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1 / 1)

孙氏听见她这样说,忙笑道,“既这么着,一两银子也尽够了。吃喝能费几个钱呢,二弟白日不在家,弟妹和玉娘,吃的都是猫食儿。文崖虽吃的多些,但家里如今人多,大锅饭做起来也费不了几文钱。”

李姝点了点头,“大嫂说的和我想的一样,那我们夜里再跟阿爹说一声。以后,我们二房自己养活自己,阿爹也能轻省轻省。”

慧娘在一边失意地说道,“就我一个还要阿爹养着。”

孙氏忙劝她,“妹妹切莫这样想,妹妹还没出阁,又是咱们家唯一的女娘,养着你是咱们家应该的。说起来,都是阿爹一个人在管着妹妹。我们做哥哥嫂子的,倒没为妹妹花几个银钱。等妹妹出门子的时候,我跟你大哥商量好了,定要给妹妹添几样像样的首饰。”

慧娘忙道,“不不不,大嫂整日管家,我只管饭来张口。二嫂教我读书做针线,若不是大嫂和二嫂在,我如何能整日这样当个甩手掌柜呢。”

李姝笑了,“妹妹在家还能有几天,以后到了尹家,尹家定然规矩重,如今能松快一天算一天。妹妹不要心里有负担,你是家里最小的,我们不疼你疼谁。妹妹看我,我哥哥姐姐们给我东西,我从来没客气过一声。”

孙氏哈哈笑了,“弟妹好命,有个那样尊贵的姐姐。”

李姝不好多说宫里娘娘的事情,只得岔开话题,“下午咱们无事,去春秋路飘香阁,我请大嫂和妹妹吃上好的点心。”

孙氏开心地笑了,“哎呦,那我定然要去。弟妹前儿才得了年俸,足足纹银六十两。宫里娘娘可真是大方,弟妹这诰命才封了三两个月,却给了一年的俸禄。”

李姝抬了抬下巴,“可不就是,如今我也是有钱人了,大嫂和妹妹去了,只管买,我付钱。”

慧娘也跟着笑,“飘香阁的点心可是顶顶好的,我都一个多月没吃了。上一回还是沾二嫂的光,吃了一些,这回既然二嫂出钱,我定要多吃一些,不光要吃,还要带一些回来。”

李姝豪气干云地拍拍胸口,“尽管吃,今儿点心管够,管饱。”

煦哥儿听见说吃的,跑了过来,“阿娘,吃吃。”

姑嫂三个都笑了。

男孩子说话迟,丽娘家的小嘉娘一岁的时候就会喊阿娘了,煦哥儿一岁多了,还只是会说一些简单的。但他听的懂,不管家里人说什么,他都能给出正确的反映。而且,煦哥儿很好地继承了赵家的武学基因,还没板凳高,就会爬高上低,对阿爷和阿爹的刀枪剑戟非常感兴趣。

当天下午,姑嫂三个收拾的体体面面出门了。身上穿的都是用贡品做的外衫,头上钗环闪闪发光,走到哪里都能招来旁人侧目。

三个人带着煦哥儿、两个丫头和两个小厮,李姝又大方地雇了辆车,一起往飘香阁去了。

飘香阁的伙计认识李姝,原来李姝只是赵举人的娘子,如今不一样了,人家是宫里贤妃娘娘的亲妹子。

掌柜的亲自招待,听见姑嫂三人要在这里吃点心,忙用屏风在大堂里隔了个小间,上了上好的点心和茶水,打发一个机灵的小伙计专门伺候着。

姑嫂三人高高兴兴地逛了一下午,吃好喝好,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

夜里,赵世简与赵书良说了以后自己养家糊口的事儿。

赵书良用手指敲了敲桌面,“你如今既是有了俸禄,自家养活妻小也是应该的。与你们大嫂商量,每月该交多少就交多少。老大家的,以后,我每个月只给你3两银子,我和慧娘的吃喝,还有慧娘的丫头并费婆子的月钱。其他的,我自会交给慧娘处理。等她出了门子,再另说。”

