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节(1 / 1)

策行三国 庄不周 5134 字 21天前

第1314章 细节决定成败

袁绍的预感不幸而言中。

他的部下还在布阵,抛石机还没有部署到位,城里已经开始发起反击,一枚接一枚的弹丸飞出城墙,砸进他的阵地,一架接一架的抛石机还没等组装完成,没来得及发射一次就被击中,有的支架被打散,有的梢杆被打断,更多是的操作抛石机的力伕被砸伤砸死,阵地上烟尘滚滚,惨叫声响成一片。

人心惶惶,地上又多了不少弹丸碎片,布阵的速度更慢,眼看日已西斜,袁绍心急如焚,心情就和即将到来的夜空一样,充满了黑暗和绝望。

沮授也很着急,建议袁绍不等战阵全部完成,立刻开始反击,只要是已经安装到位的抛石机,全部发射。袁绍觉得有理,随即下令,但结果让他们更绝望,虽然有几十架抛石机开始发射,但那些弹丸大多落在城外,只有一小部分能砸到城上,能飞上城头的寥寥无几。

“怎么会是这样?”袁绍大发雷霆,脸都气白了。

沮授也目瞪口呆,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花了大力气制造出来的抛石机就这水平?连城头都飞不上去,这抛石机有什么用,打进护城河看水花吗?

耿苞等人也慌作一团,尤其是耿苞,面色煞白。他是主簿,制造抛石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他这个主簿就算不是负责人也是主要参与者,每天从了手中经过的钱财数不胜数,最后却造出一堆废物,袁绍会是什么反应,他可以想象得出来。他不由自主的向后缩,离袁绍远一点,免得袁绍一怒之下,拔出腰间的思召刀砍了他。

袁绍慢慢转过身来,面色狰狞,双眼喷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人哑口无言,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们都很有默契的把目光投向了耿苞。耿苞欲哭无泪。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前天他还和袁绍去查看抛石机的制作进度,当场试射了十几次,每一次的射程都超过两百步,最远的甚至打到两百五十步,按这个射程列阵完全可以攻击到城头。

袁绍伸手握紧了刀柄,耿苞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沮授连忙上前一步。

“主公,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妥,不如招负责制造的工匠来问问。”

袁绍喘着粗气,怒视着耿苞。沮授见状,转身对耿苞喝道:“还不快去!”耿苞如梦初醒,感激地看了沮授一眼,连滚带爬地下去了。袁绍怒不可遏,用力拍了两下栏杆,心里憋了一肚子邪火,脸也烧得发烫。他看着城下连续不断飞出的弹丸,看着己方阵地上的混乱,想着孙坚说不定正在城内笑话他,心中说不出的狂躁,手指蠢蠢欲动,思召刀在鞘中跳跃。

过了一会儿,耿苞带着两个短衣布帻的工匠赶来。袁绍低头一看,其中一人正是他们前天试射时的操作者。他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喝道:“快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两个工匠跪倒在台下,其中一人结结巴巴地大声说道:“将军,这些抛石机工……工期太短,土坯未及干燥,比预期的要重很多,所以射……射程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等上三五天就好了。”

袁绍和沮授互相看了一眼,恍然大悟,却又哭笑不得。居然是这个原因?这话也有道理,弹丸都是用草席包着土坯制成的,土坯用水调和成型,不可避免的有水份,至少需要三五天时期才能除去水份,要完全干燥至少要十天半月。前天去看时,用的自然是干燥好的土坯,要轻得多,所以射程能达到要求,现在土坯没干透,比预期的要重,自然打不远。

搞了半天,丢了这么大的脸,原来是这么一个细节的失误。袁绍气得咬牙切齿,怒吼道:“为什么不用干燥的弹丸,却用湿的?”

