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 / 1)

毕竟不认识,,而且这事情在他的亲朋好友中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他也没有那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思,就这么直接说出来了。

陈建军和许晓:“……”

气氛有点尴尬。

“那什么,你这个号码是打给你朋友是吧?要怎么说?”

“你和他说我在这个医院,让他尽快抽时间过来一趟吧。”

离开了医院,许晓还在震惊中:“没有想到,现实生活里面真的有这样的事?我刚刚就是瞎猜的,真是太让人吃惊了,你说他爸是怎么想的?他现在这样,你觉得是他那后妈还是他后面的弟弟动的手啊?”

“左右逃不过他们。”

“也是,你说他爸怎么想的?这也是自己儿子啊,看长相也是一表人才,不喜欢就算了,怎么能看着他们伤害他呢。”

“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呢?不过老话还是有点道理的,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爸。”

许晓突然之间沉默了,紧紧的盯着陈建军,陈建军被她这样看的有点发毛:“怎么了?这样看我?”

“要是我先走了,你肯定会再娶吧,到时候你就是后爸了吗?会不会也会对前面的孩子视如草芥?”

陈建军举手发誓:“我绝对不是那样的糊涂人,你还信不过我吗?我冤枉啊!六月飞雪!”他叫屈。

许晓哈哈笑了:“好了好了,我知道,故意逗你呢,我知道你不会这么做的。”

故意逗我?要是我回答不对,也许就不是开玩笑了吧,不过:“以后不要这么说了,干嘛说这些丧气话,我们以后都能长命百岁。”

“好,以后不说了……”她脸上的笑容深深。

回到家,就是团团他们的好奇:“爸爸,那位大哥哥没事吧?”

当时到了医院许晓就把孩子送回了家,所以他们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

“没事儿,他醒过来了,我先去打个电话,你们想知道什么问你们妈妈。”

胖胖:“妈妈,医生是不是给他开了很苦很苦的药,还有打针,长长的针头。”

圆圆:“他已经好了吗?”

许晓看他们这样问,神色正常,心下也松了口气,孩子没被吓到就好:“医生已经给他看过了,现在正在休息,很快就会好的。”

“我们可以去看他吗?我可以把我新捡到的海螺送给他。”

“再过几天吧,大哥哥现在很累需要休息。”

刘田芳听说了,感叹了一句:“作孽啊,这样的人,不休阴德,会有报应的。”

……

陈建军通知了他的朋友张志义,没多久,他再过去医院看付家环的时候,他的朋友已经在了,一身的西装革履,看着就是一副精英人士的派头。

他看到拿着水果进来的陈建军,面带着感激的笑容,握上了他的手:“你就是救了我朋友的陈建军同志是吗?非常感谢!”他郑重地给他来了个鞠躬,陈建军赶忙闪开:“不用谢,不用谢,举手之劳。”

“这是救命之恩,如果不是你们及时发现,还不知道情况会怎么样?我听说我朋友向你们借了一笔钱,他现在手上不方便,我先帮他还。”

陈建军听了这话,干脆的拿出刚刚写了没多长时间的欠条给他,看到了上面的数字,他立刻把手伸进裤兜里,除了欠条上的数目之外,额外再给了他200。

“身上没有带太多的钱,这是一点小小的谢意,请不要拒绝。”

陈建军把那200块推了回去:“真的不用这么客气,我没做什么,人没事就好,这钱你拿回去吧,我不该拿的就不会拿。”

他执意推拒,张志义犹豫了一下,算了,不急在一时,来日方长,直接给钱似乎不是很好。

他把钱收了回去:“正式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志义,是一名华侨。”

陈建军看看他,又看看在病床上躺着的付家环,他注意到了,微笑:“是的,我们都是归国的华侨,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这边做生意,接到电话我就立刻过来了。”

“你原来也是在特区里面吗?”

这话一出,付家环两个人都脸色略微有点难看,付家环吐出两个字:“不是。”

陈建军:“……”

他立刻转移话题:“医生还有再来看看情况吗?怎么样?”

“刚刚医生检查过了,好好休养就可以了。”

很快,付家环就睡了过去,他着实筋疲力尽,醒来没多久很快又会感到困倦,但是却睡不长久,没多久就会在睡梦中惊醒。

看到他睡了,他们两个就走到外面去说话。

一出去张志义用两只手紧紧的抓着陈建军的手:“刚接到你电话的时候,我差点以为你在开玩笑,没想到居然是真的,这次幸好有你,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陈建军失笑:“不用再重复道谢了,我这真的是举手之劳,没有做什么。”

或许是他需要一起倾听的对象,张志义叹了口气:“我没有想到,他家的情况会这么激烈了。”他苦笑了下。

陈建军沉默,他很好奇,可是主动问的话会不会显得他很八卦?

幸好不用他纠结,张志义继续说:“我们两家都是在前些年迁到国外发展的,这些年势头不错,上面的老一辈总想着落叶归根,现在国家重新打开门户,我们就回来了,这里确实百废待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也代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都很激动,这一次,家环就是因为做得好,被人设置了陷阱。”

在他说到归国的时候,陈建军想到了黄月华,她家也是这样的情况。

也是家中长辈要回国。

听到后面的,陈建军在脑海里不自觉的就脑补出了一大串的宅斗竞争情节。

豪门是非多啊,不不不,他前世家里就挺和睦的,大家都比较佛系,还是看人吧。

他家以后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他家的三个是一母同胞啊。

“幸好家环大难不死,以后必有后福,陈建军同志,可以麻烦你一件事吗?”

