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1 / 1)

第二天一早,成江成河就待不住了,都想着尽快回家,把好消息告诉爹娘和大哥去。

办完了事儿,王利民家里也有事儿,也带着小秋,与成江成河一起,辞别了宋家母子,回了三合村。

成河带着成江骑的飞快,王利民带着小秋则不紧不慢地走在后头。出了泰平村之后,王利民向小秋透露了一个消息:郑秋实终于抵不住,五月底接了调令,正式调入京城工作了。

宋秀程此次回来之前去见了见郑秋实,郑秋实就跟他说了一件事,让他尽量做小秋和王利民夫妻的工作,让小秋进京上学。

郑秋实说了一句话:小秋周岁十一,虚岁十二了,这个年龄再不系统地跟着学习,可就真耽误了。

中医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背一堆医书就能给人看病的。理论知识只是基础,然后还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学习、实践,才能一点点摸索到望闻问切的精髓,也才能逐渐地领悟深奥的中医理论,辩证施治,治病救人。

这些,学了好几年医书的小秋自然知道。所以,听王利民转述了郑秋实的话,她就沉默了,没有反对,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王利民骑着车子,小秋坐在后边。女儿长时间的沉默,表明了她的态度,让本来还想着做女儿思想工作的王利民,突然有些怅然若失。

他叹了口气,道:“我和你娘还希望看着你考上高中,再考上大学走出去……”

听老爹带着些怅然地说着这样的话,小秋下意识道:“那我不去就好啦!”

听女儿这么说,王利民胸口憋得那股子酸涩突然涨上来,却也发散开去。闺女说的是孩子话,能够意气用事,他却不能真的拦住闺女,耽搁了闺女的前程啊!

“唉,说啥傻话呢!”王利民眼中的慈爱更深,他拍了拍闺女后背,似乎掸去并不存在的一抹轻尘,他的目光落在女儿挺拔却单薄的腰身肩背上,心底泛起一缕缕愧疚的苦涩,前些年孩子跟着他没有好穿没有好吃,受罪了呀!

眼看着日子过得宽裕些了,孩子又要离家……京城的花费可不比在家,看来他得再加把劲儿,寻思着多挣钱才行啦!

“你师傅跟我说了,你这个年纪,正是学医最关键的时候,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你跟着师傅进京上学,同时能够跟着学习医术……有郑院长照顾你,爹放心。”王利民缓缓说着,轻轻地吸着气,说着说着,眼角仍旧控制不住地沾了些湿意。

小秋默默地听他说完,轻轻地点了点头:“我听爹的。”

成江考上高中的事儿,很快在村里传开了,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只因村里考上高中的,成江并不是第一个,所以说一说就罢了,并不觉得稀奇。他们根本不知道,地区高中意味着什么。

第二百四十一章

倒是成海真心替二弟高兴,偷偷找了王利军商议,他结婚就不买什么家具了,就简单地打个柜放东西就行,省出钱来供应成江吧!

王利军连说不行,心里却在琢磨,家里的钱有限,给成海盖房子、娶媳妇,不铺张,也剩不下……他本就打算借一点儿,只是一直没拿定主意借多少。被成海这么一说,反而让他下定了决心:既然借了,那就多借点儿,借二百,也给成江做一身新衣裤,做一件新棉袄。

这两年,老二孵鸡育雏挺挣钱,等他去跟老二商议商议,今年过年,成海结了婚,成江成河离家上学,他们家的炕也能空出一盘来,看能不能也孵上鸡蛋……不指望跟老二家挣的那么多,孵上两茬,差不多把债还了就行!

王利民与小秋约好了,让小秋先别给宋秀莲说她离家的事儿,等他瞅机会慢慢告诉妻子。小秋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却不想,没等到王利民找到合适的机会,郑秋实竟然突然造访。

许久未见,见到师傅,小秋自然欢喜。宋秀莲也很高兴,只有王利民心里有事,还不得不做出一脸高兴模样,热情地迎接郑秋实进门,又张罗着让妻子整治好菜,他与郑秋实喝两盅,又把王利军和王利群都请了来作陪。

老友许久未见,说着话喝着酒,不知不觉都喝的有点儿高了。

饭后,几人略坐着喝了几杯茶,就陆续散去,各自回去睡觉了。

小秋和小夏小冬都在王利民宋秀莲住的大炕上,看着小夏带着小冬伏在炕桌上写字,她将爹娘往一处凑了凑,将小夏上学的事儿给爹娘说了。

王利民要上工种地、养鸡、买卖,宋秀莲既要做家务、照料孩子,还要做缝纫活儿,两口子天天忙得不可开交,还真没注意到小夏在学校的情况,听小秋这么一说,两人都露出些讶异之色来。

特别是王利民很生气,又喝了酒,恼怒着就说要去找王校长说道说道。

小秋伸手拉住老爹,递了杯茶给他,一面慢慢替他们分析情况,又将她的解决办法说了出来。

一听说,让小夏去县城上学,王利民下意识地先看了眼妻子,心里嘀咕,小秋进京他已经答应下来,再把二闺女也送进县城,妻子指定舍不得吧?