孙氏正色答应了。

赵家这边热热闹闹的准备着年货,小年那一天,肖氏让人来传了消息。长房全娘生了个儿子,让李姝洗三当天回去。

这是郑氏头一个孙子,她异常看重。自全娘有孕起,她精心照顾。吃食、穿衣、日常起居,样样都妥妥帖帖。全娘的娘家极少到李家来,即使来了,也是客客气气,并不曾指手画脚,郑氏对这点很是满意。

全娘生下了李家长房长孙,在李家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再也没有人会背地里嚼舌头根子,说什么命硬,填房了。

英娘的娘家人中间来闹过一次,当着瑞娘的面,说了很多不中听的话。话里话外的意思,后娘有了弟弟,她亲娘的嫁妆迟早要保不住,闹的很是难看。郑氏气了个半死,全娘抱着肚子在房里躲着。张氏堵在西厢房门口,防止胡氏等人去拉扯全娘。

李穆川回来后,亲自去了杨柳胡同,让郑氏把英娘的嫁妆还给她娘家人。然后李穆川又掏了二百两银子给郑氏,这是他给瑞娘以后的添妆。断了瑞娘外家这门亲,以免以后给娘娘惹祸。

李穆川如今在家里说话份量比李泗新还足,他这样说了,郑氏只得照做。但她也不是好欺负的,大张旗鼓把英娘剩下的嫁妆送了回去,并当着郑家族长的面,绝了与胡氏的关系。

郑氏婆家如今越发显贵,且这事儿郑氏又没错,郑家人自然偏着她。

全娘也当即表态,以后,瑞娘就是她生的。她论年纪和英娘差不多,给瑞娘做阿娘,也不是说不过去。

瑞娘好几岁了,也懂了些事,知道自己不是阿娘亲生的。如今听说亲外婆家来闹,她又害怕又伤心。

郑氏贴身把瑞娘带大,如何不心疼。可恨胡氏一干人,完全不把瑞娘放在心上,只管来捅她的心窝子,这么点点大的小娃儿,如何能受得住。

为了安抚瑞娘,虽然得了长孙,但郑氏对瑞娘越发好了。李承祖借着娘娘的东风,也在刑部衙门做了八品小官,俸禄比以前更厚。李穆川每个月给老父母的养老银子比以前更足了,老两口能吃多少呢,剩下的,都到了郑氏手里。

这也是李穆川变相补贴大房,大嫂和侄儿照顾老爷子老太太,他们二房多出些钱,也是应该的。

郑氏手里宽裕,瑞娘身上的新衣服就没断过。杨柳胡同老宅里,这几年就瑞娘一个孩子,全家人可怜她出生就失母,都把她当眼珠子疼,各路亲朋送来的好吃的好料子,都先紧着她,瑞娘也算快快活活地过了几年。

如今家里虽然多了个弟弟,但张氏一干人并未轻视她,瑞娘忐忑了一阵子,见家里人依旧疼她,也渐渐放心了,把她外家说的那些挑拨的话语都抛到了脑后。

洗三当日,李姝带着厚厚的礼物,先去了秀水坊,和丽娘一起,跟着肖氏婆媳,共同去往杨柳胡同。

张氏今儿正坐高堂,接受各方的祝福。如今她是贤妃娘娘名义上的亲祖母,她家里得了重孙,李承祖所在的刑部、李穆川所在的户部一干大小官员,不管人有没有到场,反正都备了厚礼送了来。

洗儿的时候,李姝跟着大家一起,只往洗儿的盆里添了一小块碎银子,估计也就半两银子的样子。收生姥姥看了她一眼,这个巧娘子怎地如此小气?她还指望今儿能大赚一笔呢。

李姝才不管收生姥姥如何看她,添盆的东西,若是在贫寒人家,主人家定要收回去的,李家这样的官宦人家,亲朋们的添盆,最后都被洗儿的收生姥姥拿走了。

李姝早就过了死要面子的年纪,她才不在乎收生姥姥和一干来客如何看她。李姝的原则很简单,我有钱,只想花在自家人头上。收生姥姥来洗儿,本来就已经给了脚程钱和辛苦费,如今添盆的东西你还要带走,那我就只能稍微意思意思了。

