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欲拒还迎(1 / 1)

一众人簇拥着的郭绍站在一座山顶上喘着气,脑门上浸满了汗珠。料峭春寒的风拂过山顶,此时却叫他觉得非常惬意。

侧后方,能看见山谷中大队的人马正缓缓向东行进,那是杨彪的左翼第二军团步兵。车马走山谷,两面起伏的山上还有步兵纵队在跋涉。

此时两翼的第二军团、第三军团都在向中央靠拢。

平夏军从无定堡出发后,大致方向是沿着无定河北进。

不过郭绍针对地形视线不开阔的特别,为了增加横向预警范围,预防被伏击,行军以三路并行展开。

而此时,三军停止前进后,又重新聚集到一起。

北边山坡上,一行几个人正牵着马往这边爬上来。那是史彦超等人。

郭绍便站在山坡上一面歇气,一面等史彦超。

大伙儿都气喘吁吁的样子。郭绍却笑道:“锻炼身子骨,朕最喜的方式就是爬山。运动不剧烈,可以慢慢来,但是很费体力。”

瘦弱的王朴都快累趴下了,随口附和道:“着实费力,这山也太大了。”

谈笑之间,史彦超终于爬上了山头,抱拳粗声粗气地说道:“禀陛下,末将奉旨撤回了前锋人马!”

史彦超几乎不违抗军令,但他高兴不高兴全都写在脸上,一点也不掩饰,哪怕在皇帝皇帝。郭绍看了他一眼,显然史彦超此时不太高兴。

郭绍不动声色道:“本来是两厢情愿的事,史将军何必想弄成剃头的担子一头热?”

史彦超道:“请陛下点拨迷津。”

郭绍道:“如今这情况,李彝殷聚集了太多人马耗不起,我部欲找李彝殷决战,他何尝不想?这等事,对方若无意,那便是苦苦追寻也寻不着;李彝殷若有意,咱们就不用那么急迫,他自己会来。

我们做出有点不情愿的样子,谨慎地想后撤,李彝殷就会更加认定决战对他有利,反而急着要送上门!”

王朴听罢笑道:“陛下洞察人心矣。”

郭绍道:“人之常情罢了。”他沉吟片刻又道,“但我们不能太不配合,若是急着撤回了无定堡。李彝殷就会犹豫,而且极可能不愿意攻堡垒,徒增变数。所以朕此时的动静叫‘欲拒还迎’。”

众人听罢脸都憋红了,一些人忍不住笑出声了,但郭绍却很严肃的样子。

郭绍不觉得自己神机妙算,而是很简单的逻辑推论罢了。形势明白地摆在面前,双方能选择的路并不多。

站在党项契丹人的立场上,按照他们以前对中原禁军的了解,战力很强,不过与辽军精兵差距不大。

在这样的判断下,四五万精兵和三万卫军防守工事,联军(党项契丹)攻城的胜算极低;但野战就有优势。

所以郭绍的判断是:给联军野外决战的机会,他们会非常愿意配合;而让他们攻城,他们就很难上钩。

正如一句话:一场觉得没有胜算的战役,最明智的选择是不打。

若想让别人打这场战役,要么对方丝毫没有选择,要么就要给别人希望!

这时王朴赞道:“陛下妙算,如此一来,王师不仅能如愿以偿与党项契丹联军决战,还能主动选择战场。”

“正是如此。”郭绍道。

他看了一眼史彦超,见史彦超已经不吭声了,但神情之间有敬畏之色,显然还是很佩服皇帝……人们难免有不擅长的东西,便总会佩服那些擅长这方面的人。

王朴埋头看脚下所在的山,试探地问道:“陛下会选何处为战场?”

郭绍站在这高处已经观察很久了。

一个前营军府的官员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郭绍随口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官员忙道:“妙极!”

不料郭绍却摇摇头,遥指道:“朕来选,便选东边那片山坡。”

众人立刻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时间鸦雀无声,正琢磨着那地方有什么好处。

只见那是一大片山坡,但坡度非常平缓,在这山沟里,那地方都不叫山,算是比较平坦的地方了。

郭绍当即解释道:“若以常理战阵来看,占据脚下这座高山更有利,敌兵仰攻坡度大。但对火炮来说就不太妙了……”

他用折叠在手的马鞭在空中划了一个抛物线,“炮弹是这么飞的,火炮可以负仰角,但角度无法太大。这座山坡度太陡、山太小,炮弹会直接打下山,飞下去,几乎是垂直砸在地面上。咱们的铜炮,靠的是小角度弹跳,垂直角度太大,一砸一个坑能有什么作用?”

