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1 / 1)

檀郎 海青拿天鹅 3501 字 25天前

我应一声,他旁边坐下,心中却想着昨夜和他叠衣服玩闹起来的事,不由地似揣着兔子一般。

但叠了几件,我发现公子已经全然学会了我教他的方法,并无昨日那样懵懂笨拙之态。

面上一阵热起。

我昨日是当真十分认真地在教,还纳闷他又不是傻瓜,怎会那么简单的事也学不来?想不到,这也是个狐狸……腹诽着,我心中又不由一动。他嘴上说什么守礼,仿佛柳下惠一般,可心里明明也总想着做些不正经的事,说不定也没比我好到哪里去。这么想着,我不由后悔万分。

昨日,我或许真的就差那么一把劲……

“在想何事?”公子的声音忽而在旁边响起。

我抬眼,他看着我,似笑非笑。

假正经。

“无事。”我一脸人畜无害。

“霓生,”公子道,“你可教我多做些这家务之事。”

“为何?”我问。

他神色颇是遐想:“将来你我到了乡下,我闲暇之余,便可做做这些。”

我觉得有些好笑,看着他:“隐士闲暇燕居,或写字看书,或吟诗作赋,哪里有做家务的?”

公子不以为然:“写字看书吟诗作赋,我在雒阳难道做不得?若归隐也总做这些,还归隐做甚?你也说过那些人名为归隐,实则为出仕积累人望,用心不纯。我既要归隐,便是真归隐,必不与那等俗人同流。”

我看着他,莞尔:“好啊。”

心底飘飘然,又开始幻想。

等到那时,他就再不能装什么礼不礼的。我就可以天天跟他叠衣服,从天黑叠到天亮……咳咳……

有公子帮忙,榻上很快便收拾齐整。

他将新买的衣裳拿去给仆人浆洗,用过午膳之后,又与我收拾路上要用的各色物什。

从前,这些都是我做的。无论去何处,都是我来将所有的用物准备好,公子从不需操心。

看着我将那些日用之物分门别类摆出来,公子露出诧异之色:“要收拾这么多?”

我说:“那是自然。雒阳和北海之间,来回须得一两个月,路上只有你我二人,到了乡野之中,许多用物就算想买也无处可买,自当先备好才是。”

公子了然,坐在一旁好奇地看了一会之后,跟着我四处张罗,还自作主张地拿着这个那个,问我是不是要带上。

“霓生,”收拾了一会,他忽而道,“你从前可觉得我甚难伺候?”

现在也挺难的。我心想。

“怎会?”我微笑,说着,指指不远处,“那架子上的巾帕拿来,路上可用。”

公子应一声,去将巾帕取下。

我看着他的身影,瞬间,有了些肖想。将来我和他远离雒阳浪迹天涯,就算不要仆人伺候,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我们可以寻一处安静的乡野,搭一间海盐那样的小屋,只有我和他住在里面,做什么都在一起……

正当我想入非非之时,青玄走了进来。

“公子,”他禀报道,“子泉公子来了。”

我和公子皆讶然。

“哦?”公子正待再说,忽而听到外面传来桓瓖的声音,“……为何要在前堂等候?我倒要看看元初在做甚。”

屋内的人皆一惊。

公子看向我。不待他说话,我已经起身,快步走向内室。那里有一扇窗,通到院子里。

我将窗推开,从窗台跳到屋后。

脚才落地,我听到桓瓖已经走进了屋里,说话的声音一贯玩世不恭,带着不满:“我要来给你送行,你倒好,连内院也不让进。”

公子声音平静:“我正收拾物什,室中凌乱,不好待客罢了。”

“你何时竟学会跟我客气起来。”桓瓖不以为然,“都收拾好了?”

“快了。”公子道,“还差些。”

“怎要你亲自收拾?”桓瓖似乎将四周环顾了一番,“青玄呢?”