等到孩子洗完了,用襁褓重新裹好,送还给全娘。各家女眷开始把自己给孩子准备的礼物拿出来,李姝这个时候忽然变得异常大方,送了一匹小儿穿的细棉布并一对小金镯子,比当日李承业的儿子那一对稍微轻一些,但在长房这一干宾客中,已经算是厚礼了。除了这,李姝还给李泗新老两口、郑氏等人备了厚礼。

收生姥姥心里直骂,这个巧娘子可真是巧,这般会过日子,心眼子这样多,怪不得成亲大半年了,连个屁都生不出来。

众位女眷不好说她,想来太后娘娘亲封的巧娘子,总是有些与众不同吧。

李姝在杨柳胡同高高兴兴地过了一天,吃过了中午的酒席,她就和丽娘一起走了,肖氏婆媳要留下来帮着郑氏清点礼品。

郑氏心里清楚,今天很多陌生人家上门送礼,看的都是二房的面子。郑氏和肖氏一起,把各家的礼物按主人家所在的衙门不同,一一分类,并登记造册。严氏在一边带着瑞娘和自家儿子一起玩,顺道陪张氏说话。

等郑氏妯娌两个忙活完了,天快要黑了,肖氏就要带着严氏母子回去。

郑氏忙拉住她,并对张氏说道,“阿娘,今儿来的许多人,我和大郎根本不认识,送的礼也贵重,想是冲着二叔和娘娘的面子来的。我预备把大郎同僚们的礼留下,其余的,交给弟妹带去秀水坊,以后这些人情,还是让二叔和弟妹去赶,我们可认识谁呢。”

张氏点了点头,“老大媳妇说的对,老二家的,你就听你大嫂的,都留在这里,也是难为他们母子。”

肖氏听见婆母和大嫂都这样说,只得应下,“东西这样多,请大嫂先帮我看一个晚上,明儿我让人来把东西再拉回去。”

婆媳三人商议好后,肖氏就带着严氏母子回去了。

李姝回家后才知道,明儿尹三郎要过来送年节礼。

孙氏问李姝,“明儿家里男丁都去衙门了,咱们几个妇道人家可怎么招呼妹夫呢?”

李姝想了想,“不若让大娘家的康大哥来帮忙招呼?咱们夜里再问问阿爹他们,明儿是不是谁去告个假,妹夫头一回来送年节礼,咱们家一个人都没有,也不像样。”

孙氏点了点头,慧娘早就羞得躲到房里去了。

夜里,赵家父子三人都回来了。

赵书良听见孙氏这样说,想了一会儿,看向赵世简,“老二,你是读书人,跟你妹夫能说道一起去。你明儿问问你们上官,能不能告半天假,中午回来陪你妹夫吃顿饭。”

赵世简点了点头,“儿子听阿爹的吩咐,近来我们油火房该清点的都清点完了,也不是很忙。我跟王主事打个招呼,告半天假不难。只是儿子要回来也快吃晌午饭了,还是要按照大嫂说的,把康大哥请来先招呼着。”

赵书良点了点头,又吩咐孙氏,“明儿家里的席面收拾好一些,下午让你妹婿歇过了中觉再走。”

孙氏一一点头应了。

第二日一大早,赵家父子吃过早饭都走了。孙氏正要去大房,李姝叫住了她。

“大嫂,家里忙乱,还是我去大娘那里吧,家里样样都离不开大嫂。大嫂不在,我按下葫芦起了瓢,总是抓瞎。”

孙氏笑了,“既然弟妹不嫌辛苦,那就劳烦弟妹跑一趟吧。”

