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1 / 1)

那又是怎样的小人嘴脸?委实看不下去。

而幼微,又到底把他当什么?不得不利用又没法子不怕的武夫?

她自己在祖父叔父眼中,又是什么?

一阵强过一阵的锐痛,让他回神,摸了摸右耳,专心看手中公文。

第7章

天色微明时分,下雨了。

李嬷嬷服侍着徐幼微洗漱的时候,听着窗外雨声,在心里叹了口气。

徐幼微净面后,望一眼窗纱,神色黯了黯。

用过饭,李嬷嬷请徐幼微示下:“大夫人、徐二夫人派人来传话,问您今日精气神儿如何,能不能过来看望,再就是……”

徐幼微摆手道:“天气放晴之前,除了我父母,看望的人一概回了,由头随你说,我还是安心将养为上。”

李嬷嬷笑着称是,转身安排下去。

徐幼微待她折回到面前,郑重道:“嬷嬷,我想问你一些事情。”

“您说。”

徐幼微示意李嬷嬷在近前落座。

.

大早朝之后,皇帝与孟观潮去了南书房。

皇帝今年九岁,晓事了,对朝政却兴致缺缺,每日挑挑拣拣地批阅一些折子,绝大多数仍由辅政的孟观潮代为批阅。必须要看的,是弹劾孟观潮的。自从他坐上龙椅,隔三差五就有拥兵自重的封疆大吏疑心或认定太傅蓄意谋朝篡位,直来直去地写在奏折中。

起初皇帝看了,总是气得不轻,嚷着要把那官员砍了,明白这是必不可免且会反复发生的事之后,更是愤懑。但他不是跟自己过不去的性子,一来二去的,想到了应对的法子:匆匆扫几眼,便扔到一旁留中不发,或是亲笔写一些“全属胡说八道、该掌嘴”之类的话。

折子送出去之前,孟观潮少不得再过一遍,一看那孩子气的批示,不免苦笑,却也没别的法子。这就够让他头疼了,却不想,还有更恶劣的:

皇帝记仇,总弹劾太傅的人,他都记住了名字,偶尔见到那些人只说公务等待示下的折子,便主动要到手里批阅。

孟观潮不知他要耍坏,自然喜闻乐见。

皇帝对着折子琢磨大半晌,绞尽脑汁地寻找不准或是延后再议的由头,现翻史书四书五经,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批阅一大段。

折子回到孟观潮手里,气得寒了脸,告诫皇帝,朝政不是儿戏。

皇帝绞着小手说,就是容不下那种人,我凭什么不能整治他一下?

整治人无妨,但这行径会耽搁正事:写了那么一大串子一本正经胡搅蛮缠的话,没得涂改——帝王金口玉言,不可能让他在折子里抽自己的小胖脸儿。

孟观潮又训又哄地解释很久,让皇帝懂得,有些人虽然不认可自己,却有真才实学,甚至是朝廷的肱骨之臣。只凭一面看人看事,是大忌。而这般行径,并不能整治到写折子的人,只会苦了他辖区内的人。

皇帝明白过来,懊悔不已,认错之后,却又没心没肺起来,说已经这样了,那你就帮我善后吧。

孟观潮又能怎么办,真就只能追着那道折子给他善后。

后来,那名官员特地写过一封书信给孟观潮,大概意思是说:我弹劾你的折子,皇上的批示是掉价的大白话;刁难我的折子的批示,却是引经据典,颇见文采。

旁的不论,只说这没个准成的架势,怕不是近墨者黑,学了你说发疯就发疯的做派吧?你这帝师当的不脸红么?

他不脸红。只是窝火得脑仁儿疼。

今日,一如以往,皇帝在里间,拖拖拉拉地批阅折子。

孟观潮批阅完加急折子,取过自己连夜写就的针对西北布局的密折,细细检视。

没过多时,他听到踢踢踏踏的脚步声,眉心微动。

人前的皇帝,仪态很说得过去:挺着小胸脯,背着小胖手,步调有着九五之尊该有的从容优雅稳重。

私下里却很不成样子:走路时,双脚像是抬不起来,鞋底蹭着地面,不挥着小胳膊跑的时候少。

皇帝走到外间,小跑到孟观潮跟前,仰着小脸儿说:“我眼睛累了,歇会儿。”

每回半道丢下折子,找的都是眼睛累的由头。懒死算了。孟观潮懒得说话,只是慢悠悠看他一眼。

“四叔,要不要吃糖?很甜的。”皇帝扬了扬手里的几颗糖。

孟观潮没搭理,片刻后,意识到了什么,转头看住皇帝。

“怎么了?”皇帝剥了一颗糖,塞进嘴里。

孟观潮眯了眯眸子,“双下巴颏儿了。”

“是吗?”皇帝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笑得没心没肺的,“这叫心宽体胖。”

孟观潮微笑,“有道理。”心说你的文武功课,都该加些分量了,横着长可不成。

皇帝推了推孟观潮,示意他给自己腾出点儿位置。

孟观潮则将手里的折子递向他,“密折,需得快些批示。”语毕,下巴点一点里间。

“一起看。”皇帝自顾自挤到椅子上。四叔最不喜欢被他黏着,他正相反。

孟观潮没辙,起身一臂抄起他,让他站在椅子上,转手拿过一幅舆图,展开来,“事关西北。”

皇帝立时变得紧张兮兮,“要打仗?”

