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1 / 1)

皇后起居注 华飞白 5669 字 29天前

王太后笑着抿了口茶:“就算你这会儿想跟着我们去西苑,我也不会允许你来凑热闹。皇帝还在宫里呢,你怎么能将他抛下?再者,每日不知有多少宫务等着你处置,也不能让女官不停地在西苑与宫城之间来来回回啊。更何况,你最近不是还忙着女医之事么?若是没有眉目,以你的性情,怕是连避暑都不得安心罢。”

张清皎怔了怔:“儿臣尚未想出章程来,便没有向母后禀报。可母后又是从何处得知的?”她本想着先调查完诸位太妃的顾虑,想出较为完善的章程来,再向王太后寻求支持。因为她始终相信,唯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得到足够的信赖与支持。

“大姐儿她们最近在各宫里都走动得格外勤快,完全不似平常的模样,我怎么可能没有注意到她们的异样呢?”王太后笑道,“只消将太妃们都唤过来,喝一喝茶,闲谈几句,便甚么都知晓了。”

张清皎当然不认为此事能瞒得住她的眼睛,于是便顺势接道:“那母后觉得如何?若想在宫中养女医,是否可行?”

“女医并非不能养,只是须得保证她们的忠诚。”王太后道,“先前历代也曾召民间女医入宫诊治,但却并未将她们久留宫中。为的不是别的,便是无法完全确认女医的忠诚。这些女医通常出身平民之家,很容易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也容易被宫外的人拿捏利用。她们若成了别人手里的刀,宫里说不得甚么时候就乱了。”

“母后,司药女官与女医不同,没有家小负累,也懂得宫里的规矩。她们都是在宫中生活了多年的老人了,自然知道甚么该做甚么不该做。再者,便是出身医药世家的御医,也未必能过得了人心险恶这一关。儿臣觉得,唯有女医与太医院互相制衡,咱们才能更放心些。”张清皎道。

闻言,王太后陷入了沉思。确实如此,太医院里御医的医术优劣,事关宫中所有主子的身家性命,必须重视起来。

但若是没有其他大夫,光凭着她们这些不懂医术的老弱妇孺,又有谁能判断御医的技艺究竟是好是差,是庸医还是名医呢?若是没有其他大夫验证,又有谁知道他们开出的方子是否适合呢?太医院的人多半奉行中庸之道,用药从来不敢开新方、用奇方,只知道温养补益。万一有重症,他们只会拖了又拖……又有谁知晓,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呢?

“母后,平日里女医与太医院互不相扰。唯有在看病问诊的时候,必须互相印证彼此的脉案与药方。双方确认无误,方能取药、熬药、用药。儿臣以为,这样才能保证咱们都能得到最好的治疗。”她想建立两套并行的医疗系统,彼此是良性的竞争关系。一者为太医院,除了服务于皇室之外,还可服务各种达官显贵;一者为司药,不仅服务于皇室,也服务宫女太监,是内廷专用大夫。

且不提对于宫女太监这种弱者的体恤,单说她自己——如果生老病死只能依赖太医院,而且妇科的疑难杂症都不方便让他们看诊,健康的保障便实在是太有限了。可以预想,没有竞争对手的存在,没有第三方监督考核,太医院里的御医的水平必定是参差不齐的,根本拿不出最好的医疗服务。

以朱祐樘的身体情况,必须得到最妥善的医疗照顾,她才能放心。更不用说未来她还须得经历生产,还有柔弱的孩子需要照顾。皇家婴儿的夭折亦是触目惊心的,她怎么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呢?必须为未来的儿女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安心。

“说得是,女医确实势在必行。”经过思索后,王太后认同了她的想法,“若是你能想出合适的法子让大家都安心些用女医,我便替你说服母后。”人老了,对于寻医问药这种事难免会更在意一些。她相信,只要一些基本的问题能够解决,周太皇太后必定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第169章 西苑踏青

