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1 / 1)

提起电线杆,小秋倒是想起扯线通电的事。因为大伯受伤她记得比较清楚,77年冬,镇上第一次扩展送电,泰平村和周边的村子都可以申请扯线通电,上一世别看大伯和另一个村民受了伤,却因为村里人太穷,根本交不起‘电线杆子钱’,没能把电扯过来。这一耽搁,就是五年,直到83年底,才终于通了电。

还有路,村里前后各一条通往外边的路,都是泥巴路,下雨一脚泥,晴天一身土。好像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县里搞村村通的时候,才通上柏油路。

通电、修路,这可都是发展的先决条件呀!

小秋暗暗琢磨着,给自家老爹科普科普,也好让他去给利群大伯吹吹风,鼓鼓劲儿。路且不说,77年扩展电网的机会却不能错过。相信,村里人养上两三年的鸡之后,没有哪家拿不出几十块钱的‘电线杆子钱’。

通了电,就能买粉碎机制作复合饲料,又能买孵化机,实现规模化孵鸡育雏……反正好处多多啦。

第一百六十二章

心里打了盘算,小秋路上就开始给老爹和大哥科普:“听说,县里有人买了能出人影的戏匣子,跟真人一样,能说话能唱戏,还能跳舞嘞……”

成海还不信,笑着道:“照你这么说,那不成了神仙啊!”

王利民跑县城跑得多,倒是听说有一个叫‘电视’的机器,就像小秋说的一样,能看见人跳舞唱戏,比戏匣子好多了。

“我倒是也听说过,是个好东西,不光唱戏跳舞,还能看电影呢!”

成海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道:“那样的好东西,很贵吧?”

“倒也不是多贵,听说二三百块钱就能买一台。”王利民还真问过价格,只不过,随即就叹了口气道,“不说那东西紧俏的很,一票难求。就是有票咱也不能买,那东西可是用电的,咱们村还点煤油灯呐,买回来也只能是个摆设,白瞎!”

“用电啊……唉!”成海一脸的悻悻,好一会儿又感叹道,“咱们村里能通上电就好了!”

“连泰平村都没通电呢,咱们村?等着吧,还不知猴年马月呢!”王利民并不乐观。

小秋却不赞同老爹这个态度,撇撇嘴道:“也难说啊,两年前,能想到咱们开车拖拉机往县城送鸡送鸡蛋吗?一趟就是几百块嘞!”

“啊?哈哈哈,这倒是,这倒是。”王利民对自家闺女那是佩服得很,闺女说啥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对的。

小秋微微一仰小脸,笑嘻嘻道:“咱们日子过得好了,有了钱,可以自己去联系变电所埋电线杆通电嘛,比泰平村早通电算什么。”

这一番‘豪言壮语’一出,王利民和成海叔侄愣了一下,面面相觑了片刻,方才齐齐笑起来。

成海道:“小秋这话没错,日子过好了,咱们村还真说不定就能走到前头!”

王利民也笑着附和:“嗯嗯,小秋这话大气。为了挣钱过上好日子,咱们爷俩也得卖力干活啊!”

成海嘿嘿笑着点头:“这是自然的。”

这一趟去县城,爷几个又熟门熟路地去红旗饭店买了些羊肉羊杂。家里养的有鸡,鸡蛋也不缺,又有从百货公司买回来的月饼、点心,这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过得丰盛而富足。

吃了月饼,过了八月十五,人们还继续忙碌着秋收。

大豆花生玉米都收获了,接下来的活计就是耕地整平,准备冬播了。这些活计只需要劳力带着牲口下地干就够了,老人和孩子们不用再跟着下地劳作,能够留在家里歇一歇了。

小秋带着小夏一大早打了两篮子野菜回来喂鸡,吃过早饭之后,又去地里割黄青菜、谷莠子,这些植物经过晾晒后,种子脱下来,能够做冬天的饲料。据老人们讲,当年闹饥荒的时候,人也用这些野菜野草种子充饥,这会儿喂鸡还放把麦麸、谷糠呢,那会儿人吃的可连鸡食猪食都不如啊,说起来都是泪。

