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1 / 1)

东宫白月光 Miang 4207 字 24天前

朱嫣皱着眉,认真道:“五殿下,你可想清楚了。那姜家无功无爵的,宜贵人的父亲在地方上守着个五品小官,她妹妹三年才回京走动一次。这样的姑娘,陛下怎么会觉得她合适嫁入皇家呢?”

李络哼笑一声,问:“你急了?”

他一副好整以暇的样子,眼底有揶揄之意。朱嫣仰头看着他,见他的眸中倒映出自己的轮廓来——可不是?她这表情,瞧着是有些急呢。

她是在急什么呢!

“我能急什么?”朱嫣侧开了头,垂袖淡立,语气很清淡,“我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至于五殿下你到底要娶什么样的女子,与我可没有分毫干系。”

李络道:“既然我和那姜三小姐不合适,你也没法子嫁大皇兄,倒不如我们凑和凑和吧。我们好歹还算是彼此熟识,对不对?”

朱嫣闻言,险些气的有青筋鼓出来。

——他怎可这样厚颜无耻,竟然在岐阳宫里说这等不知羞耻的话!

“五殿下,请慎言。”她忍着气头,小心地瞥左右,幸而大家都在戏台子那边听戏,根本无人往这边来,她咬着牙,强硬道:“您从来都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只存了往上爬的心思,想嫁个京城中数一数二的。至于那人我喜不喜欢,熟不熟悉,我可从未考虑过。”

少女说这番话时,脸庞上泛开一片朝霞似的薄薄绯色。大抵她自己也没注意到,她的脸早已红成这样了。轻红浮在栀白的肌肤上,更显得人娇嫩可爱。

李络慢条斯理地点了点头,问:“你当真是只想往上爬,无所谓未来的夫君是不是喜欢的那个?”

朱嫣想也不想,立刻点头:“正是。”

她盯着李络,想着这会儿,他总该露出失望和败兴的表情来了。但他没有,只是目光望向转廊外的夜空——今夜是乞巧,碧霄晴朗,鹊桥星河纵跨天际,纷呈似水。

“今夜乃是乞巧节,织女娘娘现在就立在鹊桥上头。嫣儿,你敢不敢对着她发誓,你当真就是这样想的?”

朱嫣听罢,愣了一下,目光也不由转向天幕中去了。爽天如水,玉钩遥挂,灿灿银河越过苍穹,叫人仰头看的脖子酸。料想此时此刻,便有织女手持金梭,守在鹊桥一头。

对着织女娘娘发誓,她说的是真话……?

朱嫣望着天空,想了想来日的光景:她若是真的嫁给了大殿下……

她做侧妃,进门时走的侧门;罗凝霜则是大老婆,天天趾高气扬在她眼皮子底下晃。逢年过节,大殿下永远只会拿几幅画过来,问她“表妹,这画你喜不喜欢?”摊开一看,哗,都督行军图。

门一敞,大殿下跨出去,巷边有两漂亮姑娘,美艳丰腴王小姐、纤瘦西子孙姑娘,大殿下见了,都很喜欢,大手一挥,全部带回宫!朱嫣守在宫墙里,拿着把琵琶,自己唱“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哪一天大殿下来看她了,喝了酒,没洗澡,浑身酒味儿。朱嫣扶着额,开始装病:殿下,人家心窝疼,您去罗凝霜那儿吧……

想到这种日子,朱嫣打了个寒战。

一旁,李络还在催她:“织女娘娘看着呢,嫣儿这是不敢对着她发誓?”

朱嫣咳了咳,道:“福昌殿下找我呢,我先走了。您也记得早点儿进去,戏开了,唱的四婵娟,娘娘说那戏班子唱得不错。”

李络:“嫣儿?”

朱嫣:“嫣儿告退!”

第43章 祈愿

朱嫣回到中庭时, 戏台上的花旦正唱到卫茂漪簪花传笔阵的戏码,扮作卫夫人的花旦彩面墨画, 水袖纤纤, 在台上旋着身作授人习字模样。戏台下几个妃嫔,有人交头接耳, 有人拨弄指甲, 竟没几个在看戏的,唯有朱皇后看的投入,还在悄悄地凑拍子。

福昌公主见朱嫣回来了, 小声地问:“怎么样?”