寒食节的第二天便是清明, 皇室众人浩浩荡荡地乘着舆轿去了西苑。

仔细说来, 西苑离宫城并不远。只需从西华门出, 往西行一刻左右,便可至西苑门。西苑门靠近中海与南海交界之处,往北行还有北海。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为太液池,池中分别有琼华岛与南台两座三面环水的半岛, 一北一南,遥相呼应。

舆轿往南行了片刻, 到得南海的乐成殿附近方停了下来。众人纷纷下轿, 来到附近的观景亭中赏景。太液池周围植满亭亭柳树与各种花木, 而今正是盛放的时候。比之万岁山, 花木种类更繁多, 足以令人目不暇接。

终于踏足中南海的张清皎在原地立了片刻,深深地呼吸了好几次,才勉强抑制住略有些激动的心情。其实这也不能怨她, 谁教她一直是双重身份,从自我的认同上便多少有些分裂之感呢?

理智上,她很清楚,自己是皇后,是这片西苑的女主人,来到自家的别院里没有什么可稀奇的。但感情上, 她也同样是后世那位刚大学毕业找上工作的年轻女子,对于传闻中的“中南海”难免怀着一种好奇感。

尽管难掩好奇之色,张清皎却不得不客观地承认, 眼下的中南海并没有甚么特别之处。湖光美景固然动人,花海树荫固然夺人目光,楼台亭阁固然辉煌,却没有任何想象之中的神秘感与庄严肃穆。于是,仔细打量了片刻后,她便彻底恢复了往常从容自在的模样。

不错,这片地方并不是因美景而出名,而是因聚集在这里的人物是一国执政者、掌控着国家命脉而引人遐思。如今它只是园林的一部分罢了,而那引人遐思的权势集中之地,是乾清宫,是奉天殿,是朱祐樘周围。

而这也意味着,无论是感情或是事业,她的成败都维系在一人身上。自从她决定抛却怀疑,只余下全心全意的信任后,这种感觉真是意外地容易令人沉迷其中。

“卿卿,怎么忽然出了神?”朱祐樘缓步行来,温声唤道,“走,咱们去乐成殿问问祖母和母后有何安排。”

“从未来过西苑,所以多瞧了几眼罢了。”张清皎笑道,随在他身侧,“若是得了空,咱们能常在太液池边走一走也好。”两人缓缓地沿着湖堤漫步,看水波荡漾,看柳枝飘荡,总觉得有种别样的浪漫之感。

“待到五月端午节后,咱们便搬来临漪殿避暑。每日傍晚暑气稍歇的时候,便可在湖堤上散步。若是你有兴致,还可泛舟湖上。”朱祐樘应道,侧首瞧去,果然望见了自家皇后那双眸子里的璀璨星光。

乐成殿内,周太皇太后正与王太后说着该选择何处作为居所,见帝后二人进来问安,便笑道:“既是踏青,你们便不必随在我们这群老人家周围了。我们只能从这里走到湧翠亭,再乘着船去往琼华岛。你们却可试着从此处步行去琼华岛,只当是散散心就是了。”

“都是些年轻人,走这么一段路,指不定比咱们乘船还快些呢。”王太后笑着接道,“去罢,听说你们一路上还备了些游戏,好好松快松快也好。你们二人忙着政务宫务,底下那群小的忙着课业,平日里都不得闲。如今倒是正好,也别太拘着自个儿了。”

“谨遵祖母与母后之命。”

不多时,皇室众人便兵分两路。一路以周太皇太后和王太后为首,领着英庙众太妃与宪庙众太妃,乘舟前去北海琼华岛;一路以朱祐樘和张清皎为首,带着一群皇弟皇妹,步行前往琼华岛。

朱祐樘将小家伙们都唤到身边,张清皎清点了他们的人数。除去年纪实在太小不适合跟着他们踏青的皇十一子与皇六女外,其他人都在。确定无误后,她取出一张西苑的舆图,含笑问:“你们想从何处走?是从东面绕行过去,还是西面绕行过去?”琼华岛在北面,他们现在有两种选择。

能看懂舆图的大孩子们陷入了艰难的抉择,看不懂舆图的小家伙们戳了戳舆图,满眼里都是好奇。朱祐杬想了又想,问:“皇嫂,从东面绕行与从西面绕行有何不同?”

