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1 / 1)

美人记 石头与水 4344 字 1个月前

胡文见三姑娘出来,一笑招呼道,“三妹妹这边儿来坐,天热,坐廊下凉快。”

何老娘嘎嘎的咳两声,“正好有事问你来着。”

三姑娘接过余嬷嬷手里的温水递给何老娘,道,“姑祖母养一养嗓子,我问他是一样的。”说着就跟胡文打听起陈二妞成亲后第二日认亲的事来。

胡文挪挪屁股让出位子,三姑娘便坐下听他说,胡文笑,“那可真是热闹,第一天成亲时,我三哥不过磕三个头。”说着伸出三根手指,“拜父母,拜天地,拜夫妻,就这仨头。可认亲时我家亲戚多,大爷爷小爷爷家的人都过来,把我三哥给嗑的,膝盖都青了。”说着瞅三姑娘一眼,笑,“那啥,新媳妇没事儿,认亲时新媳妇的不用磕头,福一福就是。”

三姑娘问,“那三房总共有多少弟妹,我得预备认亲礼了。”

胡文早有准备,笑,“我早给你算好,就等你问啦。其实也不多,堂弟堂堂弟一共是九个,妹妹是七个。还有堂侄五个,堂侄女六个。”

饶是何子衿也倒抽了口冷气,天哪,快三十口子了。

胡文道,“到时随便弄点儿啥都成,他们不挑。”他是知道未婚妻的情况的,可不是三嫂子那样的大财主。

三姑娘不急不噪,笑,“你有空与我细说说,都什么年岁,你知道么?”

亲戚这么多,一般来说,不要说年岁,人名儿记全都不容易。胡文却是个个儿清楚,当下就与三姑娘说起来,三姑娘先拦了他道,“咱们借下妹妹的笔墨,我写纸上,不然很容易忘。”

阿念跑去给拿他家子衿姐姐的笔墨,胡文接了,俩人去三姑娘房里说他家亲戚。

三姑娘字写的一般,可这年头儿,不要说会写,认字的女孩儿也不多啊。胡文拍马屁,“写得比我还好。”

这话不算马屁,三姑娘抿嘴一笑,“说吧。”

胡文这就同未婚妻介绍起他家亲戚的情形来,直到他说完,三姑娘正写好两页纸,将胡山长一兄一弟家的情况都记清楚了。连带着各房子女,婚嫁何人,婚嫁后子嗣几个,一一详细备至。

胡文道,“你这法子倒好。”

三姑娘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何况我还不大熟呢。”

胡文坐在三姑娘身畔,嗅到她身上一丝清新的茉莉香,问起州府行来,“这次去州府都置办齐全了?”

“差不多了。买了些不错的丝棉料子,还有绢花儿。”三姑娘道,“我以前都以为认亲就是你们这一支的事儿,后来才知道要来的人很多。我想着,就一人做双鞋吧,也不费什么事。”

“那得多少鞋呀!”胡文先心疼媳妇了,“而且,他们鞋子大小你也不知道吧?”

“这我自有法子。”三姑娘笑,“各人尽各人的心,第一次见亲戚们,没什么贵重物儿,心意就得足一些。”

胡文沉默片刻道,“还没让你享福呢,先叫你受累。”

三姑娘笑,“太太平平,就是享福了。又不是一下子做出来,还有大半年呢。再说,也有丫环帮我,婉豆的活计就很不错。我做鞋,也省得做荷包了,倒还轻闲些。”

胡文捏捏未婚妻的手,悄声道,“里头有你爱吃的三鲜馅儿的包子。”

三姑娘点头,她一直都知道。

成亲是什么,就是找一个最在乎你喜怒哀乐的人吧。

待一家子用过早饭,阿念阿冽去上学,江仁去山上看铺子,胡文没起身的意思,反正他早毕业了,看来是要在何家消磨半晌陪未婚妻啦。何子衿与阿念他们一路,带着礼物去山上看朝云道长。

阿念最是欢喜,替子衿姐姐背着小背篓,这叫一个絮叨,“我院子里的茉莉都开花儿了,香的很,姐姐还没去瞧过,等放学我带姐姐去瞧。”要不就是,“以前姐姐跟我一道时没觉着怎么,等姐姐去了州府,就觉着少了什么似的,好不习惯。”

