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1 / 1)

奇案风月 关尔小禾 4549 字 26天前

君瑶嗫嚅着,喝茶润了润唇,没就这个话题继续追问。又突然想到什么,从袖囊中拿出那张油纸包好的饼。

明长昱有些意外,慢慢地将油纸打开,见那张饼完好无损,其中包裹的菜肉新鲜多汁,还冒着热气。他心头一暖,裹着薄饼正要吃一口,突然抬眸问:“你吃了吗?”

君瑶说道:“我吃过了,这是特意给你带的。”

她行止自然而然,仿佛给他带吃的是天经地义似的,明长昱心头有种自家的猫终于养熟的错觉,别说一张摊贩上买的薄饼,就是更简朴的吃食他也能吃下去。

君瑶见他开始吃饼,继续与他探讨案情:“我如今能大概能确认谁是杀害赵无非的凶手了,只是还差一些线索,也不明白他杀害赵无非的原因。”

如今仅凭推断,尚不能完全确认,若她就此指认,也会担心案情有误。

明长昱指了指桌案旁的一叠书信,示意她拆开查看。这些书信数量不少,有薄有厚,已按时间顺序排好。君瑶抽了最上方一封,看了信封才知是韩愫写给他张姐的信。信中的内容大致相同,遥寄思念,问候寒暖,交代些生活琐事。

唯有一封信,是恳求长姐回河安,为他安排提亲一事。

信中说:“李家有女姝娘,胜若罗敷,性柔淑质,青梅之情,心悦嘉偶,堪为良妻。婚姻之事,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吾孤苦,上无父母,亦无媒妁,唯视长姐若母。幼弟诚请长姐垂爱,怜予一片磐石之情,惜姝娘满怀蒲苇之贞,助吾求此婚姻,与姝娘喜结良缘!

幼弟不胜感激,万望佳音。”

信的内容君瑶倒没觉得不妥,只是这字迹看着眼熟。她虽对人的字迹没多大研究,但一旦将一种字迹看久了看熟了,自然而然就会认得出。她翻出若丹给她的文集,反复比对两者的字迹,越看越相似。

“这就是同一个人的字,”明长昱说道,“我让人临摹了文集上的字给韩愫的长姐看,韩家长姐一看就断定是韩愫写的。何况这字迹我也比对了,错不了。”

君瑶缓了缓情绪:“这么说,给燕绮娘些这本文集的人就是韩愫!他们之间果然有密切的关系!难怪燕绮娘会为韩愫收尸,并将他安葬。”

韩愫这封给长姐的信,是大约于三年前写的。他要求娶的人叫做李姝娘,可为何偏偏没娶李姝娘,反而三年后对燕绮娘如此倾心了呢?

“李姝娘已经死了,”明长昱吃完薄饼,将油纸慢慢地叠好,说道:“我让人去韩愫老家坪村查问,发现一件趣事。”

“什么趣事?”君瑶眨了眨眼。

明长昱不紧不慢地说:“李姝娘与燕绮娘也是自幼相识,关系很好。三年前一场大旱,坪村的人有的背井离乡离开,有的因旱灾饥渴而死。有的人,又因修筑堤坝从坪村搬离。也就是在堤坝修筑之前,坪村房屋被拆,田地被征收,李姝娘与燕绮娘同时不见了。再之后,有人就发现了李姝娘的坟墓,确认她已死。而燕绮娘,则在亲人死亡后,流落到了出云苑。”

这两名女子,都是河安县内不起眼的人物,没人会注意她们的过往,也没谁在在意她们的遭遇,何况与她们有过交集同村人,也大多搬离。所以查出来的细节不多,不过零星模糊而破碎的片段而已。

君瑶与明长昱无声相视,心中的想法自然心照不宣。

若不是韩愫当真变心,就是燕绮娘的身份有异。

而他们,一个于修筑堤坝之前消失,一个因堤坝账目问题被害,种种关节线索,似一张无形的网,慢慢地连接在一起。

君瑶下意识理了理手中的信,又翻开放在文集中的花灯绘图。这花灯绘图并非出自赵无非之手,其上的字迹也与文集里的一样,如此一来,正好说明这张祭河花灯的绘图,是韩愫所画。

但是,韩愫离开河安两月有余,方一回来就葬身水中,如何还能为赵无非绘制这张图呢?

君瑶脑中萌发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心悸之余,呼吸也急促起来。

她将文集、书信与祭河花灯绘图并排而放,克制而迟疑地说:“韩愫,会不会没死?”