“瞧瞧舆图。”张清皎回道,“东面稍近些,西面稍远些,不过距离也相差无几。”

“我想问的不是远近——”朱祐杬顿了顿,正在思考该如何说才合适,几个小的便已经迫不及待了:“听说皇嫂安排了游戏,是在东面还是西面?哪里可以顽游戏,我们便从哪里绕行!!”

“咱们今日是来踏青的,不是来顽耍的。”张清皎清咳两声,正色道,“游戏不过是彩头罢了。若是你们选中的绕行路线中有游戏,便当作是中了彩头,大家停下来一起顽耍。若是没有猜中也无妨,等到下午咱们再过去,如何?”

“选东面绕行的,立在我的左侧;选西面绕行的,立在我的右侧。看选哪条路线的人更多些,咱们便走哪条路。”她的话音方落,小家伙们便自动自发地开始分别抱团。左侧以朱祐杬为首,右侧以皇长女为首。

眼见着人数相当,朱祐杬忙道:“快过来!听我的一准没错!”竟是临来拉了几个懵懵懂懂的小兄弟过去。皇长女反应不及,只得眼睁睁地望着自己这一头变成了少数派,仅仅剩下两位皇妹还坚定不移地跟在她身后。

“既然左侧人多些,那我们便从东面绕行。”张清皎道,收起了舆图交给朱祐杬领路。朱祐杬担心自己选错了,忙不迭地问他们是否中了彩头。一群小皇子也格外关注,缠着皇嫂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朱祐樘望着眼前的场景,不禁心生感慨。他能治住弟妹们,靠的是自幼的情谊与作为长兄的身份;自家皇后能治住弟妹们,靠的则是层出不穷的灵感与法子。上至朱祐杬,下至小皇弟小皇妹,竟是都对她服服帖帖,没有一个不喜爱她的,实在是让他惊叹不已。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皇子们这才放心地散开了。张清皎来到皇长女身边,宽慰她道:“下午咱们便从西面绕行回来。听说那里有座小山,我也想登上去瞧瞧。看看与万岁山相比,究竟是孰高孰低。”

皇长女神色稍缓了些,颔首笑道:“京中哪有甚么山会比万岁山还高些?皇嫂去瞧瞧便知道了。对了,皇嫂待会儿若是得空,咱们便说说之前所托之事如何?这几天我们走遍了诸位太妃的宫殿,应当算是不负所托了。”

“真是辛苦你们了。咱们选个合适的地方,再慢慢说也不迟。”张清皎笑道。

************

一个时辰后,走走停停的众人终于行至中海的芭蕉园附近。这里坐落着临漪殿、崇智殿、水云榭等殿台亭阁,还有一处名唤“钓鱼台”,通常是历代皇帝避暑时所居之所。让皇子皇女们觉得格外惊喜的,自然不是这些殿台亭阁有何特殊之处,而是隐藏在芭蕉园里的游戏。

钓鱼台附近的老柳树上,悬着几个精致的秋千。每个秋千的垂索都以彩绦编成,上头挂满了鲜花,秋千上则包着一层绣着时令花的茵褥。每当秋千轻轻摇动的时候,便有花香徐徐缭绕,还隐隐约约有铃声响起,足以令每个小姑娘都难掩兴奋。

钓鱼台之北则开辟出了一个中等大小的捶丸场。借着起伏的草坡、低矮的灌木与草丛、一树又一树的鲜花以及水渠、奇石等等形成的天然障碍,捶丸场的难度显然上升了不少。这反倒是让朱祐杬等皇弟们格外满意。

张清皎牵着皇女们往秋千而去,朱祐樘则领着皇弟们来到了捶丸场上。当皇女们坐上软绵绵的秋千后,朱祐杬等皇弟们已经惊喜万分地拿到了早已准备妥当的各式球杆。

朱祐樘将弟弟们分作两队,他负责一队,朱祐杬负责另一队:“咱们现在是十兄弟一起顽,本该以二十筹为胜。不过,年纪参差不齐,体力不足,还是以十五筹分胜负更合适些。来,杬哥儿,我们先将他们都教会了,再一起顽。”

另一厢,张清皎和皇女们提起了先前的调查:“不知太妃们对此事的看法如何?”