反正吧,阿念是继承了何老娘的话痨神功,这一路上,阿冽这亲弟弟也没挨上跟他姐说几句话,冯家兄弟与何子衿的交流更只限于“子衿妹妹,刚回来就去山上啊。”与“子衿姐姐,早啊。”这两句。

一行人穿过最热闹的碧水街,出了县城门,顺着碧水河,入目便是青山碧水绿树人家,还有碧水县的唯二景点,芙蓉寺与碧水潭。碧水潭的荷包已经开了,花叶随风摇曳,水面波光粼粼,何子衿深深的嗅一嗅带着荷香与水露清芬的空气,感叹,“还是家里好啊。”

大家都笑了,江仁道,“这才出去几天就这样,我看你天生不是出远门的料。”

阿念道,“俗话说,金窝银窝还不如自己狗窝呢,当然哪儿都不及家里好了。”他也不想子衿姐姐总出门。

一路说着话就到了书院,阿念先送子衿姐姐去朝云观,与朝云道长打过招呼,阿念这才去了书院。

朝云道长依旧是那幅仙风道骨的老样子,坐在院中合欢树下乘凉,石桌上摆着清茶鲜果,微微一笑,“算着你也该回来了。”

何子衿行个礼,取出一套烤茶的茶具来送给朝云道长,“我还是头一遭知道茶还能烤着吃,叫我爹偷着买了两套,一套给师傅,一套我家里留着用。”

朝云道长接了,点头,“现在天有些热,待冬天烤茶才有趣。”

“咦,师傅也知道烤茶?”

“这有什么奇怪,陈茶失了茶香,烤一烤就格外好喝。倘是一些清明前后的绿茶,正是娇嫩,烤着吃反不美。”朝云道长笑,打趣,“看来这回又开了眼界哪。”

“州府的确是大地方。”何子衿双手接过闻道送上的茶,笑,“不过,还是家里最好。就去州府这几日,我瞧着碧水潭都亲切。”

朝云道长点头,“心安处即是故乡,看来,州府繁华,你仍是心神不宁啊。”

“也不是心神不宁,就是在州府事儿多,去一趟吧,就得这家拜访,那家拜访的,人情世故,琐碎的很,又不能不去。”何子衿喝口凉茶,赞,“这茶味儿好,清凉解暑,闻道师兄给我方子,我回去也煮来喝。”

闻道笑,“成,一会儿我给小师妹送来。”便下去做事了。

朝云道长想一想,“你家在州府还有亲戚要走动不成?”记得何家是土生土长的小土鳖啊。

朝云道长这一问,何子衿都不知要怎么说,宁家真不算何家的亲戚,她只得含糊道,“勉强算是拐着弯儿的亲戚。”

朝云道长哈哈一笑,“哦,原来是宁家。”何子衿走前与他说过,是搭陈家的车马去州府。陈家幼女嫁了州府大户宁家,这个在碧水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大家说起陈姑娘都是先道一声命苦,再道一声忠贞守节的好姑娘。成亲那天死了男人,就一直在婆家侍奉公婆守寡到现今,多么难得的好姑娘啊。尤其陈老爷,那也是个为富良善的大善人哪,县里修桥铺路建学堂,陈老爷都是抢在前头为乡亲们出钱出力的。

见朝云道长都猜出来了,何子衿只得讪讪一笑,“其实我第一次去参加斗菊会就去过他家,后来每年去州府,也会过去走动。”

“这很正常。”朝云道长颇是善解人意,“你们两家是拐着弯的亲戚,你在州府办事,有这么一家大户,起码觉着安稳。”

何子衿挠下脸,“总有种,即想沾人家光,又觉着有些丢面儿的感觉。”

朝云道长笑,“那是脸皮还不够厚,多练练就好了。”

何子衿是个大方性子,听这话也笑了。她也不知道怎么就跟朝云道长说了,“不知为什么,这次去,总觉着宁家有点儿奇怪。”

“你这话就怪。”朝云道长拈了个樱桃搁嘴里嚼了,不以为然,“你统共一年去上一两遭,你知道人家什么脾气性情?就能说人家奇怪?”