朱嫣答:“问过外头的了,五殿下到后, 就没别的客人了。”

福昌有些失落, 道:“齐知扬不是裕贵妃的侄子?怎么也不常来宫里走动!害得我都见不着他。”

朱嫣心底有些无奈:齐知扬虽是贵妃的侄子, 可他是个男子,又不姓李, 哪儿能见天的往皇帝的老家跑?至多留在前朝罢了。

福昌失望了一阵, 瞥见姗姗来迟的李络在人群末与几个小皇子落了座, 便又来了劲头。她将李络指给朱嫣看, 嘻嘻笑道:“快仔细瞧瞧,五皇弟走路有没有一瘸一拐的?我听宁儿说,他看起来还没好利索,有点儿跛呢。”

朱嫣小声道:“我方才遇着五殿下了,他的脚好得很,一点也不跛。”

福昌却瞪她一眼, 道:“怎么可能?他分明是个跛子。瘸腿了那么多年,哪里能一下好的那么利索?”

朱嫣看福昌公主说的肯定,心知福昌公主倔起来是绝不会听别人的话的,只认定自己相信的事儿,便不再反驳。殿下要觉得李络跛,那就跛吧,到时候瞧见人家好端端的,吃惊的也是殿下自己,不是旁人。

“那应当是嫣儿看错了。”朱嫣认了下风,这样道。如此,福昌公主笑起来,“我就说嘛!定是嫣儿看错了。下次咱们去把他的发簪拔了,看他能不能追上来!”

朱嫣一听,心里道一声“那还了得?”连忙说:“殿下,你拔了他的发簪,万一叫五殿下以为是您稀罕他东西,抢着想要,那该怎么办?”

福昌一听,果然露出嫌弃神色,道:“谁稀罕他的东西?他的发簪能有我身上一条丝线值钱么?算了算了!”

朱嫣睁着眼,忙不迭点头:“是呀,他的东西哪儿比的上殿下您的?随他去了。”

戏台上的戏子又唱了一阵,月移过了柳梢头。谨姑姑领着宫人拿出一篮子针线,分给诸妃嫔与公主,请各位主子穿针。

这是乞巧的重头戏,谁能将红线的线头最快地穿过七个针孔,那便是当夜的“巧首”,巧首可将自己的绣品放在祭桌上,再向织女娘娘许愿。未婚的姑娘家,常常乞求好姻缘;结了婚的,则是乞求夫妻和和美美、家中事事团圆。此外,也有求长寿、求财运的,什么都有。

福昌公主本就不擅女红,拿到针线就懒得折腾了,自顾自吃起了桌上的白荔枝肉;几个宫妃养尊处优惯了,也不常常做绣活;且她们来岐阳宫,只是凑个热闹听听戏,对这穿针引线的活儿也是意兴阑珊,倒不如听台上的四婵娟来的有意思。朱嫣则老实多了,低头认认真真地穿线。

朱嫣手里的红线过了一个针眼,又过了一个;她眯着眼,借着烛火将七个针眼一气儿穿完了,笑道:“皇后娘娘,嫣儿将七根针都穿好了。”

朱皇后也捧着针线,但她只是做做样子,实则没怎么动线头。闻言,她雍容一笑,道:“哟,嫣儿倒是心灵手巧。这瞧起来,你还是头一个穿好的呢!”

下头响起了稀落的不甘之声,原是成妃所出的七公主也擅穿针,如今恰好穿了六个孔,只比朱嫣慢一会儿;但她年纪小,手不如及了笄的人更熟稔些。皇后见状,笑道:“七公主才豆蔻之年,手就这么巧了,等将来长大了,定能夺得巧首。”

七公主的生母成妃眉眼一扬,也笑说:“承蒙皇后娘娘吉言。”

巧首已出,朱皇后便令谨姑姑将祭桌上的果盘扶正了;再扬一扬手,道:“嫣儿,你是巧首,这向织女娘娘乞愿的好机会便留给你了,你可得和织女娘娘多说两句。”

朱嫣低身一福,恭敬道:“谢过皇后娘娘。”

她得了巧首,自然有人不高兴。裕贵妃身后的四公主冷哼了一声,差点儿就要将白眼飞出来了:“赶紧向着织女娘娘求求,保住你与大皇兄的亲事吧。满皇宫都知道这事儿了,丢死人了。”

裕贵妃摇着团扇,作势责备自己的女儿:“蕊儿,怎么说话的呢?这朱二小姐的婚事,可容不得咱们来置喙。毕竟呀,可是你父皇亲口说了这婚事成不了!”