此时,她脑中思绪已是天旋地转。韩愫不过是一个在县衙户房算账的胥吏,身份低微,且新入户房不久,不可能与世家公子赵无非有什么交集。所以他绘制的花灯图,不会是在离开河安去京城之前。所以,若是花灯绘图不是韩愫画的,还会是谁?

但是韩愫没有死这种情况,也着实荒谬了。若他没死,也应是藏于暗处,以免被人发现,为何还会接近赵无非,且为赵无非绘制一张图?

不过再深入细想,还是能发现些端倪来。韩愫的尸体她与明长昱都未曾见过,验尸单上对尸体的样貌描绘得也十分模糊,因尸体被水泡得肿胀,无法辨认,只能凭尸体身上携带的物件来辨认身份。仅凭如此,就无法判断那具从水中捞出的尸体是不是真的韩愫。且君瑶掘坟打开韩愫的棺材,发现棺内少了一把长命锁。

那银质长命锁,因是韩愫贴身的极重要的东西,若是他没死,会不会不舍得让长命锁随之下葬,而是自己将他收了起来?

但这也说不通。燕绮娘与李姝娘关系密切,既如此燕绮娘也可能是认识韩愫的,所以长命锁会不会是燕绮娘收了起来?

可燕绮娘此前对君瑶说过,她与韩愫不熟,只因韩愫曾帮过她,所以记得这份恩情,为他收葬也是为了还恩。难不成燕绮娘与李姝娘自□□好,却从不知韩愫,甚至没听李姝娘提及过他?

纷杂错乱且矛盾的线索,让君瑶既兴奋又觉得刺激。

兴奋是因为此案太复杂,寻常推官只怕都难以遇到这样的案件,而她有幸遇到了,且身涉其中,层层剥茧解开谜团,堪称过瘾。刺激是因为,这案子涉及人物之广,牵连事件之多之大,一旦真相大白,河安上下可能都会被掀个底朝天。

她思索了良久,并未得到明长昱的回答,眨了眨眼,盯着他看。

她的眼生得修长,瞳仁黝黑,泛着水雾,似摇映于清澈水面的月色,灿时若迢迢星河,静时如柔风掠水,一颦一笑传情生动,哪怕极为克制,也难以掩饰眼底的情意。

她此时便期盼孺慕般看着明长昱,他的心不由一软,温声道:“其实你心里已有了答案,我若否定,你难道会改主意?”

当然不会,君瑶怔了怔。

明长昱轻笑:“既如此,你只管去求证。”他轻垂眉眼,若有所思地问:“你认为,谁可能是韩愫?”

君瑶心头一震,有些意外,更有些呆怔。她迟钝地理解明长昱的话,困惑地侧脸侧首。其实在此之前,她只怀疑韩愫没死,且可能藏身于某处。但明长昱一问,她不经怀疑其实他早就知道韩愫之死有问题了,说不定他早就已经找到了韩愫,否则又怎会说握住了赵家的把柄?

至于谁可能是韩愫——这话更让她震惊。

她的呼吸渐渐有些急促,无数的线索在脑中交织,嫌疑人的模样也逐渐清晰,许多困惑已久的问题,也似云开月明,慢慢地清晰起来。

她缓缓吐出一口气,说:“出云苑里应该还有一样物证,请侯爷找一找。”

“什么?”明长昱问。

“一件带着赵无非浴液香味的衣服,”君瑶说,“赵无非在回休息室与苏德顺抬花灯之间被害是肯定的,苏德顺入房时,房间中就已经有浴液香味了。赵无非被割断颈部经脉,血流得应该不少,凶手搬动尸体,或许会沾到血,或许在用浴液香掩盖血腥味时沾到香味……他杀人藏尸的时间如此匆忙,即便换了衣服,也或许难以立刻将衣服丢弃。更何况,案发的那几间屋子在第一时间被看守起来了,若是再仔细搜一搜,说不定还会有发现呢?”

“好,”明长昱不假思索地答应。

离雅居近的,有两间梳妆室,房室中的衣物只怕不少,甚至还会有脂粉等各种香味,这样混杂的气息,其实君瑶闻到过。这也是她为何要明长昱再搜一遍的原因。

分析完毕,也没有其他疑点可再讨论。君瑶看向窗外,天幕沉沉,河安城内灯火渐熄,打更的更鼓声点点传来,显然已有些晚了。

她与明长昱对视一瞬,问道:“今晚你要留在这里?”

