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回京城(1 / 1)

二哥!

楚云倏地停住,回过头。

楚大树跨出门槛,站在台阶上,苍老的面容上布满了皱纹。

他只比楚父大七八岁,可瞧起来,却像是大着十几二十岁。

他的个子也不高,微驼着背,弓着腰,走下台阶,也才跟楚云差不多高。

“你二哥要结婚了,是喜事,你也不来吗?”楚大树期期艾艾的看着侄女。“立秋从小对你们姐妹就好,每次回来,给冬雨带了东西,也总会给你和二丫捎上一份。就算你不想和大伯一家来往,但你二哥结婚,他希望你来看看。”

“二哥什么时候结婚?”楚云轻恩了一声。她对大伯父一家很有意见,唯一没意见的也就是楚立秋。

二哥为人正直,对她们姐妹是不错。

楚冬雨做错事的时候,他知道后跑来道歉。也有想过为自己妹妹求情,但看到她的态度后,便没在求过情。

后面几次再见,尽管气氛有些尴尬,但他还是尽可能的对她好。

“半个月后!”

半个月?这时间太不凑巧了。

半个月后,她人还在京城。

楚云眉头轻蹙了一下。“请帮我跟二哥说一声,新婚快乐,不能来参加他的结婚,我很抱歉。到时我会让我阿爹阿娘来。”

楚云抱歉的留下这句,回去后就把这件事给阿爹说了,让阿爹带礼物过去。

女儿同意他回三家村去,去参加立秋的结婚,楚大山很高兴的点头。

事情已过了这么几年,他不在和大哥一家来往,连自己的亲娘也没去看望过。

尽管逢年过节,他会托人带粮食之类过去,但那毕竟是他亲娘和亲大哥。

就算再气,再怨,他们在做了错事,那毕竟是他的亲人啊!

如果能一家人和睦相处,谁不愿意呢?

把事情跟阿爹说了,楚云便要收拾东西出远门了。

“二姐,你的学校,我帮你找好了。就在市里,边岩卫校,我已给你报了名,阳历八月二十八号报名。你到时直接去报道就可以了。”

“阿爹,家里以后,就需要靠你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要写信或是给我打电话,不要自己硬抗。”

楚云像个即将出嫁的女儿一样,一一的交代着,和家里人说着话。

阿娘开的小卖铺生意很好,现在卖的东西扩大,变得丰富了。

阿娘本来都翻了地,也没种,交给了其他需要地的人家,每年收取一点粮食,算是租金。

家里所有人都有事做,楚云并不太担心家里。

她只是怕,家里遇到难题,阿爹他们不愿跟她说,而是自己闷着头忍耐。

离开那天,小墩他们都去上学了,陆行之帮着她把行李搬到车上,楚云跟家里人道别。

说了好一会儿话,楚云才坐上车离开,她双手扒着车窗,望着站在门口的父母和二姐弟弟,慢慢远去,直到看不见。

“若是太想她们,就经常回来。坐飞机要不了多少时间!”陆行之看着她实在不舍,安抚的拍着她的肩膀轻声道。

“恩!”楚云应声。

抹了抹脸上的泪,有些怔愣。

她竟然哭了。

从母亲过世后,她有多少年没哭过了。

五年时间,这个家里的所有人,慢慢渗透在她的感情里。

她已彻底融入楚三丫,不管是躯体还是情感。

楚云抹干脸上的泪,会哭,才是人类的正常情绪。

车开到县里,已到了下午,楚云去大姐店里先跟大姐说了一声,在跟大姐道个别,才去省城。

边岩市没有飞机场,隔壁市倒是有,但楚云恰好要去省城办事,所以便直接去省城坐飞机。

去省城坐火车要一天一夜,坐汽车却要快一些。

陆行之和小王轮流着开车,连夜里都在赶路,到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她们便到了省城。

这还是楚云第一次到d省的省城,省城比起县里和市里,大了很多,路上的汽车也变得多了。不再像县里,平时很少有车辆经过。

而路也变得非常宽阔,水泥路和青石板的马路在城市里随处可见,被打扫的很干净。

自行车,三轮车到处跑,还能看见马车跑过。

楚云要去的是朱叔在省城开的服装公司,小王来过县里几次,但对路况不太熟,找了许久都没找到地点。

楚云让他把车停在路边,下车去找路人问路。

便问便走,找了近两个小时,才找到朱叔的公司。

楼下是店面,楼上二层到三层是云之公司。

“小云,你今天就来了!”朱叔看到她,很高兴的把三人迎进屋。

小云跟他说过要来省城,但他以为还要段时间呢?没想到这么早就来了。

“恩,过几天要去京城,我就早点过来把事情办了。”楚云回答。

朱叔奥了一声,问她们安排了住处,吃饭没,什么时候离开,他去预约工商局领导。

朱叔虽是把店面开起来了,但公司还没正式挂牌。

边岩市的店在大姐手中,但要把整个公司挂牌,变成连锁公司,就需要注册个公司。

而朱叔是建议,把公司注册在省城。

经过他们商量,最后决定法人让楚云来,她已满十八岁。

云之服装能开起来,也是因为她的功劳。

楚云拒绝了几次没拒绝掉,只能应下,这次来省城,便是把公司的事情给落实弄好。

还好所有一切朱叔都打点好了,楚云只用带着身份信息去注册,签字就行。

花了两天时间把证件办下来,云之企业正式成立,除了服装业等,还可以做其他行业生意。

陆行之定了前往京城的机票,在到省城的第四天启程。

第二天办完事情,朱叔带着两人在省城里转了一天。

省城比起边岩市,大了很多倍,也发展更快。

很多县里市里没有的营生,在省城都能看到。

虽然许多都是小本生意,但能养活一家人,这些营生便变得重要了。

“这是小吃街,去年刚开起来。”朱叔把两人带着往古镇一转,指着各种小吃营生笑呵呵的介绍。

“刚开始只有卖包子的,后面多了粑粑,豆浆油条,是一些早餐铺子。后来很多本地人看生意好,各种小吃店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下子就让这条街充满了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