裕贵妃这话明着责备四公主,但谁都知道她实际上是在讥讽朱嫣。

朱皇后冷瞥裕贵妃一眼:“贵妃倒是好兴致,将咱们岐阳宫的事打听的一清二楚。也不知自己宫里头的事情码清楚了没有?本宫听闻二殿下屋里头失踪了一个宫婢,叫做青儿的,如今人找着了没?”

裕贵妃的笑容一凝,有些挂不住了:“妹妹不过是玩笑一句,也值当娘娘发脾气呢!至于固儿屋里的人,眼下不是正在找么?”

说完了,她终于安静下来,闭口不言了。朱皇后重展露出雍容笑意,对朱嫣道:“嫣儿,去吧。”

朱嫣点头,拿了自己备下的绣品放至祭桌上。这祭桌上头摆了一大堆东西,红枣桂圆琳琅满目,折了一半儿的香柱插在灰堆里,火芯正从香头向下一点点烧过去。朱嫣盯着这柱香,双手合十,闭上了眼。

她一合眼,就听到四公主又在和裕贵妃说小话。这位素来讨厌岐阳宫的四殿下压根儿就没打算藏自己的声音,故意想叫朱嫣听见:“朱嫣一定是在求织女娘娘保住她和大皇兄的婚事呢!还能求什么?”末了,还要讥笑一声。

朱嫣听了,不为所动,只安静地闭着眼。

人一闭眼,面前就只有黑漆漆一片;外头是薄暮是晨曦、是宫墙是原野,就都瞧不见了。她只可靠耳朵去听,听步摇下垂着的流苏轻响,风吹着柳梢梭梭的响。

然后啊,她眼前就冒出一片桃林来。桃花十里开的娇艳,东风吹拂,一片落英如雨。其间有一棵桃树,刚从枯枝里生出芽来,枝干朝着天际伸展;枝下站了个人,一袭石青色圆云纹领袍,衣边缀一线赤金。长身而立,身姿岧岧,似暗尘里明月一亮。

然后,这人回过头来,对她道:“嫣儿,你瞧,这棵枯桃树又生出新芽了。料想明年开春,定是一树桃花。”

于是,朱嫣想好了自己要祈求的东西。

织女娘娘在上,请保佑嫣儿……

等她许愿罢了,便睁开了眼,一旁的四公主还在说小话:“就怕这事儿啊,连织女娘娘都帮不了她。回头又是阖宫看她的笑话!”

朱嫣不理,只向皇后谢了恩,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福昌公主凑过来,问:“嫣儿,你许了什么愿?”

朱嫣作羞涩状:“既然是向织女娘娘祈愿,那还能是什么呢?殿下可别打趣我。”

福昌听了,露出一副“我知悉”的神色,笑嘻嘻道:“肯定是我大皇兄的事儿。”

不过,福昌倒不是真的希望朱嫣嫁给李淳,所以也无所谓这事儿成不成。或者说,无论哪个女人嫁给了李淳,福昌都会看她不大顺眼,哪怕是朱嫣也不能免了。

台上的四婵娟又唱了起来,岐阳宫里很是热闹了一阵。虽成妃和裕贵妃始终不消停,你来我往的,但也没闹得难看。到了戏散场时,朱皇后身子乏了回去休息,叫谨姑姑领着福昌公主送客。几位宫妃各自带着皇子公主们朝门前走去,銮舆一抬一抬地走,岐阳宫里的热闹也渐渐阑珊了。

李络是最后头走的,朱嫣见了,便连忙跟上谨姑姑送客的步子。

岐阳宫门前,应公公已领着几个小太监守着了。自从他家的主子双腿康健后,应公公这老脸总是带着笑,比从前看着可亲切多了。

“五殿下,小心门槛。”谨姑姑在宫门前一福。

但李络不急着走,对着谨姑姑身旁的朱嫣道:“不知朱二小姐,方才在祭桌前许了什么愿?”