郭绍沉吟道,“所以坡要长,陡不陡倒在其次。另外,坡缓才让对手更有信心进攻,而无需咱们先攻。”

反正皇帝是最高统帅,他说选缓坡,便选缓坡。三军当即对那片区域部署各营营地。

郭绍又下令史彦超前锋,广散斥候察探周围情况、监视联军动向。

……

沿无定河南边三十里,正是曹彬部近三万卫军的所在,即平夏军第四军团。

他们留下了三千多人在无定堡防御,与数万民夫继续修筑堡垒。

因为无定堡设计需要驻扎七八万大军的营房和仓库,所以占地依旧不小;城防工事内满员防御就需要两千多人,人马不敢留得太少。

曹彬部原在距离中军二十里地外行军,得到军令后,后退了十里做出姿态,然后停了下来找高处设营驻防。

第三天,中军快马传来消息,敌军马队人数不详、但超过一万骑,已从东部山区向后军靠近。

曹彬立刻下令戒备!

部将问:“曹公,是否下令备战?”

曹彬却淡然道:“不急。这股敌骑不会随便进攻咱们。”

部将疑惑道:“那他们前来……”

曹彬道:“消息是说超过一万,没说超过三万或五万,那便不是来强攻我部。他们的目的,是想等咱们去增援中军时再寻找战机……你们都懂,步军行军为成阵时,才最好破阵。”

诸将拜服。曹彬又下令斥候摸着方向过去打探清楚。

……卫军诸营没有布阵备战,继续就地布设工事。

俞良也在带着手下三十几个兄弟在挖沟。

他是有苦说不出,大老远走路到了无定堡,修筑堡垒,在冰天雪地里干了一个多月苦力,然后继续在山沟里成日跋涉走路,继续干活!

他的手已经开裂了,握着䦆头用一次力就疼一次。虽然带着麻布手套,但挡不住石灰水腌开裂……在无定堡修堡时,石灰水让他受不了。

夯土的材料是石灰水、黏土、泥土混合,并没有什么传说中的糯米汁,中原没那么多粮食。

石灰一见水,很长时间都发热冒泡,加上混合土堆放在烧着炕的室内,倒不会在运上去之前冻硬……只是人就不太吃得消了。

俞良干了那么多苦力,脑子浑浑噩噩的。当年在家读书,十指不沾阳春水,何曾干过这么多苦力?这是何苦来哉?

这时脑海中又仿佛听到了一个声音:赵虎是英雄。

俞良一开始不断找徐二娘,着实是有点听从了红莺的建议,考虑徐二娘是女御医陆岚亲近的人,那陆岚可是个贵人!

但后来发现徐二娘很特别……说不上来,反正和红莺完全不是一路人。

徐二娘几乎不识字,但显然不笨,她似乎也感觉出了俞良与她来往,不仅因为感激岭南时的照顾……俞良出征前见她,向她表明了心迹;徐二娘拒绝了,不过也提到:有机会时,会向陆娘子说起他。

俞良被拒绝,又听到了那个意思,当时感觉很羞辱,心里有气。“难道我就是那样忘恩负义,专门想依靠女人之辈?!”

不过出征两个月来,俞良倒渐渐不气了。寻思回忆,觉得徐二娘就是好心,并无羞辱之意……她若存心羞辱,又为何还要帮他?

俞良一面回忆着东京的红颜,一面埋头在这山沟里刨土。

赵虎算是什么英雄?他一个小卒,战阵输赢与他有多大关系?何况赵虎那次还没赢,反被契丹人干死了!

俞良情绪复杂,咬牙忍着手上裂口的疼痛,猛地又挥了一下䦆头,从军这一年多,忍耐力倒是越来越好。

就在这时,一员武将的吆喝声惊了迷糊的俞良一下。

俞良抬头看时,见那厮骑在马上,趾高气扬的欠抽样,拿马鞭指着挖沟的兄弟们:“谁修得沟墙谁蹲!看好后面,也有沟墙,尔等认为在这里顶不住、能盯着铅丸箭雨往回翻过后面沟墙,那便尽管跑?”

那武将明显比俞良这个十将地位高得多,俞良心里骂了一句你娘的比,却不能吭声,只顾埋头干活。

不管怎样,俞良此时甚至很期待来一仗痛快的,在这山沟里这么折腾,早已受够了。

世人就是欠抽,党项人这么耗着好过?

何不大家摆开了来场痛快的,反正最后总得分个胜负!

兄弟们似乎和他差不多的感受,有人嚷嚷道:“狗日的,早点来,爷爷们等不及了,杀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