“先听我说嘛。”何子衿认真道,“宁家老太太是个和气人,他家我去的是不多,可我知道富贵人家的那种气派,与我们这样的小户人家是不一样的。就像那个词,平易近人。你要说哪个人平易近人,那必然说明,这人必然是高高在上的。宁家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以前去他家,宁老太太也和气,可总有一种大户人家特有的自矜。这次不一样,感觉真是把架子放下了。这我能感觉得出来。”

朝云道长笑,“可见是真拿你们当亲戚了呗。”

“我家就是平凡小户,所以我猜测着,师傅你说,是不是我舅舅在帝都要发达啦~”

面对何子衿的推断,朝云道长表示:……

好几日未见,朝云道长就这么听何子衿说了半日她天马行空的猜测。待下午,何子衿看书直到阿念来接她。

接下来数日,阿念看着何子衿屋里花不新鲜了,就会买一篮子鲜花送给子衿姐姐。而,胡文,则是隔三差五的买包子过来瞧未婚妻顺带脚的在何家用早饭。

胡文悄与三姑娘道,“阿念这小子,自小就花花肠子,我看子衿是个实在的,与其买花的钱,还不如买包子。”

阿念则悄与子衿姐姐道,“阿文哥看着机伶,真是笨肚皮,天天就知道买包子,也不会换个样,哪怕买几个炊饼也叫人觉着新鲜不是。”

☆、第184章 高山流水

何子衿一回家就恢复了忙忙碌碌的生活,不是去朝云观,就是在家养花弄草,她去岁弄了两亩花田,一亩蔷薇一亩茉莉,夏初时已收过一次,今儿一大早就与何老娘三姑娘一道,带着小福子租了牛车去田里看着摘花儿了。

天气渐热,沈氏命丫环煮了些蔷薇糖水,午后与丈夫喝来消暑,何恭道,“母亲也是,这么大热的天儿,非要去乡下做什么。”

沈氏抿嘴笑,“你就放心吧,母亲愿意跟孩子们凑热闹,不叫她去,她还不乐意呢。”夫妻两个不是没劝过,倒是挨顿骂,何老娘死活要去,只能随她老人家了。

何恭想一想母亲的性子,也是一乐。

夫妻两个轻声细语的说着话,何恭道,“这次去州府,见着范兄,他说五月底想去游学。”

沈氏道,“就是那位乌水镇的范秀才么?”丈夫的朋友,沈氏都认得。

何恭点头,“是啊,他问我要不要去,我有些不放心家里。”

沈氏抿一口花香四溢的蔷薇糖水,放下茶盅,沉默一会儿道,“你不放心家里,我也不放心你呢。在外头,就一个小福子跟着,总是辛苦的。其实俊哥儿这也大些了,母亲身子硬郎,孩子们都懂事,家里倒也没什么事。要去多久?”沈氏并不是那种盼着丈夫如何高官显贵的性子,她觉着现在家中儿女懂事,日子富足有余,夫妻恩爱,也挺好的。

何恭见媳妇这样,立刻也舍不得了,揽着妻子的肩道,“要不我还是不去了。”

沈氏一笑,“去吧。这会儿到秋闱,拢共也就三个月不到的样子,你们念书的不都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么。既然应了人家,哪儿好失信。要什么时候走,都去哪里,定了没?”

何恭道,“五月底六月初就走,先去青城山拜访薛大儒,中元节得回来祭祖宗呢。”

“那还好。”听到出去的时间不长,沈氏就放心了,道,“中元节回来,俊哥儿说不定还认得你是他爹。”

何恭笑,“我们父子连心,如何能不认得?”

沈氏柔声道,“去吧,我看你去岁就想去府学的,只是我怀着俊哥儿,你又不放心,这才没去。既是去青城山,我给你收拾出铺盖来,带上小福子,念书也别太辛苦,考上功名虽好,考不中也没啥。我一想到你有了功名以后天南海北的做官,也不想做什么官儿太太了。”

何恭好笑,“这是哪里话,就是考不中,我先把门路趟趟好,以后阿念阿冽他们也能省些事。”何恭颇有自知知明,他觉着自己限于资质,科举上得看天命了,但儿子和阿念以后肯定也要走这条路,他自己先摸熟了,孩子们走起来也能省些力气。

沈氏轻轻倚在丈夫肩上,“去就只管念书,不必想着家里,我们在家里,亲戚四邻关照着,也没什么事儿。你在外头,事儿办完了就赶紧回来,记得一家老小都惦记着你呢。”

听着媳妇殷殷叮咛,何恭长声一叹,“美人膝,英雄冢。我虽不是英雄,奈何娶了个美人儿,还没走呢,就舍不得了。”

