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天生名帅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383(1 / 1)

安东回过头望着罗素,“老兄,你一定打过雪仗,你踢过雪球没有?”

罗素:雪球……啊?!

安东没有向罗素多解释什么,反而扭过头紧紧盯着战术板。

战术板上有一个圆圆的红点,教练组一般拿它来指代大中锋,本场比赛里,原本该是伊布的位置。可是伊布只有在下半场的一部分时间里好好在这个位置上踢过。上半场他死盯着范德法特,下半场则还有一部分是伊布的“贤者时间”。

安东伸手往战术板上一拍,说:“两个月之内,总要想出个办法,让这家伙变成彻头彻尾的‘自己人’才行。”

*

果然如安东所言,就在英足总做出裁决,认为安东戴“眼镜”上场的行为并没有涉嫌违禁之时,昔日与桑德兰同组的赫塔菲和欧登塞都再没话说,但是即将与桑德兰进行欧联杯淘汰赛的本菲卡提出了异议。

他们要求欧足联继续“彻查”此事。

这要求其实有点儿过分,毕竟英格兰是欧足联的成员国之一。英足总已经做出的裁决,欧足联却不予采信,这稍许有点儿说不过去。

但是欧足联和英足总显然预见到了这种情况,并且早早就通过了气。

英足总将与本次裁决相关的所有相关审查文件、听证会录像、调查委员会的裁决流程、所有成员的意见与签名,全都提交了欧足联。

桑德兰的球迷终于明白过来:原来8号到12号,这么几天里各位就是干这个的呀!错怪你们了。

很快欧足联通知了两队,为了让欧足联有时间审查所有文件,两队原定于15号进行的比赛,将推迟到17号进行。

安东在接受赛前采访时对本菲卡的疑虑表示了非常“理解”:“我对对手的疑虑感同身受——毕竟是不同的国家,处理争议的手段方式都不一样。再加上所涉及的设备和器材都是现今世界顶尖的科技产品。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的对手没能亲眼见识这些,对此有疑问是正常的事。”

“但我也很希望对手不要对17号的比赛予以太多抱怨,并且做好应对雨雪天气的准备——英格兰嘛,二月里的天气总是这样!与葡萄牙没法儿比,这点我承认。而我和全队都非常期待前往里斯本的那一天。”

就在对阵热刺的比赛结束之后不久,桑德兰当地气象站发布了天气预报,在数天之后,英格兰东北地区将会迎来一次冷空气的侵袭。按照多年的规律,本地居民得出结论:该下雪了。

如果本菲卡没有节外生枝,早两天赶来英格兰比赛,那么桑德兰地区还处在暖洋洋的“小阳春”天气里。但这样延迟了两日,意味着本菲卡很可能遇上雨雪天气。

按照欧足联的规定,除非出现比赛无法举行的极端天气,原定的比赛日程不会再次改变。

在桑德兰采访安东的记者都能远程体会本菲卡的郁闷。

除了天气以外,本菲卡另外一件最有趣的谈资,自然就是“古特曼的诅咒”了。

古特曼·贝拉,匈牙利人,本菲卡队史上一位知名的冠军教头。自从他1960年上任,就立即率领本菲卡两夺葡萄牙联赛冠军,夺得一次葡萄牙杯的冠军。1961年,本菲卡在欧冠决赛中战胜巴萨,首次问鼎欧冠,随后的1962年欧冠决赛里,本菲卡又击败了皇马,蝉联冠军。

在冠军奖杯拿到手软的同时,古特曼觉得自己着实值得更高的薪水。

但是本菲卡的董事会成员是一群抠门大爷,他们对于古特曼这一请求予以无情的拒绝。古特曼因此愤而辞职,并且公开说出了世界足坛上最知名的一句诅咒:“从现在开始的一百年之内,本菲卡再也不会赢得任何欧洲赛事的锦标。”

古特曼随即离开本菲卡。

神奇的是,本菲卡就真的再也没有夺得任何一项欧洲赛事的锦标。虽然球队曾在1963年、1965年、1968年三次打入欧冠决赛,全都铩羽而归。

1981年老爷子过世,但是他的诅咒却没有任何失效的意思。本菲卡在1988年和1990年都打进欧冠决赛,1983年曾经打进过欧联杯决赛,但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就是一桩,由“抠门”董事会引发的惨案。

现在人们可能很难想象本菲卡董事会有多么后悔。在1990年欧冠决赛在奥地利维也纳进行时,比赛前夕,本菲卡传奇尤西比奥本人曾经专程前往古特曼的墓地祈祷,请求解开诅咒。本菲卡人的懊悔可见一斑。

现在记者们问起安东:“与这样一支背负着诅咒的球队在欧战里对决,您有什么想法?”

安东:“我当然希望本菲卡能够解开魔咒!”

一百年太久,对本菲卡的球员和球迷来说都太过残忍——尤其考虑到他们并不是当初那一拨“抠门”的董事。

“……但显然不是在本届杯赛。因为,这届杯赛里,桑德兰会一直笑到最后!”

安东扶了扶眼镜,淡定地说。

这算是大赛前的常规放狠话和心理战术吗?

消息传到葡萄牙,本菲卡俱乐部回应:“别把话说得那么满,桑德兰有没有资格继续参加淘汰赛还说不定呢!”

然而15号的时候欧足联正式作出决定,确认桑德兰在小组赛中的成绩和淘汰赛资格,并宣布与本菲卡的淘汰赛照常举行。

本菲卡的抗议被宣告无效。

16号,本菲卡全队飞到了纽卡斯尔。作为桑德兰的死敌,纽卡斯尔联队非常慷慨地把自己的训练基地借给本菲卡使用。纽卡斯尔人也好心地提醒本菲卡球员:“明天比赛的时候多穿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