李姝高兴地带着玉娘一起去了,并把家里上好的点心带了两包。

赵书政就住在登高巷里,眨眼的功夫就到了。

赵书政自家在状元街开了一家书肆,每日他自己都在铺子里看着,赵世康也跟着他打下手。老二赵世彬知道家里铺子将来要传给大哥,自家去学了木匠。谁知他竟是个有天赋的,做的东西活灵活现,如今虽然只有二十来岁,已经在京城一家颇有名气的木器行做大师傅,一个月少说能挣十几两银子。可着整个赵家,就数他挣钱最多。老三赵世鹏是老来子,还小呢,如今正在读书。

赵书政家并未分家,但三个儿子各有不同,特别是老二,挣得银钱多。按理来说,没分家,儿子挣的都要交给父母,但这样对老二就太不公平了。

故此,赵书政让老二每个月只交一半的银子,剩下的,自己留着。若通通收上来,大伙儿吃大锅饭,最后谁还有干劲呢。以后不论哪个儿子,若有本事自己出去挣口饭吃,都是只往家里交一半。

李姝到的时候,赵书政父子几个都走了,只剩一干女眷在家。

吕氏和勤氏见她来了,忙出来迎接,“简弟妹今儿怎地有功夫来了。”

李姝把手里的点心让玉娘分给大房的几个孩子,笑眯眯说道,“我今儿是来请帮手来了。”

吕氏开玩笑,“哦?不知巧娘子有何吩咐?”

李姝哈哈笑了,“大嫂子儿子比我都高了,还这样油嘴。”

余氏和老太太听见了,在屋里问,“谁来了?”

李姝忙进去,先给老太太和余氏见了礼。

老太太拉着她坐下了,“简哥儿媳妇来了,外头冷,快坐下喝口热水。”

李姝谢过吕氏递给她的一杯热茶,先喝了两口,暖过身子。

余氏还没等她开口,先恭贺她娘家长房得了金孙。

李姝笑眯眯谢过余氏,又毫不客气地问余氏要人,“大娘,我今儿是来找大娘借个人使唤。”

余氏笑了,“哎哟,侄媳妇只管说,除了老太太,你要使唤哪个都可以。”

众人都笑了。

李姝笑了一阵,对余氏说道,“不消旁人,今儿慧娘妹妹的女婿来送年节礼,我阿爹大哥和官人都不在,想请康大哥帮着先去招呼一会。官人今儿去了衙门就会跟上官告假,等晌午饭时刻就会回来了。”

余氏笑道,“我当多大个事儿,老大家的,你去把老大叫回来,铺子里有你阿爹和两个伙计,尽够了。”

过了一会子,赵世康回来了。

李姝谢过余氏等人,怕尹三郎来的早,就和赵世康一起往柿子树巷去了。

路上,赵世康彬彬有礼,怕路上人多冲撞了李姝,特意让她走靠墙这一面。

李姝主动跟他说话,“大哥铺子里忙不忙?”

赵世康眼睛看着别处和李姝说话,“劳弟妹关心,快过年了,铺子里倒不是太忙,买书的人不多。”

李姝又问,“大哥铺子里都卖什么书呢?”

赵世康依旧一板一眼地回答她,“都是些四书五经,还有一些科举时文,并地域志之类的。”

才几句话的功夫,就到了李姝家里。孙氏又迎了上来,给赵世康行个礼,“有劳康大哥。”

赵世康见家里只有两个弟妹,不好跟他们多说,互相见个礼之后,就去了正房厅堂。孙氏让书海上了茶和果子,然后妯娌两个各自去忙了。

慧娘原来在正房习武,听见赵世康来了,出来打了个招呼,然后找李姝读书去了。

尹家是昨儿上午派人来说的,尹家人前脚走,孙氏后脚就打发人备齐了今儿席面要用的东西。

赵世康为人严谨,不似赵书政那样圆滑,倒有些像他祖父。赵书政时常为这个大儿子发愁,你整日板着个脸,如何能做好铺子里的生意。

孙氏知道赵世康的为人,故而不在他面前乱转,只让书海在正堂听候传唤,自家带着儿子在东厢房玩耍。

过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尹三郎来了。

赵世康忙出门迎接,尹三郎一看,不是两位舅兄,听书海介绍了,才知道是未婚妻的族兄,忙拱手行礼,赵世康也还礼。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