“我的物什我自会收拾,何须经他人之手。”说罢,他大约怕桓瓖留在室中看出更多端倪,吩咐青玄备茶,引他到书房去坐。

我听着他们说话,也跟着挪动脚步,顺着墙,悄无声息地走到书房外面。

“怎突然要去北海?”待得二人坐下来,只听桓瓖道,“这般匆忙,若非我方才去见伯父,还不知此事。”

公子道:“也不算匆忙。雒阳反正无事可做,那边我还未去看过,散散心也好。”

“散心?”桓瓖有些意味深长,“此二字从你口中出来倒是新鲜。你每每出远门,不是赴任便是征伐,可从未听你说说过要散心。”

“凡事总有头一遭。”公子淡淡道,将话岔开,“营中今日无事么?你去见我父亲做甚。”

“伯父那边的都是正事,比营中那些鸡毛蒜皮可要紧多了。”桓瓖道。

公子讶然:“哦?”

“怎么,你未听说么?”桓瓖问。

公子不解:“听说何事?”

“便是谯郡之事。”桓瓖说着,压低声音,“伯父让我过去一趟,从部曲中挑选堪用之人,训练私兵。”

我讶然。

公子亦惊诧不已。

“他要养私兵?”他问,“为何?”

“还能为何。”桓瓖笑一声,叹口气,“你看如今这世道,先帝驾崩之后,沈氏便什么都不剩了,何况桓氏?虽周氏和东平王那匹夫暂时将我等留着,可难保日后不生事。桓氏上下数百口人,总要想些自保之法。”

我了然。心想桓肃和大长公主倒是想得远,虽不知他们在朝中有何打算,退路倒是谋划好了。

“他们不曾告知我。”公子冷冷道。

“他们不曾告知你的多了。我现在告知你,你也莫教他们知晓,我是不忍你一无所知才来透了风。”桓瓖道,“元初,你也该想想他们为何瞒着你。你不喜欢这些争斗,总想着远离,家中也成全了你。可有时你也该为家中想想。日后,只怕桓氏处境会愈发艰难,周氏、宗室还有那些豪族世家,哪个不是虎视眈眈。”

“虎视眈眈何物?”公子道,“府中的那些财货么?子泉,你何不想想,桓氏自文皇帝以来,算得顺风顺水享尽荣华,可从来贪欲无减,所求到底为何?先帝虽与桓氏亲近,可继位之后,何意反而有意疏远?乃是因为他知晓,这世间最高的便是御座,桓氏再往上便要够到了。人心不知餍足,到头来便要为贪欲反噬,史上这等事莫非还少?唯一自保之法,乃在于知足,可桓氏之中,谁人又做到了?”

桓瓖道:“你又来执拗。知足知足,说得轻松,可如何算知足?他们算计来算计去,还不是为了我等后辈的前程。你看看别家那些子弟,就算如你一般能文能武,可有人二十出头就当上侍中?无桓氏在后,你何以得今日之志?”

我听着,不禁捏一把汗,担心这两人要打起来。

公子最讨厌别人说他靠家里,桓瓖这口无遮拦的,什么不能说便说什么。

不料,公子似乎并未发怒,只淡淡道:“那么我将这官职辞了,可算得还了这大恩?”

桓瓖:“……”

少顷,他“哼”一声,道:“我不与你置气。”

二人正说着话,忽而青玄又进来禀报,说沈冲来了。

这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公子去北海的事,没有打算瞒着谁,沈冲自然很快就会得到消息,前来送行。

但他进来的时候,似乎有急事,颇为匆忙。

“元初,子泉。”他招呼也没有打,声音严肃,“你二人可听到了消息?西北出了大事。”

公子和桓瓖皆诧异。

“何事?”公子问。

“鲜卑进犯河西,已经打到武威城下了。”

我愣了愣,心中一动。

——不过不久之后,当另有转机,望元初抓紧才是。

秦王昨夜说过的那些话,蓦地浮现在了耳边。

第193章 慕容(上)