“不然呢?”明长昱优哉游哉地理了理外衣,“已经宵禁了。”

他们二人谈话时,其余人都未曾打扰,明长昱也并未吩咐人近身伺候。眼下大多人都安歇了,院中空无一人。

好在关家的院子还是有多余的房间的,只是没住人,房屋虽干净,但床桌等物都是空的。明长昱身为侯爷,除非必要时,十指是不沾阳春水的,君瑶若非担心不给他铺床他就赖自己床上,是不愿主动帮他的。

床褥都是现成的,铺好后熏好香,君瑶转身去拿被褥。还未出门,就见明长昱抱着被褥走了进来,往床上一铺,床就理好了。君瑶觉得不对,多看一眼,发现这被褥竟是自己的,连忙伸手要将被褥裹起来带回去。

明长昱按住她:“我已让人为你换了新的,我只睡这一晚,暂且可将就。”

君瑶沉默地站在床边,眉头微蹙。感情她平日睡这样的床就算是将就了。既然他自己不嫌弃,她也没必要多计较。她正准备转身离开,明长昱忽然轻轻拍了拍床,说:“坐下,我有事要与你说。”

君瑶见他神色严肃,似当真有要事,便坐在了床边上。

“我明日一早要离开河安。”他轻声道。

君瑶一惊,心绪百转,有些不是滋味:“侯爷不留在河安等案情水落石出吗?”

明长昱笑眯眯:“你以为我要回京吗?”他神色促狭,“我要离开河安县城,去一趟离此处有十余里的镇子。”

其实他早该动身,只是不放心让她一人独自面对河安城内的诡谲变幻,所以特意留到此刻,看着她将线索一一汇集,确认这起复杂的案件即将落幕。

“我本不想走,但我派去查探的人遇到了些麻烦,我需要在这消息传出之前,将此事掩盖下去,以免节外生枝。”他轻声一叹,似有些沉重,轻声说:“赵无非与商户勾结,私自雇佣佃户、农户,在隐秘的深山之中开采私盐。这些人十分警惕,尤其是赵无非出事之后,更加警觉,一旦发现有外人入山,立刻就将人抓起来。你应知道,深山之中想要让人消失,十分容易。”

往悬崖之下一扔,往山洞里一藏,往盐井中一推……十年八年后就没有任何证据痕迹了。

明长昱:“我的人一到那里,就被当地的村民围困,眼下消息只怕正在递往河安城的路上。”

君瑶诧异:“村民能有这样猖狂?”

明长昱一哂。

十来个村民或许不足为惧,但全镇的村民呢?蝼蚁尚可决堤,何况是人为?

那镇中的农户,实则一开始都是普通种地为生的人。庄稼收成全看天意,旱涝都可能导致颗粒无收,严重时拮据饿死。但那山里有盐矿,矿产暴利,被河安一商户盯上。开采私盐,需得到朝廷许可,且要定期上缴巨额税钱。商户自然不愿意缴税,于是开始左右拉拢,找上了赵无非。赵无非有权有人,两相一合计,就想出个办法来。有钱谁不要?朝廷不让商户随便采盐,难道就不能偷偷采吗?于是就想出雇佣当地农户开采,农户采了矿,再由商户去集中收购,卖出的钱,自然要孝敬赵家,还要打点些,少缴税或不缴税。这上头的账目,自然就做了假了。

这是明长昱假扮商人,与赵无非周旋获得的重要证据,也是韩愫所清算账目中曾提出质疑的一点。于是明长昱立刻派人前去暗中查探。

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村民们采盐是自愿的,且越发依赖于采盐得到的钱财,连地都不种了。赵无非一出事,负责打点这些村民的人,自然给了些风声。村民们发现有外人来,就觉得可疑,更怕这些外人会断了自己生存的财路,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集结犯乱,把明长昱安排过去的人给扣了。

此事可大可小,若不处理得当,恐生□□。所以明长昱非得亲自去处理不可。

君瑶听得心惊胆战,她没想到赵无非竟这样大胆,仗着赵家庞大的势力在河安为所欲为。他贪墨、贪赃也就罢了,偏偏惹出这样的事情,简直无异于给天通了个窟窿。现如今这窟窿,还需要明长昱去补。

她无法想象接下来明长昱会面临的危险,一旦入了那深山,只怕步步惊心。

就算这将这些村民安抚好了,那以后该如何是好呢?他们离开河安之后,这些村民是否还要采私盐?不采盐他们如何生存?若是采盐,之前那些没缴纳税如何结算?若处理得宽松,不加以打压惩戒,今后其他各处纷纷效仿又怎么办?若严惩不贷,又怕将这些人逼急了引起动乱……