“什么事?”

“你救了一个人的事可以先不要声张出去吗?”

“没问题!”

第87章

87

陈建军和付家环、张志义就这么成为了朋友, 那种知晓大概却不知道具体的朋友。

付家环把伤养好之后就回去了, 他家在国家中部的沿海城市,具体位置陈建军不知道, 他再偶尔说起他那个家的时候, 他的眼里多了一种冷酷的色彩,而对此,张志义是欣慰的, 陈建军保持了沉默。

付家环有他的联系方式,说把他家的事撸顺了再来拜访,就离开了。

张志义已经先帮他准备了一大堆的东西,强要陈建军收下, 其实他们已经两清了。

陈建军觉得, 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 付家的事还有的磨呢, 他和张志义走动的勤快了些, 都是特区这里发展,他也是在做生意,偶尔还会帮陈建军引见一下, 扩充了他的人脉,陈建军也投桃报李,有什么自己能够帮得上的,也会主动介绍一二。

算是多了一个朋友。

张志义他的年纪比陈建军要小几岁, 也是成了家, 有妻有子的人了, 他们也跟着她一起在特区这边生活,陈建军之前没有见过,也听张志义多多少少提过。

陈建军打算弄一个烧烤晚会,就在他家前面的草坪,邀请的都是他有些交情的生意伙伴,张志义一家就在他的邀请名单中。

他邀请,张志义直接就应下了。

除了他一家之外,参加的还有两家人,分别姓李、顾。

姓李的是开包装厂的,姓顾的则是提供玻璃瓶的厂商。

在定好的日子,陈建军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烧烤的东西,当然,光吃烧烤也不行,那样太上火了,败火的凉茶,炒饭,卤味,凉拌都一应齐全,可以换换口味,腻了有很多东西可以选择。

到了约定的时候,他们都不是空着手来的,有的拿了酒,有的拿了茶叶,有的拿了摆件。

陈建军也是第一次见到了张志义的妻子。

因为这是自助烧烤,也说好是自己动手的,所以都没有穿着那些太过累赘的衣服,清清爽爽的装扮,而且因为她有一张比较减龄的脸蛋,看上去跟个清纯的女学生一样,如果不是她手里牵着一个跟她有六分相像的小男孩,很难让人相信她已经是孩子他妈了。

张志义是第一个来的,他先给他们介绍:“这是我的妻子,刘思华,我的儿子,张伯修。”刘田芳第一眼看到这女孩,就觉得她面善,第一印象很好,露出一个很热情的笑容:“来到这里别客气啊,想要说什么直接说,来来,我们先坐会聊聊天。”

她们就坐在一起聊上了,喝着饮料,打开话夹子:“你儿子今年多少岁啊?”

“三岁了。”

“长得真好,看这个子我都以为有四五岁了。”

“别人也这样说,还有人问我是怎么照顾的,特意跟我取经呢,我第一次被这么问的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这是像了他爷爷。”

“你这就谦虚了。”

“这是你的那一对双胞胎儿子吧,长得真像,看上去就很聪慧……”上来就是一波互吹。

陈建军和张志义在隔壁一桌。

“我给你带的这两支酒是我爸的珍藏,你瞧瞧,我也是上次生日才叫他忍痛割爱的,这次特意过来拿给你的。”

“我看看,哟,大手笔呀。”

“好说好说,不过我没那么好这一口,我记得你喜欢,美酒也要配欣赏它的人嘛。”

“多谢你记着我,来,尝尝这个,我妈自己做的千层糕,我记得你喜欢这种口味……”

许晓跟刘思华说了几句,就说上了称呼问题:“看你年纪比我小上几岁,我就托大叫你一声思华妹妹吧。”

“哎,晓晓姐,这么一说,听上去还跟叫小小姐一样。”

“我都习惯了。”

陈老三刚刚去多拿了两袋木炭出来,看到已经有人来了,打了声招呼,他也看到了刘思华,他跟刘田芳一样觉得面善。但也没有联想到什么,这世界上有那么多天上的人多了去了,他上次还看到一个跟他长得有点像的老汉呢。

没过多久,另外两家人也来了。其中李家因为年纪比较大一些,孩子也大了,没有跟着过来,顾家带了小儿子过来,今年八岁。

陈建军引着他们认识了。

这一介绍,就免不了的说起彼此的出身来历,陈建军就是个普通农家人出身,这个他们都知道,而他们三个,原来彼此是不认识的。

这一说,张志义夫妻都是归国的华侨,引来一片惊叹的目光。

另外两户人家家里原先也是有家底的,但是都不是国外回来的,都没有出过国的,所以面对着张志义夫妻俩,自然会多问几句,无可避免的会说起他们家庭。

张志义习惯了:“当初那时候吧,我有个小叔,他在国外念大学,之后我祖父他们通过小叔发现了外面的商机,尝试性的做外面的生意,后来为了就近照顾,索性就举家迁到国外了,现在上了年纪,更讲究落叶归根,就回国发展了。”

什么发现外面的商机,应该也有因为国内的局势问题吧,不过这种事儿大家猜想归猜想,没有谁会问出来。

“刘思华跟张志义对视一笑,我家也差不多,当初我父亲还是逃难到国外的呢,机缘巧合,几十年也奋斗了一点身家,虽然在国外安定下来了,但说到底,这里就是他们的根。”他们都生活在这种氛围下,所以虽然从小对这片土地没有什么印象,却也不会太过反对,而一回国,因为同样的人种和语言环境,也适应良好。

这种想法大同小异,回国的人大都是有这种情怀的,他们都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