见袁绍发怒,工匠更加紧张,结结巴巴地说不清楚。耿苞只好代为解释。弹丸数量太多,来不及完全干燥就堆垛,新做好的堆在上面,干燥的堆在下面,力伕们为了省事,先取了上面的湿的。本来计划今天要连夜组装布阵,夜里会有火堆,他们打算再用火烤一烤,明天就能用了,没想到袁绍会提前发起攻击。

袁绍很生气,想杀人,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大战刚刚拉开幕,还需要这些工匠,现在杀人肯定会扰乱军心。他心中憋闷,只好挥挥手命工匠下去,立刻换干燥好的弹丸来。工匠如逢大赦,爬起来,飞也似的去了。

阵前的抛石机也停止了没有意义的攻击,空中只剩下城飞出的弹丸在不停的呼啸,仿佛是对袁绍毫不留情的嘲笑。

袁绍面寒如霜,一言不发。

……

郭图靠着车窗,看着车窗出神。这是袁谭的马车,装了四扇车窗,窗户由木条拼出菱形纹饰,纹饰间隙装着一块块手掌大小的琉璃,即使不用开窗,车里也很明亮,足以读书。如果路况好一点,写字也能勉强应付。

不用袁谭说,郭图也知道孙策送这辆马车给袁谭是什么意思。这种车窗设计很新颍别致,邺城的世家肯定会喜欢,但冀州造不出这么大、这么通透的琉璃,只能向孙策购买。在两军交战之际,向对手购买这种奢侈品无异于资敌,袁绍肯定不会同意,但禁令只会造成稀缺,更方便孙策抬高价钱,却无法让不差钱的世家却步,某种程度上的稀缺更能体现他们的品味。

这卖瓜儿,颇得管仲治道之妙啊。

“显思,你这车很平稳,又亮堂,很不错。”

袁谭淡淡地说道:“是啊,车不错,我也用不上,着实浪费,愿赠与先生,以便先生途中处理事务。”

郭图摇摇头,笑了。“你不用担心我,我想要,随时可能拥有一辆。你待会儿把这车送给郑康成吧,算是代崔季珪敬师。”郭图隔着车窗,看着策马而行的崔琰,给袁谭使了个眼色。崔氏是冀州世家,但清河崔氏是名声不著,远不如博陵崔氏,耿苞没看上崔琰正是为此。可是对袁谭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郭图和崔琰交谈过,对崔琰的能力非常认可。崔琰文武全才,又有郑玄这个名重天下的老师,成名指日可待。

袁谭会意,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先生什么时候回浚仪?”

“不急。”郭图高深莫测地笑笑。“郑康成年高,不能走得太快,我陪他多走几天。”

第1315章 新希望

袁谭知道郭图一心为自己谋划,希望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就算暂时不能掌兵也要接过党人领袖这杆大旗,重树名声,积累力量。只是他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一直没有给郭图明确答复。

见郭图滞延不归,袁谭心中不安。他思索良久,试探道:“先生觉得浚仪战事胜算几何?”

郭图无声地笑了,抬起尾指,轻轻地挠了挠鼻翼。“很不乐观。”

“为何?”

郭图挪了一下身体,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袁谭。袁谭不解地看着郭图。他在平舆深居简出,不问世事。与郭图见面之外,郭图向他讲述了出兵浚仪的前后经过,他知道出兵浚仪是郭图的建议。按理说,郭图现在应该全力协助袁绍拿下浚仪才对。他不明白郭图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在这时候离开大营。

“显思,你知道党人为了这一天,等了多少年?”郭图勾了勾手指,指指扶手下面隐藏的抽屉。袁谭拉开抽屉,取出一只琉璃瓶和两杯果浆,倒了一杯递给郭图。他当然知道党人等了多少年,但这和现在的形势有什么关系?

郭图接过果浆,慢慢的摇晃着。“从你外大父李元礼开始算起,到今天,党人奋斗了三代人,超过六十年,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没有兵权,手里没有刀。刀在天子手里,在外戚手里,在阉竖手里,在武夫手里,唯独不在我们党人手里。”

郭图呷了一口果浆,沉默了片刻,轻轻叹了一口气。“所以从你父亲被禁锢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有了一个共识,一定要掌握兵权。掌握兵权有两个途径:一是为外戚,外戚可以成为大将军,顺理成章的掌握天下兵权。一是为州牧,掌握一州军政大权。袁氏四世三公,成为外戚本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袁氏为帝舜之后,朝廷早就有不成文的规定,为避免王莽之祸,帝舜外裔不得为外戚。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协助何进,间接地掌握兵权。何进本来很听话,可是少帝即位之后,他就暴露了屠夫本性,推三阻四,自作主张。没办法,我们只好除掉他。”

郭图又喝了一大口,咂了咂嘴角。“好浆!酸甜可口,唇齿留香。”说着将杯子伸了过来。“再来一杯,剩下的给郑康成,老人喜甜,一定喜欢。”

