的湘王殿下和皇帝陛下。

楚王宫的皇恩殿级别很高,仅次于皇帝的太极殿和太子的银英殿。

作为东躲西藏几十年的建文皇帝行宫一点也不委屈,这得益于饿怕肚子的太祖皇帝实行的分封制。

虽然靖难之后王爷们在兵权和治权上的一削再削,所谓的藩国已经名存实亡,王爷们再也无法越过地方政府管理自己的封地,甚至不能出城,失去自由。

但是仍然可以在生活上,比如王府的住所规格上享受很高的待遇。

自从建文皇帝入主楚王宫后,每逢初一十五的正朔大朝更像是走过场,绝大部分的公务都已经被内阁处理完毕,而建文皇帝更像是书上所说的垂拱而治,所有的奏章都是清一色的准奏。

但是这并不妨碍文武们享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快感。

所以也从来没有人会多事或者抱怨早朝这多此一举的设置。

张凡虽然几乎不去,但是也不反对这种凝聚人心,显示自己是正统朝廷,而非流匪的做法。

可是今天的早朝很特别,与以往不一样的是,很少早朝的湘王殿下到场了,而且从一开始就和建文皇帝两人单独地坐在大殿中。

文武百官屏息静气地立在皇恩殿的门檐两边,竖起耳朵听着大殿里湘王和皇帝的对话。

说是对话,确切地说是张凡在说,建文在听。

张凡本来就是现代人,也不讲什么君臣对奏的格调,他穿着笔挺的海军制服,腰上甚至还配着宝石短剑,坐在建文钦赐的椅子上,也不像那些被恩赐坐下的官员只坐一半屁股的虚伪表现,而是坐得很直,双手抱着宽沿铁盔放在膝盖上侃侃而谈——父皇若是普通人,用常见的话来说,就是祖籍凤阳的南京应天府人士。

您出生在应天,长大在应天,奋斗在应天,早已经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了……

两鬓斑白的建文皇帝静静地坐在大殿皇位上,略微有些仰着头,眼光好像直眺远方。

细心看会发现他的眼神涣散,明显被张凡的话带到了遥远的回忆中。

父皇是南京人,儿臣自然也是。

如果不发生那些事,那么儿臣现在应该还在秦淮河上某个当红勾栏女子的温柔乡中熟睡,而王府里的王妃也许正想着等父皇退了早朝后向您告上一状,让儿臣吃不了兜着走。

张凡说到这里,自嘲的一笑。

接着话题一转:想当年,太祖爷起于布衣,转战大江南北,大小恶战几十场,方驱除鞑奴,复我汉人衣冠。

从此定都南京,威名远扬,四海臣服。

而父皇您是太祖皇帝钦点的接班人,又是太祖皇帝亲手扶上的皇位。

这绝不是大逆不道无君无父的燕王可比的。

秦隋二世而亡,太祖爷为了朱明天下,杀戮太重,开国重臣几无幸免。

以至于燕王反叛后父皇无人可用……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信奉以孝治天下,晚辈谈论长辈本已不对,更何况张凡直接坦言建文丢掉了天下,朱元璋也有一份功劳。

这就有点大逆不道了。

饶是建文皇帝躲藏了二十多年,见惯了生死荣辱,定力超然,也忍不住脸上抖动了一下。

但还是没有说什么……

因为他自己心里也知道,这是事实。

虽然从不想承认,但常常午夜梦回,当年的每一个决断,每一个因果,都在心里一遍一遍的回放,什么决定证明是错误的,什么决定是正确的……

只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时光也从不倒流。

当儿臣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毅然弃暗投明。

张凡突然加大了音量,加快了语速,以显示自己的决断看法:起兵之时,兵不过百,枪不过十,将不过寥寥数人,历经数十场血战,恶战,如今兵员十万计,将领过百,湖广江西富饶之地已入我手。

九江一役,伪朝精锐损失过半,几无再战之力。

可见我建文朝,气数仍在,人心仍在!

儿臣顺应天命,数月前已命大臣督造战船数百,不日十万大军顺流而下,一朝攻克南京!

张凡说到此处,眼神温柔而坚定地看向建文皇帝:那时,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兴许是张凡那句我们可以回家了。

兴许是埋名隐姓二十多年,从来没想过还有翻身的,还有回去南京的那一天。

梦境已经渐渐模糊的南京城,好像又鲜活了起来。

建文皇帝艰难地从回忆中走出,望向张凡,想听清楚他究竟想说什么。

儿臣恳请父皇御驾亲征,如果父皇恩准,儿臣保证,下次的十五正朔大朝,父皇和儿臣仍像现在这样在大殿上把酒言欢,不是楚王宫,而是在……。

南京的皇宫里!

仿佛一道闪电击中了建文皇帝,只见他全身一阵哆嗦,仿佛没想到,梦想中的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

他用难以抑制地语调许诺道:“那天你就可以自称为孤了。”

告别了皇帝,张凡和一众官员来到了内阁,对着济济一堂的文武,左膀右臂说道:照计划行事!

随着命令一层层地传达,整个武昌城开始喧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