“太妃们觉得,若有女医专门诊治妇人的疑难杂症,确实是再好不过。她们平日里若有甚么小病小痛,通常也不愿去太医院里唤御医。毕竟太医院里的人数有限,每人都有格外忙碌的时候,不可能随叫随到。而给她们看平安脉的御医若是换了人,便总是各有各的说法,辨不清究竟哪个更真切些。”

“如有女医看诊,那些难以说出口的病症自然能告知她们。看完平安脉后,也可让她们比照脉案验证一二。若是每位太妃都有一位女医陪伴在侧,万一突然有了急症,也不必担忧无人看顾。”

“只是,若让司药成为女医,反倒会令人担忧。一则,她们若想修习医术,没有十年八年可是不成的。难不成只能等到十年八年之后,才能见到两三位女医出师?刚出师的女医可靠么?或许比某些医术低劣的御医还更不值得信任。”

“二则,司药不仅是女医,是开药方之人,还是看守药材者。若她们之中有一人起了异心,随时能够拿到药材配出药方设计陷害后妃,以此来祸乱宫廷,简直是防不胜防。毕竟,掌握医术之人能做的事太多了,寻常人只会被她们利用,被她们牵着走。”

……林林总总共有数条顾虑,说得都很在理。张清皎沉吟片刻后,抬首一笑:“这几日真是劳烦你们了。回宫后我可得给你们准备一份谢礼,无论如何你们都得收下。”既然首先是支持,其次才是顾虑,那便说明女医之事确实可行。而今之策,便是全力化解那些所谓的“顾虑”。

作者有话要说:  _(:3∠)_,整个人都不好了……

吐泡泡ing……

第170章 宫规二变

夕阳西下, 昏黄而又温暖的日光投在永宁宫的秋千上, 在地上留下了一双互相依偎的俪影。年轻的帝后坐在秋千上悠悠荡荡, 时而谈笑风生,时而蹙眉低语。若是有人靠近他们便会发现,两人说的不是什么风花雪月,也不是什么家长里短, 而是“枯燥无趣”的宫务。

“以皇妹所言,诸位太妃确实需要女医常驻身侧。年纪越大越需要女医随时看顾, 不仅能在急病时及时问诊, 平日里亦能帮着保养身体。不过, 每人身边跟随一位女医并不实际, 也毫无必要。毕竟, 疾病并非常态,保养亦非时时刻刻都需要。”皇后娘娘低声道,“万岁爷觉得呢?”

皇帝陛下颔首道:“若是每位太妃身边配一位女医, 那便至少须得三四十位女医。即使从宫外征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召得着。便是陆陆续续召到了,先配给何人?后配给何人?这里头的分寸太难掌握,于你不利。”

“是啊,此事宜简单,不宜复杂。否则, 我便是做成了此事,也难免落下埋怨与不满,又何苦来哉?而且, 出色的女医难求,恐怕十年八年也未必能召到三四十人。我初步打算:仁寿宫里配三位女医,一位专门给祖母诊治,其余两位负责给英庙太妃诊脉;慈寿宫配两位女医,一位专门给母后诊治,另一位负责宪庙太妃。坤宁宫配一位女医,负责我……与孩子。”

听自家皇后提起孩子时略停顿了片刻,皇帝陛下微微一笑,握住她的手:“嗯,可以将配女医作为份例。太皇太后、皇太后与皇后身边都可配一位女医,专门负责诊治与养生。祖辈的太妃年纪大些,四至五人一位女医;父辈的太妃年轻,十人一位女医便足矣。等到以后宫内的女医多起来,再更改份例也不迟。”