作乱的确实是鲜卑, 但并非三年前的西鲜卑。

秃发磐败亡之后,秃发磐败亡后,西鲜卑退出河西,剩余部众或远遁,或被东鲜卑和北鲜卑各部吞并, 销声匿迹。

世间仍存的鲜卑各部,可分为东鲜卑和北鲜卑。

东鲜卑盘踞辽东,北鲜卑盘踞大漠。

而秦王当年之所以被派去镇守辽东, 乃是因为东鲜卑勾结匈奴侵蚀边境。秦王抵挡得力, 亦成了他多年来自保的资本, 文皇帝虽视其为眼中钉,但从来只能打些鬼鬼祟祟的主意,不敢硬将秦王从辽东撬开。

这些年, 随着匈奴衰败, 东鲜卑也渐渐独力难支。加上风雨不调牧草不足, 各部之间争斗愈烈。其中势力最强的拓跋部, 也陷入叔侄争位之乱, 剑拔弩张。

见得东鲜卑衰微,秦王即趁势进攻。数度征战之后,东鲜卑被迫放弃辽东,纷纷迁往大漠。

大漠南北,皆是北鲜卑地盘, 其强盛者, 首为慕容部, 次为槐度部。二部本相处微妙,突然被东鲜卑掺入一脚,局势就变得乱将起来。无论慕容部、槐度部还是其他大小部族,与东鲜卑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因争夺草场水源而大打出手之事时有发生。

但与此同时,东鲜卑内部却稳定下来。

在往大漠迁徙的路途中,原单于的侄子拓跋彦崛起,在两年内,将拓跋部重新整合。而东鲜卑其余各部见状,也纷纷归附,拓跋彦自此站稳了脚跟,以东鲜卑之势,与慕容部和槐度部并立称雄。

东鲜卑历经内乱和北迁,东鲜卑元气大伤。拓跋彦虽成为东鲜卑之主,但率部回辽东并非上佳之选,权衡之下,他决定留在大漠里。

拓跋彦先是与慕容部和槐度部会盟,各赠牛羊万余,换得两部认可。慕容部和槐度部虽对拓跋部鸠占鹊巢十分不满,但也知道以拓跋彦之势,赶是赶不走了,与之大战只会落得两败俱伤,于己于人皆是不利。于是得了拓跋彦的时候,二部也不再作强硬之态,商议之下,在漠东划出一块地来,让东鲜卑各部得以安定落脚。

当然,这般施舍来的地盘,贫瘠荒凉,而东鲜卑有数万之众,糊口极为困难。但拓跋彦并无怨言,感激地笑纳了。

其实,拓跋彦看上的是漠南的草场。

漠南为慕容部所有,不乏水草丰足之地,无论槐度部还是其他各部,皆垂涎不已。奈何慕容部强盛,无人可染指。

但拓跋部来到,就不一样了。

拓跋彦颇有野心,对漠南势在必得。他向槐度部示好,娶了槐度部单于的女儿做妻子。不久之后,东鲜卑与槐度部联合向慕容部发难,突袭了漠南。

慕容部猝不及防,死伤惨重,连单于慕容笈也在乱军中被杀。大漠中的态势瞬间改变,慕容部敌不过拓跋彦,只得扶老携幼,放弃漠南,往河西逃逸。

自三年前秃发磐覆灭以来,河西重归中原控制,由凉州刺史管辖,诸军事由关中都督节制。然而河西终究不比中原,大多地方干旱少雨,土地贫瘠,不宜耕种。即便是前朝安定之时,朝廷大力鼓励内地民人迁往河西实边,然成果寥寥。到了如今,则更是无力。

故而当北鲜卑来到河西时,竟如入千里无人之境,径自突入。直到他们攻占了宣威,凉州刺史周佗这才回过神来。而原本应当为凉州策应的关中都督下邳王,因卧病不可主事,郑佗只好一面调集兵力抵挡鲜卑人,一面向朝廷急报。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