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1 / 1)

八珍玉食 雀鸣 3491 字 1个月前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小西庄三队十几户有头有脸的庄稼汉,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跑到了队长许红旗家开了一个会。

在这次会上,瓜子厂这个事就被他们强行拍板定下了。

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第二天,一个老字辈的庄稼汉就开始在村里骂街。

“丧了良心的狗崽子们,谁跟你们的胆,敢在公家的地上种葵花种粮食,老子就跟你们拼了。”

这件事很快就被许红旗带着人平息了。

只是,自此,小西庄就正式进入了混乱期。

第29章 偶遇

029 偶遇

小西庄实在有点乱, 许母生怕董香香在回家的路上遇见麻烦事。就让她年前, 先别往家去了, 就留在宿舍里住吧。

“你住在学校里, 该吃什么吃什么,别管家里的事。有需要的东西, 你就在城里买去。有空的时候, 你就在饭馆里打打牙祭, 妈给你准备粮票了,你别省着。等妈有空了, 会去学校里看你的。”

董香香对此也感到很无奈。“妈,您自己在家里行么?”

许母却一脸鄙夷地说:“咱们家养了四条大狗,我倒要看看谁敢在我面前胡来?这么多年了,我又怕过他们谁?”

“……”董香香都忘了, 母亲在村里也是极厉害的人物。

有了母亲的提醒,董香香暂时就没回家。

倒是许母有空就来看看她, 还会托陈小英给她稍了一些吃的用的东西。

鲁师傅也从马厂长那里听说了董香香的处境。就常叫董香香去他家里过礼拜天。鲁师傅的妻子也是个很爽利的人, 加上年龄相差又大,就直接把董香香当晚辈看了。

许母知道鲁家人厚道,也登门送上谢礼,请鲁师傅多教教她闺女做点心的手艺。

两家人一来一往,关系也就十分亲近了。

后来,几乎每周末,鲁师傅都带着董香香一起做点心。名义上,是鲁师傅指导董香香, 可是实际上,却是两人在交流切磋。

鲁师傅是个很正直的人,他不愿意占董香香的便宜。于是,当着马厂长的面就说,他当不起董香香的师傅。人家董家祖上就是白案点心的行家,董香香知道一星半点皮毛,说出来都对他很有助益。他现在只希望能尽微薄之力,帮董香香把祖上的那些东西传承下去,别断了就好。

马厂长这才知道董香香做点心的手艺有多出色,自此对她就更加看中了。甚至,允许董香香在厂里学习。董香香被鲁师傅带在身边,也认识了很多厂里的人。

其实,一开始,董香香只是想从鲁师傅这里,多了解一些董家的事。没想到鲁师傅居然这样照顾她。董香香自然很感念这份情谊。只是上辈子,她跟着师傅学习多年传统白案手艺,师傅待她极好,把毕生所学都传给了她。到最后,甚至连铺子都留给了她。

所以,董香香不能随随便便就拜别的师傅。

许母也曾经提过想让董香香拜鲁师傅为师,只是董香香提起外公留下的《八珍玉食谱》,许母也能作罢。

后来,两家人来往多了。许母干脆就做主,让董香香认了鲁家做了干亲。

自此,董香香和鲁师傅一家也相处得越发好了。

鲁师傅只有一个儿子,叫鲁建国,传承了父亲的手艺,也在城西点心厂工作。他娶得是同厂的女工董秀娥,两人有一对儿女,早就自立门户。

建国夫妻俩虽然比董香香大了10多岁,却管她叫一声妹妹。他们那对儿女比董香香小不了几岁,也得叫董香香一声姑姑。一开始,大儿子还不愿意叫。后来,被董香香做得那些糕点收买了,也就习惯了。

不管怎么说,鲁家人都是极好相处的。

在董香香不能回家的日子里,却意外得到了另一份温暖。

那年春节,许国良终于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乡。

在这将近1年的时间里,许国梁受到了各种新知识、新观点的冲击。作为站在时代前端的知识青年,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各种批判,各种大讨论。许国梁的眼界自然已经和当初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年里,母亲给他提供了宽裕的生活费。让他可以买书和需要的东西,也让他越来越像个城里人。

他有很多心里话想跟母亲说,也有许多话想和香香说。

踏进小西庄的黄土路上,他的心里涌上了一种说不清的乡愁。

只是,就在他感慨万千的时候,靠近路边那户院子里突然飞出来一只鞋,刚好从许国梁的面前扫过。如果不是他走得慢,这只臭鞋刚好就要打在他脸上了。

许国梁刚要开口劝戒院里的同乡几句,就只见一个年轻人从院子里飞快地窜出来。

那人出来的时候,一转头看见许国梁,不禁笑道:“呦,国梁,你回来了?怎么着,在京城者一年挺好的吧?”

“嗯。”许国梁笑着跟那人打招呼。

只是,那人没空停下来跟许国梁叙旧了,他家老头很快就拿着扫院子的耙子冲出来要扒他。

那人却就像猴子似的,躲得飞快。他爹扒了几耙子愣是没扒着他。老头气得破口大骂:“眼皮子浅的小畜生,祖辈留下的地不种粮食,要种葵花?小王八犊子你想什么呢?告诉你,老子不同意就是不同意!这家里还不是你当家做主呢,你说破大天去也没用。”

趁他骂人这功夫,那小子早就跑远了,影儿都不见。

老人光着一只脚,一脸怒气地站在那里,一转头刚好看见许国梁。

许国梁作为村里最有长进的知识青年,自然想劝解老人几句。只是他还没开口呢,就被这个坏脾气的老头吐了一口唾沫。

“呸,我看老许家真是绝后了,非要让一个寡妇当家,在村里上蹿下跳地挑拨。许国梁,听说你小子还是状元呢?也不知道管管你那个败家的妈!”

