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1 / 1)

威武不能娶 玖拾陆 3258 字 28天前

她这么一说,连蒋仕煜都有些动容,儿子长大了,也说明他们当父母的一年比一年老了。

寿安郡主就坐在长公主边上,挽着她的胳膊,笑道:“你之前还嫌弃时间过得慢,定了的儿媳妇迟迟没有进家门。”

长公主啼笑皆非,捏了捏寿安的鼻尖:“你这个机灵鬼!伯娘感慨一番,还不对了?”

寿安笑弯了眼。

蒋慕渊也在笑,只是他心中的感慨与父母和妹妹都是不同的。

他经历过宁国公府的强盛,他承爵后权倾朝野,也经历了没落,皇太后薨逝,长公主在面对圣上的威逼时,白头发一片一片地冒出来。

那几年的困守与坚持,每一天都很难捱,可重新回到眼下,再看那一段经历,又像是弹指一挥间。

他深吸了一口气,笑着与长公主道:“是啊,今儿要把儿媳妇给您娶回来了,这个儿媳妇,您喜欢吗?”

这下子,长公主哪里还哭得出来,嗔道:“最要紧的是你喜欢。”

寿安在一旁连连点头:“我也喜欢。”

长公主越发笑得合不拢嘴了。

顾云锦那孩子,长公主打的交道不多,大部分都是听寿安和皇太后提的,听得多了,也亲切多了。

能与同龄的寿安处得好,又会哄年老的皇太后,得老少欢心,这样的姑娘,怎么会不讨喜呢?

而长公主说的亦是心里话。

最重要的,始终是蒋慕渊要喜欢。

夫妻过日子,旁的都是虚的,只彼此欢喜,才能携手走过漫漫几十年的人生。

吉时近在眼前,傧相也都到了。

蒋慕渊请了孙恪、程晋之做傧相,两人都是宁国公府的常客,进出都很是熟悉。

三人一道,再次给长公主夫妻行了礼,快步走出了宁国公府。

府外,高头大马已经备好,白马的胸前系了红绸,看着就喜气。

后头跟了花轿,左右并吹锣打鼓的迎亲队,小丫鬟们笑语晏晏,手里提着缀了流苏的小花篮,里头装满了糖果、铜板,是一会儿撒向观礼的百姓的。

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了起来,三人翻身上马,往西林胡同去。

而顾家一头,傅唐氏看着时辰,替顾云锦戴上了凤冠。

一群人簇拥着,顾云锦出了东跨院,给单氏和徐氏磕了头,与家里人告别。

徐氏噙着泪,握着顾云锦的手,半晌说不出一句话,眼底有不舍,更有祝福。

宁国公府迎亲的队伍进了西林胡同,吹吹打打的声音,连后院里都能听见,谁都知道,新郎官来了。

顾家大门半开着,里外都堵了人,要与新郎与傧相们比试比试,不能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就把新娘子娶回去。

拦门就是一项议程,亲朋好友们闹一闹、乐呵一阵,不耽搁吉时,图一个喜气。

蒋慕渊下了马,给拦门的众人行了礼。

朱氏与几个相熟的媳妇子一块拦在大门口,还不曾出口“刁难”,边上一人就先开口了。

“这么出色的姑爷,满天下打着灯笼都难寻,怎么还拦门呢?这等好事是落不到我们家,要不然,我麻溜儿的就把姑娘送出门了。”

说话的是同住胡同里的一位告老的知府,他家一溜儿的儿子,三代没出一个姑娘,这话由他家说,又是逗趣,又不得罪人。

话音刚落,引了一阵附和之音,连几个雄赳赳气昂昂来拦门的,都倒戈了。

朱氏笑得止不住,又急得直跺脚,左拉一个、右拉一个的,把气氛哄得更加热闹了。

眼看着时辰差不多了,朱氏才一甩手,宣布自个儿不管了。

程晋之笑着给边上人分了红封,蒋慕渊顺利进了大门。

外头的进展,后头一直关注着。

花轿进门了,顾云锦眼前一红,盖头遮住了视线。

顾云齐蹲下身,背起妹妹,往二门上走。

左右都是欢声笑语,他的鼻子却有些酸。

他好些年没有背过顾云锦了,幼年在北地时,小娃儿淘气,不耍玩到天黑就不回屋,他经常一处处去找,寻到了,就把撒娇着喊“走不动”了的顾云锦背回来。

当年那个小玉团子长大了,嫁人了,可顾云齐背着她的时候,还觉得自己背着童年的妹妹,那么轻,那么小。

他想替她遮风挡雨,也深深明白,会有另一个人,做好这一件事。

把顾云锦送上花轿,顾云齐放下帘子之前,笑着道:“回门那天,我去接你。”

