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1 / 1)

嬿婉及良时 初云之初 3246 字 1个月前

“帮我传几句话,这就是你的了。”她寻了个角落,交了个小乞丐来,那块儿碎银在她手心里,散着魅惑的光。

同样的事情,又接连发生了几次。

……

没几日,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便在扬州传的沸沸扬扬,随即乘风,一路往长安去。

今上生母、先帝所留的皇太后并未殁逝,而是悖逆伦常,同先帝次子楚王隐姓埋名到了扬州,暗中结为夫妻。

这消息一传出,便引发一片惊涛骇浪,人心更是动荡难定。

士民皆惊,天下侧目。

第167章 杀机

承熙收到这消息时,已是半夜时分,随即便宣召姚轩,入宫商讨。

“好端端的,怎么会被别人知晓?”承熙脸色铁青,勉强抑制怒气:“该死!”

“现在不是说负气话的时候,圣上,消息从哪里泄露,当然要查,”姚轩心思同样杂乱,语气却很沉稳:“可如何应对,才是当下要务。”

“朕也在为此苦恼,”承熙瘫坐在椅上,语气低沉,隐约有些无力:“可到了现在,却也不知如何是好。”

“直言否认,说那些都只是谣传吗?那从此以后,母后就真的不能见光了,永仪与永宁,又该以什么身份见人?”

“倘若那样做,就是否定了她与楚王的姻缘,也否定了她与那两个孩子的母子之情,甚至于要叫楚王兄另娶,叫两个孩子认他人为母,于母后,与楚王兄,于两个孩子,都太过残忍了。”

他所说的道理,姚轩同样明白,顿了顿,方才道:“那圣上打算怎么办,认下来吗?届时天下非议如何,永仪与永宁,又该如何?”

……

同样的对话,也发生在扬州,那座暂且没有被舆论侵袭的庄园里。

“我不会退让的,锦书,”承安握住她手掌,轻轻唤她名字,一字字道:“倘若将这一切否定,你我之间这些时日的相处算什么,永仪和永宁,又算什么?甚至于,为掩人耳目,我还要另外娶妻,对别人说,那才是我的妻子,是我一双儿女的母亲。”

“锦书,”他语气哀恸,缓缓道:“你忍心吗?”

“怎么办呢,”锦书合着眼,声音微颤:“认下来的话,承熙该如何自处,永仪与永宁,以及你我,又该如何自处?”

不知不觉间,他们竟走进了一个死局。

……

“母后本就是我的生母,我有什么不敢认的,降旨迎回长安便是。”

承熙没有再自称“朕”,而是自称为“我”,动容道:“她照拂过我多年,身为人子,既然长成,更该照顾母亲,不叫她被人欺负才是,此番之事,我必竭尽全力,不使母后声名受损。”

他目光闪过一抹迟疑,隐约不忍,然而顾及到锦书后,终于转为坚定:“永仪和永宁是母后骨肉,便是朕的弟妹,自然也要一道接回,加以照拂。”

姚轩隐约明白,他是下了怎样的决心,嘴唇动了动,却没立即言语,半晌,方才开口:“圣上,那……”

他看着面前这个不如自己高,气度却凛然的外甥,缓缓道:“楚王呢?”

“舅舅,我不许别人伤害母后,无论是谁,”承熙眼珠黑亮,许是衬了一侧灯火,有种慑人的锋芒:“事到如今,总要有人担起责任,转移视线的。”

姚轩站在含元殿里,从没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到,面前的半大孩子,所拥有的,独属于天子的冷硬心肠,与果敢坚毅的决绝。

他是先帝亲手栽培,诸位辅臣悉心教导,朝堂上的许多权术平衡,未必看不明白,只是不愿揭开罢了。

譬如现在,对于这种处事手腕,他就运用的极其灵转。

“……真是天生的帝王之心啊。”姚轩在心里感慨。

但是在这关头,他也不会对此作出异议。

事实上,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死结。

庶子与嫡母结亲,又是皇族内事,这是多大的丑闻,说是捅破了天,也不为过!

发酵到最后,却没人对此负责,当然是不可能的。

姚轩是被胞姐教养长大的,对于锦书,有种近似于母亲的亲近,于情于理,他都没有选择承安,而放弃锦书的道理。

更不必说,承熙许诺会护佑永仪和永宁,视为弟妹。

他向来言出必行,加之自己和姐姐在,更不会违诺。

事到如今,对于这决定,姚轩只有赞同。

“圣上,”内侍的传禀声在外响起,隐约急切:“何公求见。”

“该来的都来了,”承熙收了面上决然之色,转为淡淡戚惶,却去吩咐宁海总管:“你亲自去后殿,将朕放置于柜中的那道圣旨取来。”

自袖中取出钥匙,他递了过去:“快些。”

宁海总管匆匆离去,承熙却看着面前桌案发呆,甚至于无意义的笑了一下。

“我当是用不上的,没想到,今天却排上用场了。”

他似乎觉得有点儿讽刺:“还真是阴差阳错。”

宁海总管取了圣旨过来,恭敬递过去,便退到一侧,眼观鼻鼻观心,承熙则道:“请何公进来吧。”

这注定是个难眠之夜,无论是对于承熙,还对于锦书和承安。

……

天空灰蒙蒙的,将亮未亮,像是人晦暗难言的心境。

锦书靠在承安身上,枯坐一夜,终究无法。

“殿下,夫人,先用点儿东西吧,”红叶悄无声息的上前,温声劝慰:“都一天了,也没吃过什么。”

到了这关头,二人哪里吃得下东西,甚至于连话都不想多说。

锦书摆摆手,正待叫她退下,动作却忽然停了。

“承安,你听,”她猝然扭头,声音有些颤:“是不是永仪和永宁在哭?”