皇后娘娘略作沉吟:“份例……配比……万岁爷说得极是,若按份例配比来算,咱们需要从宫外征召六七位女医。她们最主要的职责便是负责各宫主子的诊治,其次便是教养出宫中的女医,建立尚医局。尚食局的司药不必归于尚医局,正好能够互相监督制衡。”

“如何监督?如何制衡?卿卿的意思是,尚医局只管医病,药材的保管与分发依旧是尚食局司药的分内事。由此,尚医局不能插手药材,司药也不插手诊治?”皇帝陛下挑起眉来。

“不错。太妃们不是一直担心,若是女医起了私心,胡乱配药该如何是好么?若是女医与司药互不相干,便不必忧心了。”皇后娘娘双眸亮了起来,“一则,女医与御医同时诊脉,给出脉案与药方。必须他们都确认无误后,脉案与药方才能交到尚食局司药处。如此,至少能保证脉案与药方无误。司药按方取药,药材煎制前,再由女医与御医看过,才能煎药。如此,司药给出的药材也不会出现疏漏。”

“每人的职责必须明晰,诊脉、开药方、取药、确认药材、煎药的环节都须得互相督查。若是出了事,便只管追责此环节的责任人与督查人就是了。诸如——诊脉与药方出了错,是女医或者御医之错;取药出了错,是司药之错。”

眼见着日后宫廷中的医药制度便已经初步成形,皇后娘娘越说越是兴奋:“日后各宫去司药处拿药与煎药者,也不能是寻常宫女,必须由修习医术的医女专门负责。所有环节都不能让尚医局、司药、太医院之外的人经手。若出事,便是尚医局、司药、太医院的问题。每人都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能心怀侥幸。”

皇帝陛下思索片刻,点点头道:“如此甚好。除此之外,卿卿对尚医局还有别的打算么?”

“尚医局内必须职级分明:医术最佳的女医负责各宫诊脉以及教导医术、救急病等等。其次又有专门的儿科女医,负责皇子皇女的照料。再次便是刚出师的女医,负责诊治宫女、女官等。修习医术的医女每年考计,粗通医术者只负责取药与煎药,略通者可负责刮痧艾灸等等。我到时候会画一张图,给万岁爷仔细看看。”

“万物的道理果然是相通的。依我看,卿卿所言的职责明晰与循序行事便极为不错。改日将卿卿对尚药局的设想交给吏部,看看他们能不能照此理出头绪来。等到戴先生病愈后,司礼监也该督查清理内官的名簿了。”

“咱们身边的人事也可照此办理。每人的职责分明,彼此监督,出错了不仅追究责任者,也追究监督者。若有人职责重复,那便说明此人是冗余的,减了她也无妨。不过,此事须得慢慢来。宫人七千余,内官数万,不是那么容易便能辨析明白的。”

皇帝陛下不由得再次想到了前朝的冗官问题。如果自家皇后处理完宫人核算减裁之事,他一定要让吏部都好好瞧瞧,她所做的事究竟有多惊人。后宫理事与前朝理事只有简单与繁杂的区别,若是皇后能将后宫冗余宫人处理妥当,前朝的冗官问题又怎么可能解决不了呢?

谁也不会知晓,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的浪漫竟然是在独处的时候商讨宫务。就连唯一懂得何谓“浪漫”的皇后娘娘也非常满意——约会与工作两不耽误,感情与事业同等并重。还能促进两人之间的了解,使皇帝陛下理解她的改革,或许也多少能影响皇帝陛下处理朝务的举措,真是再好不过了。

************

经过与肖尚宫、戴义、沈尚仪的反复商讨,张清皎最终亲自撰写了尚医局的详细方案,描画出了她定下的尚医局职级图。她对于尚医局的定位,并不仅仅是专供宫廷的女子太医院而已。在内心深处,其实她还有更深远的目标——女医普及、医学教育与中医院的雏形。

据她对太医院的了解,由太医院统领的“公立”医疗系统目前正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在此医疗系统之下的医学教育亦没有太大的进展,培育出的大夫少得可怜。绝大多数大夫依然靠着传统的家族或者师徒来传承。