黄青菜和谷莠子都生在盐碱荒地上,那些地方大多开阔荒凉,杂草灌木横生的,小秋小夏两个小丫头不敢自己去,就早早约好了成江成河两个哥哥一起。

荒地里老远看不见个人,兄妹几个一边割草一边走动,也说说话,开开玩笑……小夏活泼,跟着小姨学了几首歌,就咿咿呀呀地唱,虽然难免荒腔走板,却给辛苦的劳动增添了一份快乐。

小秋和小夏找了一片茂盛的黄青菜正卖力地割呢,成江突然悄无声息地走过来,一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一边招呼着两个丫头往不远处的河沟边儿走去。

“二哥……”小夏耐不住,开口追问。

成河回头对她笑笑,低声道:“跟我来就知道了。”

等小秋小夏跟着成河爬上河渠的矮堤,往下一看,成河的鞋脱在岸沿儿上,裤腿儿挽到大腿根,站在沟内的浅水里,正用挖菜的铲子挖土筑底,将河沟里的浅水分割成一段一段的。

而小秋的目光却落在了浅浅的河水里,瞳孔不受抑制地一缩——那略显浑浊的水里,隐约能看到一条条青黑色的影子,因为受了惊吓,在水里乱窜着,激起一道道水花儿。

“好多鱼!”小夏惊喜地叫出声,却被成江眼明手快地捂住了嘴。

“嘘,别出声,小心让人听见!”成江压低声音,凑到小夏的耳边解释。

这沟里的鱼是天生天长的,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若是吵吵的让别人听见了,难免过来分一杯羹。这个道理小秋懂,只有七岁的小夏也懂的。于是,她立刻自己捂了嘴,满眼警惕地连连点着答应着,然后拔高了脖子,像只小土拨鼠一样,四下里睃了一遍,这才放了心,回头乐滋滋地小声道:“没人……”

成江笑着摸摸小夏的脑袋,又回头叮嘱小秋:“秋啊,你看你三哥用小铲子筑堤太慢了,你回去一趟,悄悄地拿个铁锹来……哦,别忘了带根口袋来,咱们好把逮的鱼背回去。”

口袋一般用来装粮食,但这里用口袋装鱼,显然是考虑到了口袋的隐秘性。即使被人看见,不到跟前仔细看,也大概只会以为是孩子们割的野菜种子,而不会想到是一口袋活鱼。

小秋和想说,不管多少鱼,她都能带回去,而且绝对不会走露半点儿风声……呃,这个话也就在心里过过,她还是乖乖地听二哥安排,挽了一篮子野菜,脚步匆匆地回家拿铁锹去了。

当然,她没傻乎乎的真扛着铁锹走那么远,而是甩着手快走到逮鱼的河沟处,才将铁锹和口袋取出来,拎在手里。

爬上矮堤,河沟里兄妹仨已经忙乎开了。

成河仍旧筑堤打坝子,把浅浅的水截开。成江则选取一段,双手合十把水清出去。水本来就很少,泼一会儿,鱼就渐渐露出脊梁来,而且,因为水少,鱼儿开始不安地躁动起来,甩着尾巴打起一朵朵水花来,哗啦哗啦直响。

第一百六十三章

然后,成江就将一条条鱼从浅浅的水里捡起来,随手一甩丢在岸边的草丛里。小夏则守在岸边,动作利落地把一条条鱼从草窝里捡起来,放进身边的篮子里。

“逮了这么多了!”小秋看着半篮子活蹦乱跳的鲜鱼,活蹦乱跳的,格外喜人。

小夏专心逮鱼,听到声音才发现姐姐回来了,立刻眼睛亮亮地道:“嘿嘿,姐姐,咱们晌午就吃鱼,我要吃鱼锅贴饼子!”

小秋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连声答应着,将口袋拿出来,拎起篮子将鱼装进口袋里。然后,她将铁锹给三哥送过去,又把篮子送给二哥,让他逮了鱼直接装在篮子里,攒一些再拎上来装口袋。

之后,她自己也脱了鞋,挽了裤脚,下到水里去摸鱼。

水深了鱼看不见,也不好捉。水浅浅的,鱼露出一条脊背来,也游不快了,人只要张开双手看准了鱼捉下去,就能把鱼捉住。小秋最开始失手了两次,很快就找到了窍门儿,捉了一条又一条。

他们带了篮子下水,不把鱼往岸上扔了,小夏守在岸上也没了事儿,很快就无聊起来,嘟着嘴低声嚷嚷:“我也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