袁谭眼神微缩,机械地又给郭图斟满。郭图说的得这些,他都知道。为了逼迫何进,袁绍引外兵入朝,结果干掉了何进这头背信的猪,又引来了董卓这头弃义的狼。董卓倚仗手中的西凉精锐,再一次让袁绍领教了兵权的重要性。所以他义无反顾,挂印城门,带着家人留开了洛阳,赶到渤海落脚,准备谋夺冀州,执行预定的备用计划。

他变得残忍无情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他如愿以偿,掌握了兵权,品尝到了暴力的滋味,又被暴力所吞噬,令王允杀袁氏满门,逼张邈杀韩馥,与袁术兄弟反目,当党人对他的决定表示反对时,他又开始疏离党人,并将与党人关系最亲近的自己列为目标,父子离心。

他还没有登基称帝,他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人生事,不如意者十八九。”郭图轻叹一声:“本以为到了河北,掌握冀州,有了兵权就能一呼百应,所向披靡。可惜我们又一次失误了。河北人同样不是良善之辈,他们握着兵权不放,多方掣肘,甚至坐视你在兖州苦战,坚决不肯增援。我们没有兵权,没有钱粮,眼睁睁地看着你和孙策拼命。如果审配不横加阻挠,哪怕是只怕一万人增援兖州,又怎么会是现在这个结果?”

郭图咬着牙,神情狰狞无比,几乎要将手中的琉璃杯捏碎,左手掐起两指比划着。“一点点,只差那么一点点啊,显思,你今天的一切都是拜审配所赐,回到邺城之后,他不会善罢甘休,你要千万留心。”

袁谭抬起头。“先生,我自会小心,可是浚仪的战事……”

“孙策已经坐大,浚仪的一时胜负解决不了问题。孙策有自知之明,知道中原利于骑兵,他没有优势可言,所以太史慈、沈友两路并发,将突破口放在青州,浚仪只是防守。孙坚在浚仪经营大半年,准备充足,怎么可能让我们一鼓而下?一旦浚仪攻击受阻,沮授等人肯定会进谗言,攻击我的建议。”

“先生是……避祸?”

郭图歪了歪嘴。“如果是祸,避是避不掉的,我只是给沮授一个发挥的机会罢了。与田丰相比,沮授的确温顺多了,可他明于世事,疏于人情,高屋建瓴,却不晓人心之卑劣,尤其不懂主公的心思。”他嘿嘿笑了两声。“他与主公相遇太晚了,至少晚了十年。我与主公日夜谋划的时候,他还在读书呢。”

郭图想了想,又看了袁谭一眼。“如果他遇到的是你也许更好一点。不过没关系,将来还有机会。”

袁谭心中一紧。他听懂了郭图的意思。郭图并不希望袁绍速胜——当然事实也不可能,孙策进攻也许不足,防守却绰绰有余,况且他夺了扬州,就算败了也可以退守江东,孙袁之间的战事注定要旷日持久。可是对郭图来说,这并不是坏事,这正是汝颍系掌握兵权的好机会。汝颍系不满足于做谋士,不愿意看着冀州系独掌兵权,在他掌握兖州失利之后,汝颍人想直接掌握兵权。荀衍掌兵就是一个开始,而他的归来也是一个机会,袁绍被牵制在前线,他在邺城积蓄力量,此消彼涨,形势逆转并非没有可能。

袁谭静静地看着郭图,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觉得郭图也疯了,比何颙还执着,比他还要激进,几乎有逼他就范的意思,让他莫名地反感。郭图看出了袁谭的心思,一字一句地说道:“显思,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你还没过够吗?”

袁谭心里咯噔一下,白晳的面皮一下子涨得通红,随即又变得苍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八个字一下子击中了他心灵深处,让他痛彻心肺。他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来,反复两次,才让自己勉强平静下来。

“先生,容我细细思量。”

郭图如释重负,点点头。这时,外面骑士提醒,驿亭到了,郑玄的车辆就在前面等候。郭图站了起来,轻轻拍拍袁谭的肩膀,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第1316章 郑玄