在这种普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连皇家与官宦世族的医疗需求都无法完全保证,更不必提平民百姓,尤其是妇人的疾病与救治了。受制于男女之别,妇人之疾往往无人诊治,而女医的数量又极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若想惠及这个时代的民众,必须培育女医,建立完善的“公立”医疗机构。在后世而来的她看来,关乎健康与生命的医疗是迫在眉睫的大事。然而,这个时代连温饱问题都远远未能解决,朝廷更关注国计民生,而不是这等在太医院管辖权之内的“小事”。

也因此,她若力主从医疗系统入手改革,自宫廷渐渐推广到民间,应当不会遇到来自于朝堂文武百官的阻力。相反,只要解释得当,他们反倒有可能赞同这样的举措。与此相应的,还有无人照管的养济院之流的救助系统。

总而言之,皇后娘娘想做大事,想改变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绝不能先从插手朝政开始。她必须瞄准的是无人注意的细微之处,是那些一旦改变便能真正给平民百姓带来实惠的事,而且不能操之过急。

唯有靠着这些实事将她的名声渐渐立起来,方能在日后需要影响朝政的时候,得到朝廷群臣的信任与尊重。否则,等待她的只会是“后宫不可干政”的弹劾,以及连皇帝陛下都只能勉强压制的激烈反弹。

会亲是她尝试的第一步,接下来则是宫人的放归以及后宫的人事制度改革。尚医局是她的第二步,看似仅仅是后宫人事制度的改革,实则剑指医疗系统。两者互相影响,或许不久之后还将涉及到另一件事——救助系统。

看起来她的目标好像遥不可及,但她有皇帝陛下的支持,有身边的“智囊团”,有王太后的鼎力相助。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为这个时代带来真正的“变化”。

************

数日后,西苑琼华岛广寒殿。

“尚医局设尚医三人,为太皇太后、皇太后与皇后的专属女医;宫医五人,为妃嫔专属女医;侍医十人,为女官及宫人诊治;医女三十人,贴身跟随尚医等修习医术,为尚医与宫医之学徒,负责拿药、煎药等诸事。”

周太皇太后听女官读完文书,抬起眼望向年轻的孙媳妇:“你怎么忽然想到另设尚医局?”

“不瞒祖母,晚辈只是有感于男女授受不亲,许多病症咱们恐怕都无法向御医明言而已。而且,太医院的御医有限,若忽然发急症,很难及时唤人来后宫诊治。若有随身女医,岂不是便宜许多?”张清皎轻声道。

“母后,这孩子也是满腔孝心,一心为咱们着想呢。她悄悄与儿臣说,觉得咱们身边都该养着一位女医,能随时看顾着咱们,她才能放心。”王太后在旁边笑道,“我觉得她这主意不错,便让她细细立出个规矩来。却不想,她竟然想设一个尚医局。这倒也好,外有太医院,内有尚医局。若有甚么病症,随时能寻见女医,诊脉开方还可互相借鉴、互相映证。咱们往后便是病了,也安心多了。”

“这倒是。”周太皇太后勾起唇道,“也难为你这孩子,怎么能想得出这样的好主意来。”

张清皎笑道:“这可不是晚辈一人的主意,更不是晚辈一人的孝心。万岁爷听了晚辈的想法,也一直替尚医局谋划呢。”

“我知道,你们俩都是孝顺的好孩子。”周太皇太后道,“既然已经有了合适的章程,便照着章程来办事罢,不必再来问过我们了。宫务有你做主,又有皇帝时常照看着,我们都很放心。便让我们这两个老婆子安安生生地在西苑避暑就是。”

“这可不成。若没有祖母和母后的指点,晚辈哪里能安得下心来呢?”张清皎忙道,“日后也少不得过来向祖母和母后讨教呢。”

闻言,周太皇太后笑了,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背,对王太后道:“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咱们当初替皇帝选了个这样难得的好媳妇啊。”这孙媳妇确实是样样都好,唯一的遗憾便是一直都没有见喜讯。不过,征召女医入宫后,许是能好生给她调养调养呢?

作者有话要说:  干大事,先从小事开始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