孟观潮静静看着他,不语。

皇帝抓住他衣袖,“你要出征?我不让你去,这折子我不看了。”

孟观潮只是道:“有将有兵,缺银子。”

皇帝想到他以前的提点,立时放松下来,“这样的话,用兵便是劳民伤财,不可行。”

孟观潮一笑。

“那么,我们要事先布局、避免战事,还是要祸水东引,让祸胚和别人打?”皇帝双手撑着桌案,兴致勃勃地看向舆图,“四叔快讲给我听。”

皇帝对这种事颇有兴趣,每每遇见,小脑瓜便转得飞快。孟观潮唇角逸出柔和的笑容,一面讲解,一面用手边镇纸之类的小物件儿充作标识,放到图上。

皇帝神色专注地听着,时不时用力点一点头,不懂的就及时发问,说到兴起,穿着靴子的双脚不自觉地挪来挪去,身形随之扭来扭去。

孟观潮一手始终虚虚地护在他背后,可能摔下椅子的时候,便拎一把。

皇帝听完原委,眉飞色舞的,迅速转动脑筋,结合着能够想到的太傅的未尽之语,全然领会:

西北两个总兵,弹劾太傅的折子不断,更以清君侧的名义出言挑衅,委实是给朝廷出了个难题。

西北并不是精兵良将的情形,而他们也知晓国库空虚,不宜用兵。

他们的打算是:君子小人手段并用的闹一阵,搅和得朝堂之上风波不断,逼迫着太傅窝着火气低头,让朝廷予用高官厚禄金银财帛的安抚。

如愿以偿之时,便是西北暗中招兵买马广纳人才之日。待到底气胜过今年,便又要开始找辙撒野。

如意算盘打得是很好,可惜,他们遇见的是孟观潮。

防范靖王野心的一颗颗棋子,早就安放在了西北。

眼下,调度几颗棋子,让他们离间靖王与两位总兵、离间西北与漠北。多说三五个月,西北就会自顾不暇、吃到苦头。到那关头,西北哭着喊着要的,便是朝廷的援兵。援兵去了就会长期驻扎,代朝廷安民,震慑奸佞。

自然,在目的达成之前的三五个月,他要遵循太傅指教,做些门面功夫,与西北打太极,而日子最难受最不得消停的,自然是太傅,是人不是人的都会劝他战或不战。

好些文官言官,真是莫名其妙的:只要遇见可打或不可打的仗,就会兴奋激动得不得了,知晓他不爱看奏折,就在大早朝上慷慨陈词。

那真是他如何都不能理解的事情:四叔用过的分量最轻的杀敌的刀枪剑戟,累死他们都拎不起来吧?就那样,还好意思对军务指手画脚?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些人怎么就那么不识数还那么胆儿肥?

“我明白了。”皇帝转头看住孟观潮,“这就批折子。”语毕就去拿笔。

“看都不看?”孟观潮蹙眉。

“嗯……要看的。”皇帝取过那道折子,跳下地,踢踢踏踏的跑向里间。

孟观潮叮嘱一句:“少吃糖。”

“好!”

孟观潮顺势加一句:“注意仪容。”

“不!又没外人。”皇帝答的干脆,想着他此刻的脸色,一阵嘻嘻哈哈。

.

当晚,孟观潮先后见了几个心腹,将西北相关的桩桩件件事宜安排下去,忙完时,已到寅时。

今日没有朝会,辰正到宫里即可。

没事可忙,在这种日子,反倒是煎熬。

背部的骨骼之间似是旋着小风,血脉之间似被填入了泥沙冰渣,被粗暴的手蹂/躏着,牵连的左边手臂僵硬迟滞。

耳鸣已有缓解,头疼还在时时发作。

他起身踱步至廊间,望着淅淅沥沥的夜雨。

不知过了多久,谨言匆匆而来,行礼后道:“方才宫里派人来传过话,说太后娘娘今日身子不适,皇帝要侍疾,大抵申时就没事了,太傅要是得空,申时到南书房即可。”

母子两个,有时有晌的生病、侍疾,自然是有缘故的。

孟观潮颔首,又静立片刻,回了卿云斋正屋。在院中值夜的丫鬟婆子晓得规矩,只是行礼,不言语。

他步入厅堂,转入寝室。

值夜的侍书合衣睡在外间的美人榻上,里间床帐掩着,床头留了一盏羊角宫灯。

孟观潮悄然穿过床帐,坐在床边,瞧着沉睡中的女孩。

她气色好了一些,睡颜单纯恬静,唇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

他扬了扬唇角。瞧了一阵子,如进门时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开。

.

清晨,李嬷嬷来禀:“奴婢将您的信件送到宁先生、宁夫人手里了。宁先生看完信,叹息一声,说宁家的人登门,太傅无异议的话,他自然也无二话。宁夫人亦是如此,盼着见您和四老爷呢。”又将手里的信件递给徐幼微,“这是宁夫人给您的回信。”

徐幼微看完信,欣然一笑,又问:“四老爷在没在家?我想尽早跟他商量此事。”

“在。”李嬷嬷道,“在小花厅的宴息室。今日好像是下午去宫里点个卯就行。奴婢请他回来……”

“不用,不用的。”徐幼微心说,人家要是不回来,你能怎么办?“我去见他。”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