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第二天,孟静言的金针包又恰巧在游园会上被跌倒的小主发现,这一切都充满了巧合。表面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贵妃安悦,但是唐轶知道,真正布置策划这一切的,一定另有其人。
这件事,处处都针对着安贵妃,安贵妃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定会尽力去查明真相。
所以他才这么放心地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安贵妃。
这群后宫的女人,总是时不时地给自己找点麻烦……若不是为了协调后宫与前朝,权衡众臣关系,他才不想纳这么多女人进后宫呢。唐轶冷冷地想到。
回到了养心殿后,唐轶发出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传送圣旨给安常和最近确定下来的几个文官,让他们明日早晨就出使宁国。第二道命令就是让礼官门编写诏国文书,阐明此次唐国同宁国进行和谈,昭仪娘娘孟静言主动请缨做了和谈先锋,先去了宁国交涉,随后几位大臣将会带着皇上后续下放的文书赶往宁国,协助昭仪娘娘孟静言完成此次和谈,另此次和谈的护送任务由镇西大将军安常担任。第三道命令就是为纪念因病逝世的唐国礼部侍郎知世神童崇阳大人,提崇阳之名为唐国名儒之列,受唐国助学子朝拜。
这两道命令发下来之后,唐国的国都震荡了。
有的人在大街上质问,他们亲爱的皇帝陛下怎么了?怎么会想到安排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而且还是他后宫之中的昭仪娘娘来作为使臣出访宁国呢?先不说女子识不识得大体,能力较之男子会在方方面面有哪些不足,后宫不得干政是几百年来的老规矩,怎么可能就这样赤裸裸地打破呢?
甚至还有人,说出孟静言是宁国派来用美色接近皇帝陛下的奸细,只为盗取唐国的机密文件,伤害唐国的人才,著名的神童崇阳就是死在了孟静言的假医之下。皇上发布这等通文,只是想要掩盖自己被欺骗被蒙蔽,想要隐瞒自己昏庸不明真相的事实,是为了皇家的颜面才会做出如此解释。
让唐轶忍不住冷笑出声的是,孟静言身怀宁国金器世家独制的金针包这一消息,不知怎么的也传出了皇宫。看来后宫之中嘴巴闲不下管不住的人还真是多啊。
在造谣者的暗中布置之下,孟静言是宁国派来的奸细,这一传言瞬间就在唐国京城蔓延开来,并且不到两日就迅速地遍及了周边的几个市镇。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唐轶总算是见到了。
百官惊慌于朝堂震荡,联合多人上书请求皇上废孟静言昭仪之名,废孟家皇商之名。
流言对于京城中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孟家孟桐和孟启云在京城中开始受到别人的冷眼相待,孟家的药材生意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合作伙伴在一夕之间减少,他们宁愿花费上高额的违约金来结束这场合作关系,都不愿意同孟家的药铺大上关系。
孟家药铺的仓库里,大量的药材因此而堆积滞留,孟家的资金链忽然就断了。
呈席卷之势的恶意谣言还没有嚣张过三天,另一股言论就冒了出来。原本,言论就是各式各样的,这边有人在孟静言是奸细的谣言,那边就有人开始致力于辟谣,特别是一些书堂有识之士,想要致力于改革的人们。
在他们看来,宁国的掌权者现在是他们的皇后娘娘,女人和女人谈判,并没有什么不妥,唐国的昭仪娘娘虽然只是一个医女出身,并不是什么能文擅诗的大家闺秀,但是昭仪娘娘的任务原本也不是为了压过宁国的皇后娘娘……他们大唐的天下何时需要一个女子来维护了?
况且祖宗之制,并不总是正确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万事万物都在改变,祖宗之制为什么不能一起改变呢?那宁国几十年前,也是坚持着后宫不能干政,可是现如今,普天之下,谁不知道宁国的掌权者是她皇后娘娘呢?拘泥之人眼里的世界总是窄小狭隘的。
再者,孟静言出身医药世家,她的祖父是几十年前闻名大陆各国的名医,虽然在步入老年之后就很少活跃于外界,但是他曾经拥有的想象力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孟家得到一些稀世珍宝,不是很正常吗?
那些只会讽刺的人,也不过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吧。宁国的金器世家到底会不会产出金针呢?京城中这些只会煽动情绪的人又不曾去过宁国金器世家的作坊,又怎么知道会没有呢?
站在孟静言这边最为显著的人,竟是孟静言的熟人,曾经在北陵省接受了孟静言所带领的医馆队扶住的北陵巡抚。
虽然知道了孟静言是个女人,这件事伤了他们北陵许多乡亲们的心,但是北岭巡抚不会看错孟静言这个人的人品,他认为昭仪娘娘值得得到他的维护。
京城之中,两大思想门派因为这件孟静言的这件事掀起了巨大的口水战。
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一件让人惊愕的事情。
唐国昭仪娘娘孟静言的亲生父亲,皇商药材商孟桐在一次出访街巷寻求生意商谈的时候,被人给打了一顿。
一群不知姓名的、不知住处的流氓们不知是受了谁的教唆和指示,围堵了孟桐,抓着他就是一顿乱打。孟桐原本就身体虚弱,备受打击的他,一时受不住,右腿竟被生生打折。
小流氓们看见了孟桐身下流出来的血,便慌慌张张地丢掉了自己的木棒,四处逃窜。
孟桐躺在原地,休息了许久,才拖着自己受伤的右腿,一步一步地走了回去。
路上偶然遇见了赵家姐弟,姐弟两慌慌张张地背着孟桐回到了孟家药铺,手慌脚乱地为孟桐止血。
孟桐自己更是正经,没有想到自己身为医者与人为善,竟然还会遭遇到这样的事情……因次对此事无法释怀,即便是躺在病榻上,也是胸怀抑郁,无法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