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节(1 / 1)

他们也是现在才发现,网里竟然全是大鱼!两三斤以上的大鱼!其他小鱼一条没有。

于老头仔细看着手里的渔网,这可不是大眼网,小鱼能从缝隙里钻出去,手里这张网比“绝户网”强不了多少,然而目之所及,没有看到一条哪怕巴掌大的小鱼。

这就比较奇怪了。

第207章 于老头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鱼饵”撒下去,大鱼小鱼都疯了,拼命地朝好吃的游过去,小鱼自然是游不过大鱼的。

而这条河里,因为连年的干旱和过度捕捞,鱼也不是很多,他们停船的位置本没有多少鱼,捕到的都是后来赶过来的大鱼。

“大队长,你答应给我们一人一条最大的!”三愣子站在台子上,直勾勾地看着网里的大鱼说道:“随便挑的!”

“我说话算数!”梁青山一挥手,大方道:“随便挑。”

众人都笑了。

笑过之后,于老头问道:“这一船鱼,你打算咋卖?卖给收购站吗?”

梁青山立刻摇了摇头,他脑袋让枪指着才会卖给收购站......

“四姥爷你是不是傻了,卖给收购站才几毛钱一条?卖到黑市上,这得好几十一条!”三愣子嚷道。

于老头是梁青山的姑父,三愣子是梁青山的侄子,按辈分他得叫于老头姥爷。

于老头瞪了他一眼:“你懂啥!统购统销,派购派消不知道吗?东西是可以随便乱卖的吗?何况是一个大队长带头去黑市!让上面知道了,他还能有好?”

三愣子缩缩脖子,但是还是嘴硬道:“现在谁不去黑市啊,都抓抓得过来吗?再说,鱼也不在统购里面啊。”

鱼还真不在统购名单里,在他们这里,鱼甚至连派购都不是,就是说上面没有任务,每年得交上去多少斤鱼。因为在非养殖河里,能不能抓到鱼要看运气,这个不能硬性规定。

只有渔民才有任务。

但是,还是因为地区特性,在这一片黑土地上,任何东西都不许私下交易,农民想卖什么农副产品,都得卖到收购站。

明面上的~~

梁青山看了于老头一眼,他听懂了,于老头那番话,重点只在一句上“大队长带头去黑市”!

之前他没想那么多,现在想想,似乎还真不合适。他是打算卖了鱼全村平分的,那这事是绝对包不住的,村里几百张嘴呢,几天就能给他嚷得全县皆知。

他不但要出名,还要完。

梁青山一时也有些犯愁,他不能亲自出面,那这个事要怎么操作?

“这事你就别管了。”于老头拍拍梁青山的肩膀:“交给我吧。”

“姑父.....”梁青山看着于老头,心里非常感动,于老头已经低调十多年了,这次是打算为了他“出山”了?

“怎么?信不过你姑父?”于老头看着他道:“觉得我老了不中用了?”

“没有没有。”梁青山赶紧摇头笑道:“我哪敢那!再说您可不老,就是老了也是老当益壮!”

把这活交给于老头,梁青山是一万个放心的。于老头当年在这一片也是个人物,抗日时期,和他爸一起带领全村躲避鬼子的搜捕,愣是让全村一个人都没有被抓走。

其他村可是都有不少人被抓到几十里外的“731”做实验的。

后来鬼子走了,于老头就操起老本行干起了贩鱼的买卖,生意做的还挺大。建国之后,突然壮士断腕,收了一切生意回村种地。

为这,他姑姑和表兄弟们当时都对于老头相当有意见。但是现在看来,还是人家眼光毒啊,从城里回到了农村,虽然日子苦了些,但是躲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最关键的是,躲过了“资本家”的成分,变成了光荣的“贫下中农”,这可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好事。

总之,于老头在梁青山心里,形象特别高大,他一直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有于老头一半的本事。把这件事交给于老头,那是万无一失的。

“你回家上工去吧,就当啥也不知道。”于老头对梁青山说道,又转头对三愣子道:“你去把会计叫来,就说我在河边等他,让他拿着称来,其他什么都不要多说!”

三愣子应声而去。

“把你那鱼饵给我。”于老头又对梁青山道。

梁青山赶紧递过去,又很乖觉道:“其他晚上我给你送到家里去。”

“行。”于老头满意地点点头。

梁青山走了,半晌,大队会计一脸懵懂地跟着三愣子来了。

大清早地,让他拿着称来河边,干啥?孙会计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要不是三愣子举着于老头的大旗,他还真不想来。

于老头在村里,特别是在老一辈人里,是相当有威望的,大家都记得他当年的“英勇”。只不过于老头全家低调了十来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人记得他当年还是个人物了。

看到于老头,又看到这一船的鱼,孙会计倒吸一口凉气。

村里现在家家钓鱼钓疯了也没钓到几条,看看人家于老头,一出手就是一船!

不愧是当年的“渔霸”啊。

“于大爷,您找我有事?”孙会计弯腰问道,态度不谄媚,但是相当恭敬。但是心里转了18个弯也没想明白于老头找他来干啥,他数学好,让他帮忙过称?但是于老头数学也不差啊,做买卖的人,哪有不识数的?

“呶,你也看见了。”于老头下巴高抬,点了点那一船鱼:“我听说现在鱼价高,就忍不住撒了几网,但是这河是大家的,有鱼我也不能一个人独占,这些卖了钱,都给村里人分了吧。”

孙会计又是一口凉气进肚,虽然说现在是“共产主义”了,但是有几个能做到“共产”的?做到的都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