承安顾不得回答,站起身来,拉着她一道进了内室,一眼便瞧见了两个哇哇大哭的孩子。

许是感觉到周遭气氛的变化,小小的婴儿,哭的这样伤心。

承安心中不忍,眼圈微红,将近前的小女儿抱起,轻轻拍了拍小襁褓,温柔的哄:“永宁别哭,父亲在呢。”

锦书也将永仪抱起,解开怀去喂他。

不知不觉间,她竟流了一脸泪。

承安也一样。

达达的马蹄声踏碎了他们最后的安宁,像是弓箭射出之前,绷紧到极致的弦,发出令人胸腔轰鸣的警报声。

“殿下,”心腹带着一身风霜,前来回禀,语气急切:“长安降旨,令诛杀逆臣楚王。”

承安心头猛地一跳,惨淡一笑,随即转为平静。

事发之后,他便做过最坏的打算,现下倒不意外。

承熙虽然默许他与锦书在一起,但从头到尾,都只是为了母亲欢喜,即便接受,也是接受永仪和永宁,而不是他。

到了这关头,他被舍弃,并不奇怪。

然而为了确认,他还是问了一句:“是圣上亲自降旨吗?”

“不,”心腹顿了顿,一字字道:“是先帝遗旨!”

……

楚王悖逆,阴挟太后,行不孝不悌之事,废黜王爵,论罪当诛。

先帝所留遗旨示下,朝臣们齐齐为之一凛,思及今上登基前夜的那场动荡,倒有几分相信。

承熙见了何公,低头涕道:“我只知母后那些时日病重,每日探望,却不见好,只当苍天无眼,使我先失父皇,再无生母,哪知竟是逆臣为祸!他日到了地下,如何再见父皇!”

何公亲自将他教养长大,早已视为亲孙,见他语气哀恸,面色灰暗,早就信了几分,却追问道:“那当初太后身故……”

“太傅有所不知,”承熙擦拭眼泪,道:“母后身边最为倚重的便是红叶红芳二人,当初她病重,也是这二人在侧照料,母后过世后,我便赏银与她们,叫回乡安置,哪知竟是她们同楚王里应外合,偷天换日,带了母后出去……”

何公也曾见过红叶红芳几回,更曾同锦书一道稳定朝局,说她对身边人毫无防备,以至于贴身侍女反水,他是不信的。

她并非胸无城府之人,这一点儿,何公自问不会看错。

承熙明白他担忧,重又补充道:“应是楚王拿捏住了她们家眷,方才为其所制……”

……

先帝遗旨,与今上圣旨,在法理上所代表的含义,截然不同。

二者相较,前者远胜后者,也丝毫不容违逆。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不忠不孝之人,天下共击之。

心腹明了此事如何要紧,略经思索,自怀中取出一封檄文,递与承安看:“这是我亲手抄录,决计没有半字作伪!”

承安伸手接了,仔细察看,前半段不过是照常斥责,后半段里,抨击之辞愈见猛烈,他只看到“彼辈正如嫪毐之流,刑何能缓”,便将这份檄文信手捏成团,扔到脚下,踩了上去。

“秦王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他神情冷锐,语出讥诮:“怎么,圣上也有这等志向吗?”

心腹神情激动,跪倒于地,扬声道:“殿下,长安已有杀心,事到如今,请早做决断,免失先手!”

“他既不仁,我何必留情,”承安嘿然冷笑:“持我印鉴,去传人来!”

承熙果然是被先帝教养长大的,这样快便将事情理顺,给了天下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只消能将自己杀了,这事儿即便闹得再大,也能很快平息。

承安不怕死,也不在乎自己这条命,可他在乎锦书,在乎一双儿女,也在乎他们这个小家。

秦王杀嫪毐后,又杀其二子,迁太后于雍,这种事情,承熙做不出来吗?

或许做不出来,或许做得出来,事情没发生之前,谁也不知道,但承安不想赌。

要是输了,他赔不起。

挺直身体,曾经在边疆纵横的楚王,似乎又回来了。

“张毅,”大步往庭院里去,承安道:“你亲自带人,守住这里,照顾好夫人与两个孩子,倘若出事,我唯你是问!”

……

锦书听得外间吵闹声,却不知发生何事,依次安抚过一双儿女后,方才唤人入内:“怎么了?闹哄哄的。”

“殿下嫌外头院子里那些山石杂乱碍眼,叫人收拾了,”侍女道:“夫人暂且安歇,奴婢吩咐他们轻声些。”