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1 / 1)

麻辣烫的各项管理已经上了正轨,谢悠然放心地交给了何海经营,自己和二丫全身心投入到了饺子馆的建设当中。

盘下的新铺子经过了简单的装修,装修风格跟麻辣烫一样,招牌也统一了风格。

后院则将其中的两间屋子打通,改建成了大通铺的形式,给六个女工住,剩下的那间屋子,则给两个男工住,这样,也省得每天接送,太麻烦。

帮工们每月能拿到五百文的工钱,东家还管吃管住,都很高兴。

谢保顺翻了老黄历,定下了饺子馆开业的黄道吉日,又雇了锣鼓队天天在城里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宣传饺子馆即将开业的信息。

如此,饺子馆还没开业,就天天都有人前来询问了。

来吃麻辣烫的客人,更是翘首以盼,日日都盼着饺子馆开张。

国人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抱有十二万分的好奇心,因此,何谓饺子,就成了他们的疑问。

开业的头两天,谢家就在村里大肆告知,收购各种能吃的野菜。

于是,整个村子里的妇人都出动了,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她们的身影。

虽说挣不到几个钱,但也能贴补些家用。

因此,不到两天的功夫,村子周围能挖的野菜,全都被她们挖完了,都送到了谢家来。

谢家雇的帮工各司其职,剁肉这种体力活交给了两个男工,其他的女工洗菜的洗菜,焯水的焯水,剁碎的剁碎,最后交由杨氏和二丫调馅儿。饺子好不好吃,关键在于馅儿的调味,若是让人偷学了调配秘方也不好,因此,调馅儿这种事,谢家人没让外人插手,各种馅料都是由他们自家的人调配。

前期工作紧张而又繁杂,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好在谢家新盖的宅院大,灶房也够大,能盛下很多人,一时间,前院里,灶房里热火朝天,比办酒席还热闹。

等到开业的头天晚上,各种饺子馅就已经拌好了,用大陶盆一一装了,到开业那天的一大早,就用马车给运到了饺子馆里。

怕刚开业客流量大,所以准备工作先在家里做了,等开了业,走上了正轨,以后这些活计就都在饺子馆的后厨做了。

这些天,谢家其他人都在忙饺子馆开业的前期工作,谢悠然也没有闲着。

她主要负责盯着新铺子的装修和改建,还有寻摸掌柜的人选。

但面试了好几个,都不甚满意。

后来荷塘村有人给她推荐了苗婆子的儿子苗庆,说他之前就是在城里一家米行当掌柜的,但因为为人太过正直,不愿意昧着良心将次米混在好米里一起卖,被东家不喜,赶出了米行,这段时间正好赋闲在家,陪着妻子治病。

苗家人的品德为人谢悠然自是信得过的,又打听了苗庆在米行干得确实很好,只是不愿意跟东家同流合污才被开除的,于是便备了厚礼,亲自上门去请人。

第342章 捧场

苗庆见她亲自来请,很是受宠若惊。

一开始他拒绝了,怕自己做不好,毕竟自己之前是做的米行,不是饭馆。

但谢悠然说掌柜的性质是一样的,米也好,饺子也好,都是吃食,万变不离其宗。

见她如此赏识自己,苗庆感动答应了,并拍着胸口说一定会帮着她将饺子馆打理好。

这样,掌柜的人选也定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终于到了开业那天。

因为谢悠然之前让锣鼓队的宣传过,饺子馆开业这天,只要是进店,不管吃不吃饺子,都能领到一份精美的小礼品,所以,一早饺子馆门前便挤满了人,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好奇地打量着铺子,一来是真好奇这饺子是什么东西,二来,是为了凑个热闹,领份小礼品。

吉时一到,在噼里啪啦的炮仗声中,覆盖在牌匾上的红布被谢家人缓缓揭开,露出了“谢记饺子馆”五个谢保顺亲手书写的鎏金大字,在金色的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欢迎光临,请进屋品尝。”

两个穿着定制的迎宾服饰,经过谢悠然专门培训过的女店员站在门口迎宾,笑容亲和,语声清脆,站姿礼仪让人如沐春风,挑不出一丝错儿来。

客人们抱着好奇心,纷纷步入了店铺。

饺子馆采用的是现包现煮的方式,力求让顾客吃到最新鲜的饺子。

客人坐下后,有穿着白色的统一工作服的店员热情地迎上来,帮忙拉开椅子点餐。

墙上挂着一张张竹制的木牌,上面写着各种馅料的饺子名称。

爱吃荤的有菘菜猪肉馅的(菘菜就是大白菜,古代叫菘菜),还有羊肉萝卜馅的,荠菜肉馅的;耕牛在古代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律法严明规定不得轻易宰杀,所以,牛肉是奢侈品,没有牛肉馅儿的饺子。昭阳水产丰富,湖虾什么的并不稀罕,大家都吃得起,所以,又弄了个芹菜虾仁的。