郑玄近年七十,须发花白,常年的伏案读书让他的背驮得像一张弓,原本高大的身躯佝偻着,又瘦又小,缩成一团,看起来就让人心疼。

崔琰扶着郑玄,感受着袍袖下皮包骨的手臂,听着郑玄橐籥般的喘息,不禁落泪。相比几年前,郑玄又老了很多,这时候让他乘着车,千里迢迢的赶到浚仪,尤其是途径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兖州,实在过于残忍,几乎和他的命差不多。崔琰原本打算拒绝袁谭的馈赠,此刻却改变了主意。袁谭的马车宽敞明亮,走起来还特别稳,比什么蒲轮都强,又可坐可卧,正是郑玄现在最需要的乘具。

崔琰亲自将车辆内外打扫干净,请郑玄上车休息。郑玄疲惫不堪,急需休息,也没有深想,只当是学生崔琰的礼物,便坦然接受了。他的孙子郑小同陪着他,其他几个随行的学生则围着崔琰叙旧,看到崔琰与袁谭、郭图同行,一见面就送了老师这么漂亮的马车,他们羡慕不已,尤其是鲁国人刘琰,爱不释手,还特地找借口上去坐了一会,下车后啧啧称奇,尤其是对那窗琉璃赞不绝口。

崔琰将他们介绍给了袁谭。袁谭很谦卑,话很少,大部分时候都在倾听,既没有贵公子常见的颐指气使,也没有统兵将领常见的粗豪,被俘半年的经历打磨掉了他身上的浮华,让他看起来像一块不起的璞玉,还有一丝淡淡的伤哀,让人莫名地对他多了几分同情。

郑玄离开北海的时候,正风传孙策将进入青州,不少人对家乡的情况都非常关心。他们都没见过孙策,不知孙策是什么样的人,流言很多,有的说他好,有的说不好,有的说他是圣人,有的说他是虎狼,相互牴牾处甚多。崔琰游历多年,又刚刚从汝南来,对豫州的事了解得比较多,大家就向他打听。

崔琰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他特别提到了程秉。他本人是普通士子,没有见过孙策,所见所闻都来自民间,程秉是汝南郡学祭酒,有大量的机会见到孙策,对汝南的情况也比较清楚,崔琰经过平舆时和他见过面,听他说了不少情况。

同学之间虽说亲密,也难免会互相攀比,听说程秉做了汝南郡学祭酒,刘琰等人的心情很复杂。从郑玄求学,又千里迢迢的赶到浚仪来见袁绍,自然是希望能求个一官半职。像郑玄这样一心做学问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想出仕做官,挣一份俸禄的同时光宗耀祖。程秉算是同学中比较年轻的,现在居然做了郡学祭酒,这仕途不仅顺利,而且难得。很多人入仕是从掾吏开始做起,掾吏事务繁杂,郡学祭酒却是一个清要,一边做学问,一边教弟子,将来桃李满天下,堪比二千石。更重要的是汝南郡学祭酒的俸禄丰厚,就是实实在在的二千石,简直是名利双收。

郭图冷眼旁观,见崔琰夸赞汝南新政,袁谭却无动于衷,不免有些着急,使了几个眼色也没用,只好把袁谭拉到一旁。“显思,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来迎郑康成吗?此显思之商山四皓也。”

袁谭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惭愧不已。他们马上就要分手,最多三五天,郑玄就要和袁绍见面。他是海内知名大儒,袁绍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郑玄如果能在袁绍面前夸几句袁谭,袁绍就不能掉以轻心。得到郑玄认可,再加上崔琰引荐,袁谭以后招揽郑玄的弟子就容易多了。

郑玄是关东大儒,在学术界的地位堪比马融,而且弟子众多,拜在他门下的超过万人,知名者数不胜数。有了这层关系,还愁以后招揽不到人才?

袁谭打起精神,刚准备前去拜见,郭图又拉住他。“你知道该说什么吗?”

袁谭目光一闪。“还请先生指教。”

“问孟明视故事。”

袁谭心领神会,组织了一下语言,登上马车,跪坐郑玄的卧榻前。郑玄知道袁谭的身份,不敢托大,强撑着起身温言相问。袁谭再三叩首,向郑玄请教了一个问题。

“敢问郑公,孟明视兵败被俘,当如何侍奉君父?”