宋秀莲则微微皱了眉头问道:“你姥姥进了县城,小秋在公社读书咋办?岂不是没人照应了么?你姥姥恐怕也不舍不开手啊!”

一听这话,小秋自然看向王利民。

王利民有些尴尬地摸了摸下巴,吭哧半晌方道:“这事儿明天再商量,反正才刚放暑假,上学还早着呢!”

小秋咧咧嘴,招呼着小夏回房睡觉,把空间留给爹娘。既然老爹答应了,就让他去做老娘的工作吧。她忙乎一天也累了,还是早点儿洗洗睡去吧。

也不知王利民如何跟宋秀莲说的,小秋第二天一觉醒来,就看见自家老娘的眼睛明显有点儿肿,显而易见的是夜里哭了。

郑秋实没多待,吃过早饭就匆匆走了。京里的调令早就发过来了,催他进京报道呢——浩劫刚过,许多老同志的身体都糟蹋的不轻,甚至重病缠身的也不少,急需郑秋实这种国医圣手进京给调治呢。

宋秀莲心中舍不得闺女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一听说这事儿就哭了一宿。不过,哭过之后,她却没说什么阻拦的话,只在郑秋实走后,就着手小秋准备进京的物事,

之前的衣裤都旧了,也小了,好在如今家里宽裕了不少,她这两年也存了不少布料,倒不用为了凑钱凑布票的发愁。没多琢磨,宋秀莲就做出决定,既然有布料,她自己又会缝纫,那就索性给小秋多做几身新衣裳。夏天穿的单衣单裤要做两套,秋天穿的也要做两套,等宋秀程宋秀菊放了假过来,宋秀莲正在给小秋做冬天穿的棉衣裤。

郑秋实走了,给小秋办理转学手续、迁户口,并带小秋进京的事儿,就都安排给了宋秀程。宋秀程过来见过姐姐姐夫,大概了解了姐姐姐夫的态度了,于是就道:“我八月初就回去,郑院长让我带小秋一起回去……落户口、转学,这些事情都得开学前办妥当。而一些手续是必须小秋到场的,比如落户口,人家必须得见着人。另外,我打听了,京里办理入学,小秋还得参加个考试,成绩合格了,人家才会批准入学念书。”

这话一说,小秋都愣了。她想的进京只是转学,没想到还能转户口……话说,这个时候,京城户口这么简单吗?对于了解后世京城户口‘珍贵’程度的她来说,觉得有些像做梦啊!

一说转户口,王利民和宋秀莲也有些出乎意料,仿佛户口转走了,孩子就成了人家的一样。不过,既然之前答应了郑秋实让小秋进京,他们也不会再反悔……只是,心里那滋味儿,着实难受啊。

默了好一会儿,王利民才沉重的点点头,应承下:“好!”答应下来,似乎他自己也松了一口气,紧皱的眉头也略略缓了些。

略微顿了下,王利民又补充道:“有你带着她,我和你姐姐也差一惦记着!”

宋秀程了解姐姐姐夫的心情,连忙那话宽慰:“姐姐姐夫放心吧,郑院长特意要了套房子,离着我的学校和小秋学校都很近。小秋上学回家都很方便,我晚上也去那边住着……倒是郑院长忙得不行,一个月能在家里住的时候没几天。”

郑秋实那套四合院要下来,自己还一天没住过,他进京后就领了任务,只匆匆见了宋秀程一面,把房子钥匙交给他,就执行任务去了……看这样子,即便小秋进京,郑秋实回家住的时候也极少,学习也只能是小秋去找郑秋实。

第二百四十二章

这么一说,王利民和宋秀莲更是暗暗松了口气。虽然决定把闺女交给郑秋实做徒弟,但夫妻俩心里还是难免挂心。交给自家亲弟弟,孩子的小舅照看着,跟他们自己个儿照看着也没啥两样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既然说起郑秋实的房子,王利民自然就问房子有几间,格局之类,宋秀莲则问被褥、帘幕帐子之类的东西,又问厨房、水井,宋秀程也不嫌烦,很有耐心地一一交待一番,好让姐姐姐夫放心。

原本王利民准备亲自送小秋进京的,有宋秀程带她一起,他也就不跟着了。八月初,地里的活儿忙,他还要三番两次进城送鸡蛋,抽空儿实在不容易。别的不说,夏天的鸡蛋搁不住,放久了坏了,再送进城,可对不住几年交联下的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