她现在觉得隋程说得对,赵无非当真死了活该。

“我会尽快赶回来,”明长昱轻轻然说。

君瑶颔首:“好,等你回来,我就将真相公之于众。”

河安的桩桩件件,也该有个了结了。

第150章 又起波澜

河安宵禁开时,东方还未泛出鱼肚白,明长昱没有惊动任何人早已带着人离开了。

君瑶起床开门,一股微凉寒意扑面而来。缘是昨夜下了一场骤雨,到早上雨也没停歇,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连院中的槐树花叶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

突然有人冒着雨前来,急匆匆敲响了院门。君瑶随手戴上斗笠前去应门,来者竟是顾恒子与工房的人。这两人冒雨前来,一身雨水泥泞,十分狼狈,见了君瑶也顾不上礼仪,立即挤进门要见御史大人。

隋程一般睡到这时候还没醒,君瑶见顾恒子神色不对,让人将隋程叫醒,硬生生将他从床上拽了下来。甫一见隋程,顾恒子立刻说道:“大人,不好了,襄河有处堤坝决堤,河水倾涌而下,已经淹了大半个坪村了。”

“什么?”隋程大惊,惺忪的睡意立刻烟消云散,他简直听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且这消息于他而言是灭顶之灾。虽然尚且不知道决堤的情况,但倒霉的是在他做御史时决堤了。往年不是没来过御史,别人家来巡查时怎么就没出事呢?此事处理不好,他要怎么回京见圣上和祖父?

电光火石之间,他六神无主,立刻将顾恒子与工部主管支出去,留下君瑶一人,拉住她的手问:“侯爷呢?侯爷还在院子里吗?赶紧告诉他啊!”

君瑶摇头,也是一样五内俱焚:“侯爷今日一早就离开了,最快要今夜才能赶回。”

隋程心如死灰,来回踱步:“阿楚,你告诉我,我现在该如何是好?”他其实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一个纨绔子弟,生平就喜欢最得意的就是养猫,就算在刑部任了职,也只是领着微薄的俸禄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真有了大事,他根本无力担当。

君瑶想了想,说:“不是还有赵大人吗?他是工部的人,他懂水利,此事你需配合他。”

隋程总算找回了神智,立刻开门出去。候在外面的顾恒子立刻回身拱手道:“大人,堤坝决堤,你理应去主持大局。否则民心易乱,郡守大人与工部赵大人都已经前去了,特意让我来告知您。”

隋程一咬牙,换了衣裳,披上斗笠和蓑衣,带上一批人,要随顾恒子前去。君瑶本也想与之通往,却被章台与隋程同时拦下了。

隋程让她留下的原因很简单,此去危险,决堤的水肯定汹涌难测,或许他人都自顾不暇,哪儿还有时间来照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君瑶?

而章台则是得了明长昱的吩咐,无论发生任何事,需确保她的安全,绝不让她置于险境之中。何况若河安县城之内出了事,还需留下的君瑶第一时间传递消息。

于是君瑶只好留下,目送着隋程一行人冒着疾风骤雨离去。雨幕模糊了视线,也将他们离去的身影冲刷得混沌朦胧,直至再也看不见,君瑶才返回房中。

她心情难以平静,总有些惶恐。就连平日捉鸡欺狗的小狸猫也没什么精神,气蔫蔫的蜷在软垫上睡觉。

雨这么一直下,水的水渠都被水灌满,院子里渐渐积了水。关先生披着蓑衣,冒雨在院中疏通水渠,好叫积水快些排出院外,别淹了房屋。他只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干起活来有些吃力,隋程与明长昱留下的两名随侍上前帮忙,君瑶也撑了伞给关先生遮雨。

折腾了小半日,终于可以吃早饭。关先生见君瑶一个人,便热情邀请她一起吃。早饭摆在前院正堂,吃得简单,素菜粥和肉包子,配些酸菜,也是有滋有味。

君瑶喝完粥,随口说:“这雨不知要下到几时。”

关先生收拾碗筷,说:“应该会下几日。往年河安这时候,要么不下雨旱着,要么连下好几天甚至十几天的雨。不过有了堤坝,也不怕旱涝,涝时堤坝可防止决堤,旱时堤坝蓄着水,也不怕田地干着。”

“往年堤坝决堤过吗?”君瑶心头有些不安。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