素馅的有韭菜鸡蛋、香菇菘菜、莴笋豆腐和素三鲜的。

古代的蔬菜因为没有大棚种植技术,所以种类很少,能吃的也少。

谢悠然把饺子的价格定得并不便宜,荤菜馅儿的饺子一律五十文一盘,一盘十二个,约五两左右,不到半斤(古代半斤为八两,所以才有个成语叫做半斤八两)。

荠菜馅的稍微贵点,六十文一盘,一盘也是十二个。

但饺子个头都很大,一个个白白胖胖,像大元宝似的,很可爱。

一个青壮年劳动力,也只需一盘饺子就能吃饱肚子。

饭量没那么大的,也可以单点,十文一两饺子。

另外,所有点饺子的,还会免费赠送一小碟子腌制的藠头,甜口的咸口的都有。

因为他们家的藠头太好吃,最后有一部分食客来吃饺子,完全是冲着他们家的藠头而来的,当然,这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至于凉菜,则以这个季节最常见的野菜为主打,大多数都是凉拌,一盘二十文。

每个月还有一两道特色菜,以时令菜为主。

这个月的特色菜是香椿鸡蛋,比凉菜稍微贵点,三十五文一盘。

毕竟香椿这东西量太少,爬老高的树上摘那么一大把,开水一焯炒出来也就一小盘。

而且香椿过季很快,没几天功夫就老了,不能吃了,也算是个稀罕菜。

因为有着麻辣烫的珠玉在前,人们对于谢记这块招牌的印象都很好,都没什么犹豫就点了餐。这不,刚一开张,一大波客人就蜂拥而入,足足有十好几个。

这其中,竟然还有穿着便服的韩墨辞。

谢悠然有点傻眼,把人拉到一边问:“你怎么来了?”

他不是要上班吗?怎么跑这儿来凑热闹了?

韩墨辞坦坦荡荡的一笑,道:“你的新铺子,我怎么能不来捧场?”

这时,一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伸手叫道:“墨辞,坐这儿。”

韩墨辞冲谢悠然笑了笑,走过去坐下了。

瞧见那一水儿年轻气盛的少年郎,谢悠然明白了,敢情这一波食客都是韩墨辞衙门里的同事,都是被韩墨辞叫来给她撑场面的。

这家伙,还真是挺有心的。她唇角一抿,不由就笑了。

这帮衙役们在店里大声吆喝着点餐,各种馅料的饺子都点了一盘,凉菜也每种都点了一份,搞得气氛很是热闹。

后厨接了单,喜得合不拢嘴,当下迅速地忙活开了,擀皮的擀皮,包饺子的包饺子,煮饺子的煮饺子,拌凉菜的拌凉菜,炒鸡蛋的炒鸡蛋,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不多时,凉菜上了,衙役们纷纷下筷,不停地赞誉好吃。

凉菜吃到一半,饺子也上桌了,便有那迫不及待的人夹了一只放进嘴里,顿时被烫得嗷嗷直叫,惹得其他人都哄然大笑。

但很快,那被烫的人一边吃一边叫:“太好吃了。”

其他人也都纷纷下筷子,一时风卷残云,很快盘子就空了。

“哎哎,你别抢啊,最后一个是我的……”

“小二,再来一盘荠菜肉的。”

“我喜欢吃芹菜虾仁的,给我来一盘芹菜虾仁。”

“我要羊肉萝卜的,我喜欢吃羊肉……”

“我吃着这素的也好吃,再来盘素的吧,素三鲜……”

原本还在观望的人们,瞧见这大快朵颐的光景,也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纷纷走进了店里。

眼见客人越来越多,柜台后面,谢悠然和苗庆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俱都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气。

韩墨辞的那帮衙门同事吃饱喝足,一个个打着饱嗝走了。

临走时,还不忘跟谢悠然打声招呼,显然,他们都知道了韩墨辞跟她的关系。

谢悠然笑着一一应了,待走到最后的韩墨辞走到面前时,她笑了笑,道:“谢谢啊。”

韩墨辞佯装生气,“跟我还说谢字?”

谢悠然莞尔,“花了你不少钱吧?晚上回去我给你。”

“你……”韩墨辞俊脸一红,“这点钱我还是有的,你好好做你的生意吧。”

然后急忙走了。

苗庆在一旁看着,问:“大姑娘,他就是你那定了亲的夫婿吧?”

谢悠然道,“是的。”

苗庆道:“他人挺好,是个好男人,以后你们一定会幸福的。”

“谢谢。”谢悠然的心里甜滋滋的。

客人们陆续进了店,眼见门外还有徘徊的,谢悠然便让店员端了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拿牙签一人给他们尝了一个。

一个饺子吃完,那些先前还犹豫的,便都纷纷入了铺子,点一份一饱口舌之欲。

一开始,大家都只是二两三两的点,后来发现这饺子实在好吃,便索性再点了一盘。

这个时候正是饭点,谢记造势也足,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前来,很快,店里就人满为患了。

第343章 出远门

当然,也有实在不舍得花这个钱的,抱着占小便宜的心态,排着队领了礼品走了。

礼品是一对陶碗,或者一套竹制的筷子,都是家庭中需要用到的。

虽然没消费,但谢记这名声经由他们的口口传播,也就这么传出去了。

于是,福安巷这条小吃街,也因为谢记新开的饺子馆而再次博了一把热度。

谢记的饺子,也因为皮薄馅大味道鲜美而出了名。

便是那些小菜,也被人们津津乐道,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