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1 / 1)

和露映春庭 和歌 3809 字 23天前

海安一皱眉,“放下吧。”

那伙计笑了笑,“怪烫的,我帮您端进去。”

海安立刻上下扫了一眼,哪儿来的愣头青,伪装成伙计之前,也不知道打听打听。她们这个院子,不轻易让人进的。不过,这几日,伪装成各色人物的客人她着实见了不少,这个也不奇怪了。她笑吟吟地侧开了身,让这伙计端着水进了院子。

那伙计低头哈腰地,“请问军爷,给您放哪里?”

海安“帮”人帮到底,十分大方地顺手一指,“放先生那屋吧。”

那伙计连忙走了过去。海安没拦他,只是在他进了屋之后,立刻绕到内室那边的窗外蹲下。

而阳舒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低声对瑶华道,“瞧,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瑶华指了指嗓子上一溜的金针。阳舒叹了口气,“再施针也来不及了。您就压着点嗓子说话吧。”她出手如闪电,将金针尽数起了出来。

瑶华咳了一声,觉得似乎嗓音变化不大。便对阳舒点点头。

那伙计将热水在一边放下,然后转身看向瑶华,却意外地看到瑶华面容平静、定定地望着他,似乎早就预料到他的到来。

谢三十分惊讶。这位贾先生神态自若、从容不迫,十分有大家风范。要不是面色蜡黄,有久病之态,只怕说他身出名门都有人信。什么时候,兵痞子里面居然有了这么个人物?他心中这么想着,口中打了个哈哈。

瑶华不慌不忙地抬抬手,示意他坐下,“贵客远道而来,不曾远迎,失敬失敬。”

谢三连忙整了整衣服,给他行礼,“在下打扰了,久闻先生大名,有些事情特来请教。还请先生不吝赐教才是。”

瑶华端坐着没有动,示意阳舒给他倒了杯茶,“客气了。这些日子,常有人突然来找我说话。阁下有什么话,尽管明言。”

可话到口边,谢三又迟疑了。这位贾先生到底是什么人,能够这样端坐钓鱼台,是不是专门等着他们上钩呢?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目光却留在瑶华的脸上,似乎想从中看出什么端倪来。

瑶华也不催他,泰然自若地也打量着他。

两人僵持了足有半盅茶的功夫,谢三先扛不住了,终于决定道明来意。

可就在这时,后墙上的窗户突然吱呀一声,被人从外面打开,然后有个人跳了进来。

那人开窗、关窗,十分顺手,似乎是做惯了的。待他站定回神,满脸笑容的看向和瑶华,不是崔晋庭又是谁。

瞬间破功的瑶华忍不住一声叹息,伸手扶额。

这个崔大猫,特意来拆台的吗?

第111章 招安 1

谢三也傻眼了。他不是一个容易被糊弄的人,事实上,在陈徽的身边,他一直因为谨慎敏锐、足智多谋而被陈徽看重。

崔晋庭的这个笑容,他一眼就看出了猫腻。

这种满眼欢喜的笑容,只有对着全心托付的人才会有,这种轻松和愉悦,甚至还有些迫不及待,他只有在那些满心荡漾去找心上人约会的少年脸上才见到过。

我去!谢三的心里哐当一声劈下一道惊雷,这两人是什么关系?

这位翻窗而来的青年,英武俊俏,衣着不凡,怎么看跟这位满面病容的贾先生也不……不……,谢三的心里几乎快崩溃了。娘哎,他今日还能活着走出这个院子不?

崔晋庭也愣了一下,他刚才特地在窗外仔细听了一会儿,特意确认屋里没有陌生人的声音才翻窗进来的啊?

“你是谁?”他不悦地问。

谢三站了起来,强笑着,“不知阁下是?”

崔晋庭上下打量了他一遍,“不是汝州人!”

谢三一愣,“您……”怎么知道的?

崔晋庭和瑶华似乎都察觉了他的言下之意。

瑶华笑道,“若你是汝州人,必然不会不认识他。来,容我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你想见的正主,崔晋庭,崔指挥使。”

谢三难得的八卦之心压住了理智,“那您是?”