“你又打趣我。”沈氏笑啐一句,给他一记粉拳。

这事儿,夫妻两个既商议定了,也得跟老太太说一声。何老娘带着三姑娘何子衿两个傍晚才坐着牛车回来,仨人头上一人一个苇草编的帽子,帽沿缀上青纱,就成了帷帽。何老娘一进屋就把帷帽摘了,一屁股坐榻上,接了沈氏奉上的凉茶,咕咚咕咚吃了个精光,沈氏忙再续一盏,道,“母亲以后可别去了,受这样的劳累,叫我们怎么忍心。”

何老娘又痛饮半盏,神色看出来的畅快,笑,“嗳,你们两个,一个得念书,一个得看着俊哥儿,这不是没空么。有我跟两个丫头就成,也没什么事儿,坐大树底下,凉快着呢。”

三姑娘也抿嘴笑,“姑祖母跟谁都说得来,一群人围着姑祖母,听姑祖母说话呢。”

何子衿直翻白眼,何老娘说她,“看这是什么样子。”何老娘今天不满就不满在自家丫头片子身上了,与儿子道,“你们不知道,今天多少人夸咱家丫头,我的天哪,还有不少人自别的村儿赶过来的,都说要看‘菊花姑娘’,她就躲屋里不见人了。以前也不是个羞样啊,越大越傻,羞什么,人家好意来看你。”

何子衿唇角抽啊抽,“祖母真是的,见谁都臭显摆,没的叫人笑话。”‘菊花姑娘’什么的,谁跟她有仇啊,竟然给她取这么个名号!!!!何子衿每每想起便恨不能吐血三升!

何老娘道,“什么叫臭显摆,人家问,我能不说么。”

何子衿哼一声,自己屋里去了。

何老娘与儿子告状,“今天就这样,人家越是想瞧瞧菊花姑娘,她就躲起来不见人了。唉——”说着一声长叹。

三姑娘笑,“这也无妨,没见着菊花姑娘,见着菊花祖母也是一样的呀。”

“这倒是。”何老娘反正十分乐呵,与儿子媳妇道,“不出门不知道,原来咱家丫头的名声都传到乡下去了。”

何恭是自幼念书的,很有些谦谦君子的作派,闻言倒是很理解闺女,劝母亲道,“也不过是子衿闲来弄花,在外头还是谦逊些好,自己家孩子,自己知道就是了,娘你在外头少赞她一些吧。”

何老娘白儿子一眼,“你知道个甚?别人夸我孙女好,难道我还不叫夸了?”眼瞅着过二年就十五了,说婆家的年岁,有个好名声,就能说个好婆家,连这都不懂。

沈氏倒十分明白婆婆的心思,笑道,“正有件事想跟母亲说呢。”接着就把何恭准备去游学的事儿说了。

何老娘有些舍不得儿子,可想一想,儿子也是为了上进,家里样样太平,没有拦着儿子的理,便道,“想去就去吧,反正家里也没啥事,记得中元节回来给你爹烧纸。”

妻子母亲答应的都痛快,何恭便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儿子要出门,何老娘就没有到处显摆她家丫头片子的心啦,第二日就与沈氏商量着,去族长家走一趟。毕竟何洛在青城山好几年了,去岁是与薛大儒一道回来的,看那模样就知道跟薛大儒关系好。说来,何洛去青城山还是得了沈素的指点。这回去族长家打听一下何洛的境况,何恭去青城山,有个熟人最好不过。

婆媳两个一合计,隔天就带着两罐子何子衿晒的花茶,并两罐沈氏铺子里的酱菜,带着何子衿与三姑娘去给族长太太刘氏请安。原本三姑娘这定了亲的人,不易出门,不过一则族长家不算外处,二则,沈氏觉着刘太太是个有见识的人,让三姑娘多去两回,也没什么不好。至于何子衿,沈氏的看法儿与婆婆相同,眼瞅着就是说亲的年岁,多见见人不是坏处,有些声名也不是坏处。

刘太太见着这祖孙四人十分欢喜,笑道,“前儿还听说你们去了州府,这是回来了?”

何老娘笑,“刚回来没几天,老胳膊老腿儿的,前儿又跟着丫头去花田看了一回。”说着就叫丸子递上给刘太太的东西,“是我家丫头自己晾的两样花茶,泡水喝香喷喷的。还有恭哥儿她媳妇自己腌的酱菜,老姐姐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