谨姑姑闻言,笑道:“五殿下有所不知,这心愿说出来就不灵了。咱们嫣小姐恐怕是不能说的。”

李络负手,一副后知后觉的样子:“原来如此,那是我唐突了。”

朱嫣却笑道:“不过是讨个彩头,说与五殿下知也没什么。”

李络停下跨门槛的脚步,问:“那朱二小姐许的是什么愿?”

朱嫣扬首,目光凛然大方:“我向织女娘娘求了家国安泰,社稷兴顺。”

这话说的好不大义凛然,前庭里一时静了下来。好半晌功夫,谨姑姑才噗嗤笑出了声。她抖着肩,拿帕子捂住笑口,给李络请罪:“奴婢失仪,请五殿下责罚。”

李络有些失语,道:“……罢了,罢了。家国安泰,社稷兴顺,也挺好。”说罢了,就跨出门槛,上銮舆去了。一声“恭送五殿下”后,便见得长定宫的銮舆慢慢地走远了,影子在月下投在青砖上,拉得越来越长。

谨姑姑见李络走了,放下了帕子,小声地笑了一阵,这才回身夸朱嫣道:“可真有嫣小姐的,想出这么个愿望来搪塞五殿下。您的心愿呀,肯定不是这个!真的心愿,是万万不可说出来的,免得不灵验了。”

哪个未婚姑娘会当真向织女娘娘祈求家国安泰、社稷兴顺呢?嫣小姐所祈求的,定然是与大殿下的亲事了。

果然,朱嫣点了点头:“是,我的心愿并非‘家国安泰、社稷兴顺’;至于到底许的什么愿,我谁也不告诉。”

嗯,谁也不告诉。

作者有话要说:  连读者也不告诉~~

第44章 密谋

时令已过了立秋, 但京城的日头仍旧是炎残酷的,分毫不见转凉。岐阳宫中, 绿荫如盖, 宫人们照旧着夏时单衣;每逢妃嫔来请安,便可瞧见一片绡白团扇。

人在岐阳宫里, 免不了多探听探听大殿下那头的事儿。据闻大殿下与通政使家罗大小姐的婚事已说妥了, 只等着陛下一道圣旨赐下。至于侧室么,横竖都会是朱家的女儿,但众人都不清楚是哪一位。

京城里传言, 说右司朱敬观不想委屈了女儿做侧室,便打算塞个庶出三房的姑娘进宫里头去。这三房的女儿若能嫁给大皇子, 那当真是高攀了;要是皇帝也这么打算, 料想朱后的脸都会被气歪。

李淳自个儿去了几回御书房, 但偏赶上暑热不歇,陛下身子不适, 不喜见人。他也是吃了好几通闭门羹, 愣是没能和自己的父皇说上话。

此时此刻, 玉粹斋里倒是一片宁静。琴儿搬了张小圆凳, 低头剥着一盘桂圆。叶黄的壳从她指尖脱落下来,露出晶莹莹、白生生的果肉,看起来煞是水润可爱。她一边将剥好的桂圆放到白瓷小碗里,一边与朱嫣闲话着。

“小姐,您说这最后嫁给大殿下的人会是谁呢?”琴儿捏着一串桂圆皮子,一副絮絮叨叨样子, “听采芝姐姐说,老爷属意三房的妙小姐呢;前回来宫里头,也和皇后娘娘提了妙小姐的名字。”

朱嫣正在翻书上的注解,闻言有些吃惊:“你说…朱妙?”顿了顿,朱嫣蹙眉认真地说,“这…这不大成吧?三伯父可是庶出,还与父亲、皇后姑母都不大对付。要是这也能松口,那姑母可真是改脾性了。”

琴儿闻言,又说:“若是妙小姐不成,那四房的婵小姐兴许还算合适。……哎!这颗怎么这么难剥?”她手里的桂圆皮硬,指甲磨来磨去都不见剥开。琴儿一个赌气,便从旁抄起一把削果小刀来,这才将桂圆皮给划拉开了。

“你说阿婵呀!那倒是极有可能的。”朱嫣哗啦啦翻过大半本书页,从头找起自己想要的注解,“我四伯母是淮阴侯家的,诗书里长大,极会养女儿。阿婵她容貌好,又品性端庄,嫁给大殿下也合适。”

琴儿见她分析的头头是道的,小声揶揄:“小姐竟是一点儿都没考虑自己呢。”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