崔晋庭往瑶华身边的空椅子上一坐,挑着眉道,“不该问的别问。是不是让你知道了,你就可以瞑目了。”

谢三被他堵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瑶华一笑,抬手示意他坐下,“还未问贵客姓名。”

谢三忙道,“在下谢永,原陈州下属溧阳县令。”

崔晋庭捧了杯茶在手里,听他这话,眉毛一挑,“原~溧阳县令,呵呵。”

瑶华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崔晋庭立刻不怼人了。

瑶华拱拱手,“原来是谢县令。”

谢三忙道,“不敢不敢。因我行三,人称谢三郎。贾先生叫我谢三即可。”

瑶华也不客套,“不知谢大人此番前来,有何贵干?”

谢三也顾不上这两人之间的蹊跷了,正色道,“敢问崔指挥使,是否有招安之意?”

崔晋庭翻了个白眼,“我听你这意思,我要是想招安,你们还要慎重考虑还是怎的?”

瑶华叹了口气,“好好说话。”

崔晋庭憋憋嘴,有些委屈,“我说的不对吗?我做这些是为了百姓出口气,又不是为了招安他们故作姿态。他们若是也有心,不想让陈州百姓雪上加霜,就应该主动点。别给我添乱。”

瑶华点点头,转而对谢三略带歉意地道,“我家大人不喜欢弯弯绕,是个直来直往的爽快人。”

一旁的阳舒和窗下蹲着的海安,齐齐翻了个白眼。

瑶华继续道,“陈大人与谢大人因义愤起事,此事我们多少猜出了些缘由。只是阮家势大,与兵部某些官员沆瀣一气,明令我家大人不可插手陈州剿匪一事。我们也确实为难。我家大人,虽然是个直脾气,但却不是不爱惜百姓的人。要不然,撞在他手里的汝州百姓,只怕早就成为血淋淋的人头,成了他奏折上的一笔功劳。”

谢三站了起来,真心诚意地行了一礼,“谢三替汝州、陈州百姓,谢过崔大人。”

崔晋庭眉头一皱,“我做这些事,是为了百姓,不需要你感谢。”

瑶华继续道,“可正是因为我家大人做了这些事情,阮家授意兵部多方为难。粮草补给,多有拖延克扣。我家大人虽然有心想多做些什么。但是毕竟他手下那么多的兵士都要吃饭。所以,我们可能很快就会押着汝州的这些贪官污吏回京了。我们能救一个是一个。至于陈州,我们鞭长莫及,还请谢大人和陈大人见谅。”

谢三差点跳起来,“崔大人要撤兵?那陈州?”

崔晋庭嗤笑,“我撤兵是因为顾惜我手下的兵士,而且一直呆在汝州,我又狠不下心朝百姓下手。待在这里也是耗费粮草,再加上如今抓了这么多的贪官污吏,迟则生变,索性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也不枉费跑这一趟。但是阮奉之是肯定不会撤的,你们陈州这些人,差不多就是他嘴边的肉,他怎么可能放过?”

瑶华补充了一句,“所以如今的军中文吏都被大人派来查找阮家贪污的证据了。就是希望能尽快了解此事。”

按理说,朝廷撤兵,对他们乃是好事。可阮奉之不走,崔晋庭走了,局面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更加糟糕。谢三竭力劝阻,“崔大人就这么回去,岂不是无功而回?”

崔晋庭两手一摊,十分光棍地丢出两个字,“奈何?”

你能不能要点脸面?!谢三望着面前这两人,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崔晋庭虽然年轻,可是比他预料的更加狡猾沉稳。看来他想坐地起价的打算是行不通了。

谢三心中叹了一声,“我这次好不容易来到汝州,其实是想替陈大人表达接收招安的意思。”

既然已经先低了头,谢三索性将姿态放得更低了些,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其实我家大人并不是个野心勃勃的人,陈州上下之所以反了,确实是被前知州瞿常逼得没有活路了。”

谢三将瞿常这些年做下来的事情,挑了一些说了。瑶华静静地听着,一边留意着崔晋庭的脸色。只见他面色沉沉,并没有反驳或者嘲讽的意思,想来谢三说的这些,必然都与他打听来的并无不同。

瑶华心中叹了一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谢三说到激愤处,双眼微红,义愤填膺,“……崔大人,再由瞿常那般折腾下去,陈州人只能一死以求解脱。当时那些青年们一时激愤,冲进了州衙将瞿常杀死。而陈徽大人素来得体恤百姓,这才被众人强推着做了这个位子。”

崔晋庭没说什么,目光只停留在自己手中的那只茶杯上。

瑶华叹了一声,“谢大人,您所说的这些,我们大人都已经从别的途径查明得知。要不然,他也不会一再停留,就是想为你们做点什么。但是,身在朝堂,总是有身不由己的苦衷,他尽全力而为,但终不能因为陈州一处,不顾及其他的地方。若有不足意之处,还请多体谅。”

谢三有些傻眼,真的这俩人年纪不大,这油滑的程度堪比官场老江湖,哦,不,既做了滚刀肉,还顾及脸面,说话滴水不漏,软硬都不吃,老江湖都未必能做到这一点。他琢磨了一会,实在有些无计可施。

瑶华话锋一转,“不过,既然陈大人有接受招安的意思,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啊?您又为何特地来到汝州呢?”