……

“呯!”一声巨响,一枚弹丸呼啸而来,正中抛石机,陶罐四分五裂,黑色的油脂四处飞溅,操作抛石机的力伕们惊恐的大叫着,四散奔逃。数息之后,几枝弩箭破风而至,其中两枝钉在抛石机上,箭杆上的引火物迅速引燃的了油腊,大火迅速燃起,浓烟滚滚,烈焰升腾,将抛石机吞没。

力伕们站在远处,无助的看着熊熊燃烧的抛石机。

袁绍脸色铁青,一甩袖子,噔噔噔下了将台,跳上战马,直奔中军大营。

沮授等人不敢怠慢,纷纷跟上,却没人敢说一句话。交战两日,袁绍虽然有明显的数量优势,但战绩却不忍卒睹,花了不少心思,总算将弹丸里的土坯烘干了,可他们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的抛石机被城内牢牢的压制住,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些抛石机最大的作用就是城里抛石机练习用的靶子。每有一架抛石机被击中起火,城头都会响起一阵欢呼。双方交战两天两夜,将近一半的抛石机被烧毁,那种黑色的油脂粘得很,沾上就擦不掉,用水都很难浇灭,一旦抛石机被击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烧成焦木。

袁绍不知道这是什么油脂,沮授等人也不知道。情报一向由郭图负责,他离营办事,袁绍就成了聋子瞎子,根本不知对手用的什么招。他心里憋着一团火,越烧越旺,越烧越猛,连眼睛都烧红了。

进了中军大营,袁绍刚准备进帐,忽然听远处的阵地上响起歌声。他回头看了一眼,侧耳倾听,只隐约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却不知道其他内容。他招手叫来张郃,让张郃派人去阵前看看,是谁在唱歌,又唱了些什么。张郃派人去了,袁绍又站在听了片刻,这时恰好来了一阵东南风,歌声忽然变得清晰起来,袁绍听了片刻,突然脸色大变,拔出腰间的思召力,厉声大呼。

“鼠子焉敢如此!卖瓜儿,我与你势不两立,不死不休!”

第1317章 斗智

浚仪城头,两千多将士齐声高歌。

东边的将士拍着手,打着节拍。“袁绍袁绍,没羞没臊。御敌无术,内讧有道。兄弟成仇,父子反目。亲族屠尽,朋友杀掉。众叛亲离,着实可笑。”

西边的将士跺着脚,高声应和。“本初本初,蠢笨如猪。偷师学艺,十不及五。束脩不至,班门弄斧。画虎类犬,白白辛苦。劳民伤财,自取其辱。”

歌辞粗俚,全无文采可言,却胜在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总共只有十六句,分作上下两段,上段扣着袁绍内讧,下段扣着眼前袁绍仿制抛石机。拜印书坊所赐,李儒的那篇《己巳之乱亲历记》流传甚广,陈留百姓几乎无人不知,一听这歌词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仿制抛石机就是眼前事,就算是傻子也知道在说什么。死伤惨重的办伕们感受最深,一想到袁绍照猫画虎,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心里的怨气暴增,有人甚至跟着城头的歌声悄悄应和起来。

督战的士卒很尴尬,却还是虎着脸,厉声喝斥,不准民伕们应和。不过他们也知道,他们能看住民伕的嘴,却消除不了民伕的怨气,这首歌谣很快就会传遍周边,袁绍已经成了一个笑话。

歌词并不长,城头的将士反复吟唱,声音越来越整齐,越来越洪亮,即使没有东南风,袁绍也能听得清清楚楚。他暴跳如雷,跳上马,冲出大营,重回将台,命人击鼓再战,强攻浚仪城。

沮授、耿苞等人大惊失色。没有抛石机的掩护,攻城车等大型攻城器械就是城内抛石头的靶子,甚至无法推过护城河,这时候强行攻城和送死没什么区别,损失必然惨重。别说绍只有四五万人,就算是十万,在城里的弹丸、箭矢耗尽之前,都没有破城的可能。

袁绍大发雷霆,拒绝所有的人建议,一意孤行。在数万将士面前被羞辱,不破浚仪城,不砍下孙坚的头,他难消此恨。他一边勒令诸部进攻,一边派人去找郭图,他要把孙翊的首级砍下来,送给孙坚。

面对如疯似狂的袁绍,沮授感到很无力。他忽然想念起郭图来。如果郭图在这里,一定能劝住袁绍。在这方面,没有人能比郭图做得更出色。

这时,许攸匆匆赶了过来,噔噔噔上了将台,一把夺下袁绍手中的将旗。袁绍大怒,瞪着血红的眼睛,拔出思召刀,直指许攸面门,嘶吼道:“许子远,你也要背叛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