顾云锦重重颔首,哪怕她看不到顾云齐。

花轿抬出了顾家大门,敲锣打鼓的声音重新响起,又被鞭炮声覆盖,呼吸之间,只余下浓浓的硝石味道。

蒋慕渊拉着马绳,眼睛一瞬不瞬地看着那垂着的花轿帘子,眉宇之间是毫不遮掩的神采飞扬。

他心心念念了那么多年的姑娘,他终于娶到了。

名正言顺,情投意合。

真好。

第488章 娶媳妇高兴

{}顾家人一路送到门口,徐氏拿帕子捂着脸,不晓得是受不得这硝石气味,还是忍不住眼泪。

吴氏亦有些哽咽,抱着盛哥儿站在徐氏身边,目光一直望着那顶花轿。

婚嫁是大喜事,但相较于娶媳妇的婆家,嫁姑娘的娘家是欢喜中带着难过,谁家也避免不了。

哪怕人人都知道姑娘嫁得好,这份纠结的心情也不会改变。

徐令意和顾云思也到门边来送行。

顾云思怀着身孕,不好往前挤,只垫着脚尖看了两眼,待看到单氏也微微红了眼睛时,她不由自主地抿了抿唇。

嫁侄女都这般舍不得了,年初她出阁的时候,母亲怕是哭得止不住了。

好在,同在京中,母女逢年过节都能见着,她怀孕了,母亲能坐着小轿去看她,顾云锦出阁,她也能回来送一送。

与娘家的交往纽带不用交托在一封封的家书里,就已经是大幸了。

徐令意扶着徐氏,低声安慰着。

她们的身后,林琬也探出头来,笑盈盈看向花轿。

鞭炮的白烟正好散开,能清楚看到前头新郎与傧相的身影。

孙恪和程晋之不晓得在说什么,脸上满是笑容,又对蒋慕渊一阵挤眉弄眼的揶揄。

喜娘催着起轿,蒋慕渊领头翻身上马,习武的俊俏公子,连这般寻常的动作都比普通人矫捷,厚重的喜服完全没有绊住他,反而更加显得英姿勃发。

孙恪亦上了马,拍了拍马脖子,又偏头与蒋慕渊说话。

程晋之一脚踩了马镫,余光瞥见了人群后的笑得灿然的林琬,他动作一顿,眼神都飘了过去。

林琬与寿安和长平玩得好,因而打小时候起就与程晋之熟悉,这几年见着的机会也不算少,只是姑娘和哥儿们的话题不同,多是彼此打个照面,就各自寻玩伴去了。

见程晋之看了过来,林琬自然也不回避,笑着冲对方摆了摆手。

程晋之怔了怔,被小王爷催了两句,这才上了马。

孙恪是个感觉极敏锐的,嘴上催了,视线还随着程晋之走神的方向看了一眼,冲林琬咧嘴笑了笑,而后与程晋之道:“你看林琬还能看走神了?你一月里少说碰上她一回,她今儿与上个月也没有变化啊。”

程晋之摸了摸鼻尖,想解释几句,唢呐的尖锐声音全盖过了,他只好闭嘴,双腿夹了马肚子,让它跟上队列。

又是一阵鞭炮,白烟之中,能勉强看清的只有一片红色,反倒是人群的欢呼,穿过了阵阵鞭炮,如在耳畔。

程晋之想,林琬还是林琬,与上个月不会有变化,而让他走神的是今日这欢喜的气氛,红火火的,让他突然间发现,那么熟悉的林琬,笑起来时是那么明艳。

迎亲的队伍踏上了返程。

这厢一出发,候在胡同口的小贩就麻溜儿地往东街报信,一时间就热闹起来了,人挤人的想要往前探。

新郎官人高马大,远远就瞧见了,而后头跟着的那顶花轿,先前去迎亲时虽看过了,但一想到里头坐上了新娘子,还是叫人想要再看两眼的。

虽然,轿子里头的模样,谁也瞧不见。

可这不妨碍大伙儿夸赞溢美。

“我刚才挤到西林胡同里头了,正好看到顾六爷送顾姑娘上轿,可惜距离有些远,看不真切。”

“你这本事不行,”边上人道,“像我,悄悄爬上了树,我看到喜服上绣的是凤穿牡丹。”

“那你也没瞧着正脸。”

“呸!”那人道,“正脸是给我瞧的吗?那是给小公爷瞧的!我一个凑热闹的,看看喜服就挺好的了。”

这话引来了一片哄笑之声。

那人又道:“不瞒说,别看都是红色儿的,顾姑娘穿着喜服,那姿态就比其他新娘子们窈窕好看。”

“这哪里能一样?听说喜服是宫里做的呢,”说话的婆子眼中满是羡慕,“一辈子就嫁这么一回,别说喜服了,就这花轿,寻常人家,谁能比呀?”

这并非虚话。

普通人家,家里怎么会有花轿的轿衣,都是正日子里去车马行租借的。

车马行里,一套轿衣用上十年二十年都是有的,昨儿个还在抬老员外爷,今儿个套个红轿衣就能做花轿了。

想讲究都讲究不起来,顶多是多掏些银钱,挑个好看些的轿衣罢了。

有些家底的官家与民间不同,一部分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部分是向姻亲好友家里借用,这些轿衣平日收得好,料子也不错,一下子就体面了。

而皇家的花轿是最不一样的。

花轿就是花轿,平日不做他用,江南的千工轿、万工轿送抵京城,就收在皇城库房里,依着身份取用,不能僭越。

轿子顶上的金漆雕花,一层叠一层,足以让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看。

随行的小丫鬟们一把把撒着铜板糖果,引得人群欢呼雀跃。

有人抢糖果,有人看花轿,也有人盯着新郎官一个劲儿地瞧。

京城百姓们对蒋慕渊素来喜欢,他又常在市井中行走,东街一带的对他都熟悉,趁此好日子,也纷纷喊话搭腔。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