谢三有点急了:我为什么来,你俩难道看不出来吗?杀人不过头点低,你俩这么寸步不让的,就不能给我点面子?

不过一看“贾先生”似乎真的疑惑不解,他只好把烦躁憋了回去,“陈州的事情,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阮家。要我们向阮家低头,这绝不可能。”

崔晋庭却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早说嘛!兜了半天的圈子。只要你们是反阮家,而不是反朝廷。我们就有可商量的余地。否则,你可知道,我是官家一手养大的,不管你什么理由要造官家的反,我都不能退让。”

谢三有些反应不过来,你们想要这句话,早说啊!方才半天,你们可没提到这个。

可面前这俩人,一个面带微笑,一个理所当然,一个棉软一个强硬。谢三陡然生出一种势弱之感。罢了,双拳难敌四掌,他今日输的不冤。

崔晋庭可不管他心里的弯弯道,“既然陈州准备接受招安,你们都有什么条件?”

谢三沉吟了一下,“阮奉之倒是开出了从四品的官职……”

话未说完,崔晋庭就嗤笑了一声,“你们若是想得高官厚禄,麻烦还请去找阮奉之吧。他财大气粗拿得出手,我如今一穷二白,连房子住的都是夫人家的。实在没有说大话的底气。”

什么?谢三被他的话惊吓到了,他倒是听过崔晋庭空手出了崔家门庭的传闻,但没想到崔晋庭居然敢把依靠夫人拿到台面上来讲。

瑶华咳了一声。

崔晋庭立刻降低声音,“我这不是实话实说嘛?我最不耐烦讨价还价了,既然真有诚意,大家都开诚布公,成或不成,一句话的事情。何必作商贾买卖的架势,我最烦拖泥带水了。”

瑶华微微一笑,“谢大人见笑,我家大人就是这个脾气。”

得!一回生二回熟,谢三也算是看明白面前这二位的路数了,一个立意,一个铺垫;一个冲锋,一个围堵;一个硬的,一个软的。让人进不得退不得,只能捏着鼻子跟着他们的路数走。

谢三心累,叹了一声,“那么崔大人准备如何安置我们呢?”

崔晋庭看了他一眼,“要是真的能打仗,手里有两下的,我麾下还缺人。不嫌弃职位低微,可以跟着我。”

谢三惊讶地双眼都亮了,一般招安,许出来的官职多数都是好听不实用,再不然就是一转头,就让降将去平复新的叛乱,所谓戴罪立功,其实就是互相消耗,下场并不怎么美好。但崔晋庭的意思,是有不计前嫌,要用他们的打算?

第112章 招安 2

谢永忍不住问,“是陈州所有兄弟吗?”

崔晋庭又要怼人。

瑶华轻轻咳了一下,崔晋庭生生地憋回了一口气,面带假笑,“自然不是。”

“可以前的招安,都是全部……”谢永的话没说完,语义却表达明白了。

瑶华也有些不解,看向崔晋庭。

崔晋庭这次倒是认真讲解,“朝廷热衷于招安,原因有五。其一,弥平内乱;其二,将招安得来的兵力送去戍边,以御外敌;其三,其中温顺听话的人,可以让他们回家种田,以强农务;其四,其中勇武能干的,可以收纳进行伍;其五,用这些招安来的人再去攻打其他造反的人,胜则享其功,败则不足惜。”

谢永没想到他这么直白地就说出来了,心下不免恻然。

崔晋庭也叹气,“许多朝臣都看到了招安的好处。但是从长远想,招安却有很大的隐患。如今朝廷的兵力,强干弱枝,有两处最强,一是戍边的将领,这些兵力是用以驻守国境,抵御外敌的,不得不强;二是禁军,守备国都,左卫天子,不能不强。其余地方的兵力,呵呵……”崔晋庭毫不客气地给了两个语气词的评价。“所以陈州失守,并不奇怪。”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