许国梁完全被骂懵了,他心里的思乡情谊一进村就被泼了一大盆凉水。

到现在,他才知道小西庄是个多么愚昧的地方,这里不止贫穷,人也无知无礼。对这样的故乡,他突然就觉得爱不起来了。

许国梁也懒得理这臭老头,抹去脸上的唾沫,漠然地往家走去。

只是,还没到家门口呢,更让他难堪的事情发生了。

几个混小子在他家大门外破口大骂。

“许老太太,你偏心,要雇人凭啥顾那些年老体衰的异性人?不顾我们这些姓许的好劳力?大家都是血亲子侄,枉费我们叫你一声婶子,你也不知道顾着点我们?”

偏偏许母根本就不吃他们这一套,她提着镰刀就出来了,恶狠狠地瞪了这几个三青子一眼,破口骂道:“滚你的犊子,你爹,你爷都不敢在老娘面前龇牙,你个小兔崽子算老几呀?莫说这作坊还不是队里的呢,就算是队里的,也不要偷奸耍滑,不干正事的小混蛋。给你们脸了,敢来捣乱,信不信我砍不你?”

许母也是个暴脾气,发起火来那真是会砍人的。她的表情实在太可怕了。一下就把那些混小子给镇住了。

这时候,三队队长许红旗也亲自赶过来,把这帮不长进的小子挨个骂一顿,这件事才算平息下来。

等处理完这件事,许红旗和许母这才发现许国梁回来了。

可是,许国梁看着他们骂架,整个人都吓傻了。那张小脸也吓得煞白煞白的。

堂大爷许红旗也不知怎么安慰许国梁,只能尴尬地说了几句鼓励他在京城好好学习,给老许家争光之类的话。

许国梁也没心思听他说这些,草草应付过去,也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就沉着脸跟许母一起回家了去。

推开院门,走进从小住到大的小院子里,耳边传来一阵剧烈的狗叫声。

许国梁看着熟悉的房子,斑驳的土墙,突然发现他对这里的一切并没有那么想念。

或许,只是因为他想念家里人,所以,才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不断地想念着这样一个贫瘠又糟糕的地方。

许国梁突然觉得心里很乱,忍不住开口对母亲说:“妈,香香哪里去了?放假了,她怎么不在家呀?”

许母放下手里的镰刀,抬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一脸尴尬地说:“她呀,在家做了点心,拿到城里跟鲁师傅讨教去了。”

“噢,她还喜欢做点心?妈,这段时间里,我还真挺想念香香做得那些点心呢。”许国梁低着头,若有所思地说道。

“国梁,这一年,你在学校里还好吧?”许母忍不住满脸关切地看着儿子。

“挺好的,学校里的同学们都挺好相处的。您往我包裹里放了不少钱,买书,买学习用品足够了。”

说到同学的时候,许国梁突然想起了一张清纯漂亮的脸。不过很快,他就像受了惊吓似的,飞快地把那个身影甩出脑海之外。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媳妇,他早已认定了董香香,自然不会因为班里女同学的热情就改变初衷。

而且,经过某些事情,许国梁打心里认定董香香不比任何人差。他就想娶董香香,就像和母亲、香香一起过一辈子。

这一刻,许国梁再次下定了决心。他很快抬起头,任由母亲上上下下打量他。

这一年,他没做任何对不起母亲和香香的事。所以,不需要心虚,也不需要愧疚。

许母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她很久没见过儿子了,就忍不住上前细细的打量着他。许国梁好像又长高了,而且变得精神多了。

“国梁呀,你一个人在外面,该吃什么吃什么,该用什么用什么,千万别舍不得花钱。”

“妈,我知道该怎么照顾自己。”

“国梁,那你饿不饿?妈给你做点吃得吧?”

“妈,您别忙,我在路上吃了。你坐着好好休息吧。”

“唉,也不知道,你受没受委屈。”

“没有,学校里真得挺好的。”

时隔一年之久,母子俩个坐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

与此同时,董香香看着篮框里的点心,一脸无奈地站在街边。

谁能想到鲁师傅一家,居然都去参加婚礼了,马厂长也进京城开会去了。

这些点心如果再拿回村里的话,小孩们一起哄,也就给他们分了。要是以前,董香香倒是也愿意照顾村里的孩子。可是,现在村里闹得那么厉害,她家孩子有他家孩子没有的,指不定闹成什么样呢?

董香香一点都不想因为几块儿点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她想来想去,还是不要把点心带回去了。

牛车回村的时间还早,董香香干脆就提着点心篮子,去了那条最热闹的巷子,找了个角落里的空位站着。

旁边摆摊的人见她面生,就忍不住问道:“姑娘,你这是打算卖什么呀?”

“点心,我家传的点心手艺,最适合在过年时候吃了。”董香香老老实实地说道。

“你能打开箩筐,让我见识见识么?”那个小商贩又问。

“行呀。”董香香说着,就打开了箩筐盖子,周围的小商贩都看过来,一看这新鲜玩意都愣住了。

只见一个个小巧的豆粉卷子,整齐地摆在干荷叶上,上面还贴着一个红色的山楂条,站得近的人甚至能闻到一股扑鼻而来的豆香味。

有人没见过这玩意,就忍不住开口问:“这是什么呀?怎么跟槽子糕和酥饼不一样呀?”

有那有见识的人就说:“你懂什么,这是驴打滚,这年头可少见了。不过,京城里应该有卖的吧?”

旁边人接口道:“驴打滚我见过,别人家做得比这个大好多呢,也不如这个做得漂亮精巧。还真没见过驴打滚上面盖山楂糕的。”

有人就忍不住问:“姑娘呀,你这个驴打滚怎么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